一場宿舍聊天火了。
(相關資料圖)
火起來不奇怪。
對談雙方,一邊是占據過豆瓣圖書榜Top1的著名作家,另一邊是b站大up主,因“北大畢業生”人設以及女性話題積累了不少粉絲。
背后還有一系列平臺策劃,流量助推。
此刻作者已主動將視頻隱藏。
而它消失的原因,恰恰是破圈。
互聯網是個大觀園,它給予所有人平等獲取信息的機會,同時也暗中引導所有人走進固定圈層,關進繭房。
圈破了,流量釋放了。
——房子里的人卻瞬間投入了赤裸的“黑暗森林”。
一場關于自保的軍備競賽上演,而謾罵,則是最具備震懾力的“核武”。
2月17日視頻發布后。
話題當天沖到微博熱搜第一,并集結了上萬評論。
難聽話不少:
“子宮”、“嬌妻”、“婚驢”、“倀鬼”、“假女權”……
以及那句典型的,“北大不過如此”。
通過大尺度攻擊,人們重新砌好了墻壁,各自安好。
就這樣?
Sir最不愿意看到事情如此草草結束。
這本是一次機會,讓我們面對世界上頂尖的學者,深入交流,反思自身。
發現沒——
雜音之中,缺席了哪種聲音?
對。
這次對談主角,上野千鶴子本人的聲音徹底被掩蓋。
但如果真正了解她,傾聽她,走近她。
你會知道。
眼下發生的一切,她早就預言過了。
01
回顧
Sir先帶大家簡單回顧事件,有了解的毒飯可以跳過這部分。
這次對談,b站系列內容策劃的一部分。
主題也早在活動海報上寫清了:
戀愛腦·自我內耗·原生家庭·催婚催育
不止博主@全嘻嘻,接下來上野千鶴子還計劃與幾個up主對談。
這本質是一次商業合作。
爭議視頻是合作第一站。
視頻中以博主@全嘻嘻的微博為首,三位北大畢業的女性向上野千鶴子表達自己在婚戀中的困惑。
面對上野本人不婚不育的選擇,她們好奇地問了一句:
“您不想結婚是因為被男人傷害過嗎?”
上野千鶴子笑了,網友無語了。
沒完。
博主繼續追問:
那您這樣的不婚主義者,是不是會覺得我們結了婚的女性非常愚蠢呢?
到對話進行到尾聲。
她們表示,今天我們很開心,因為上野老師認可了我們的選擇。
不僅在婚戀上,也在女權上。
而“認可”這個詞,被強調了兩次。
看完視頻后,部分網友覺得不行。
網友認為,面對上野千鶴子這樣一位女性先鋒,博主作為全中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那批女性,她們本該符合自己的學歷與知識面,與她進行一次高質量的探討。
而不是聊自己的婚姻瑣事,再加上那句“是不是被男性傷害”,實則是用自己的認知預判揣測了對方,顯得十分冒犯。
當然也有支持者。
認為這就是一場隨性的對話,問出個人困惑才顯得更真實。
雙方至此進入死局。
而類似的爭議,其實都在上野千鶴子的研究范圍內。
更牛掰在于。
她對于這些女性話題所衍生的荒誕局面,早就作出過清晰的解釋。
02
扭曲
紛爭中,有一種矛盾非常集中:
如何定義優秀女性?
Sir做個測試,如果要給一位女性“打分”,以下哪些是加分項,哪些是減分項?
a.婚姻美滿
b.北大畢業
c.不婚不育
d.戀愛腦
e.年入百萬
f.會帶孩子
Sir相信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
上野千鶴子對此就做出過解釋:
學業分數、女性分數、被女人接受的分數,三者的關系是扭曲的。
女人的世界被這數種尺度分離隔斷了。
上面這段話,出自上野千鶴子最出名的著作《厭女》。
一個插曲:事情發酵后有人突然發現某寶搜不到這本書了,以為被下架,后來書店解釋是賣完了……
學業分數、女性分數、被女人接受的分數。
書中提到的三種標準什么意思?
第一種好理解。
這是與男性共用的評價標準:讀書好,上名校,掙大錢。
就像三位北大博主。
以被當作榜樣、模范為思維慣性的她們,也會將這樣的自我要求帶入其他的人生選擇。
△ 博主全嘻嘻之前的視頻內容
第二種,則來自社會。
重點強調那些有區別于男性的,女性的生理特質。
夠不夠美、可不可愛、溫不溫柔,性不性感,能不能生孩子……
類似情況博主同樣遇到過。
△ 博主全嘻嘻為丈夫打破丁克約定,并因為性生活不夠和諧,對丈夫想去購買性服務這件事反思自己,從而被許多人詬病
第三種看起來比較繞,但不難理解。
被自己的同性所接納和認可,是女性在社會中需要完成的最終考核。
當某位同性的第二種評判分數非常高的時候,異性間她會非常受歡迎。
——但同性之間,卻不一定。
而為了獲得友誼或者是融入團體,這些女性不得不反復通過自證和投誠,降低同性對她們的反感與反對,并盡可能征得更多的認同。
而當這三種標準共同出現在一個男女混合的社會中時。
女性面對的,是來自完全不同的三個維度的評價挑戰。
且這三者之間,是扭曲的,割裂的,甚至完全相反的。
正如此刻。
爭議視頻哪怕有來自媒體、MCN與團隊設計的嫌疑,但三位女性反復向上野千鶴子提出有關婚戀的咨詢,訴說自己曾經被網暴的經歷卻是有跡可循的。
尤其是她們在對話結尾,反復向這位女權的權威尋求認可。
本質上,是底氣虛弱的表現。
最明顯的兩個例子:
當上野對博主用四年來證明自己的丈夫會是個好爸爸,從而打破自己的丁克觀念表示了鼓勵后。
兩個女生瞬間開心起來,笑作一團。
可以猜到,她們就這個問題接收到來自外界的言論,顯然負面多過正面。
還有兩天后。
當訪談傳播失控,博主又一反視頻中的喜悅,選擇將視頻隱藏。
并發帖告知網友,“自己有些無措”。
場內場外結合,終于完整呈現出計劃之外的“真實”。
無數人仍舊將標槍對準她們,拼命指責一位還不夠有女權意識卻自詡為女權的人,甚至發明出新一輪的標簽針對她們時。
標準與標準之間的扭曲和對抗,正是整個厭女體系的源頭。
她們因滿足第一重標準而走紅;
又因拼命追求第二層標準而下墜。
而視頻中的呈現,不過是第三重標準開始浮現,并與前兩者互相影響的結果。
03
專業
高質量對談,往往建立于雙方地位的平等。
尤其是專業的平等。
爭議視頻的問題,就出在博主因未知原因,刻意拉低姿態,全程“仰視”上野千鶴子。
結果,帶著專業知識來的上野千鶴子,反而被話題排擠了。
而上野也早就意識到——
沒有過硬的研究,自己永遠觸碰不到真正的“女性主義”。
1967年,上野千鶴子進入京都大學,專攻政治學。
△ 年輕的上野千鶴子
后來為什么會成為女性主義者?
答案沒有多高深。
是大多數普通女性都會接觸到的:
比如,原生家庭。
上野的父親是非常傳統的日本男性,母親則是家庭主婦。二人的夫妻關系并不好,當上野想到自己如果也和母親一樣步上她的人生道路,按照傳統日本對女性的要求:結婚、生育、操持家務、服從丈夫來走的話——
她感覺非常糟糕。
日本女性基本都被丈夫和社會“禁止”工作
丈夫們將自己不參與育兒 不做家務
讓妻子離職回歸家庭 視作理所當然
而妻子想再次工作時
必須征得丈夫的同意
△ 新京報專訪上野千鶴子-《開場:女性學者訪談》
但同時,對自己母親的“厭惡”,最終發展成對自己,甚至對自己作為女性這一事實的厭惡。
怎么辦?
讀書。
不僅是自己讀,還要讓日本人讀,讓女人讀,更讓男人讀。
通過書籍接觸到女性主義后,的時候,上野第一次發現,原來女性主義不是霸權主義也不是沙文主義。
恰恰相反。
女性主義可以讓自己更好地生活,更好看待世界。
因為其本身,是基于“女性愛自己身為女性這一事實的思想”。
而成為女性主義者,便是將這一思想用更具有個人色彩的方式傳播出去,并讓更多人知道女性主義與女性權利的正當性。
便開始寫書。
通過文字,她把“家暴”“性騷擾”這兩個詞普及到了日本社會。
除此之外,還普及了“無償勞動”(unpaid work)這一概念,讓日本的主婦們意識到女性原來在干白活,把曾經忽視的付出可視化。因為勞動就是勞動,女性的勞動,不應該因為性別的不同被美化為“愛的奉獻”。
我曾說過
妻子的看護是不被回報、不被評價、不被感謝的工作
平均來說
一位專職主婦家務勞動的價值為每年276萬日元
(約合人民幣14萬元)
△ 《上野千鶴子的最后一課》,下同
上野還為日本社會的女性做出了其他貢獻。
比如當“女性學”還不存在于高等院校的學術范圍之內的時候,上野身為學生就深感到,日本的未來一代急需這樣的專業探討。于是在她成為教授后,立刻創造了gender studies(性別研究)這一學科。
討論的問題可以很簡單,從“日本為什么要男主外女主內”、“衛生巾發明之前女人都用什么”,再到更加尖銳與深奧的社會學問題;學生的論文和課題也可以五花八門,你可以研究少女漫,可以研究家庭主婦,可以研究AV,可以研究職場女性……
哪怕不夠高大上。
但只要你在自己的領域里鉆研出一點前人還沒看到的東西,這不就是一種微小又偉大的成功嗎?
而在學術研究與結構性學科創造之外。
上野還是NPO組織“女性行動網絡”(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長。
Sir找到了這一組織的官網頁面:
每一年,上野都會組織會員們展開讀書會,閱讀女性相關書籍;不停更新網站的女性學/性別研究的論文數據庫,以供女性們參考。
線下,她也會發起與其他社會團體的互相交流。
例如為日本老齡女性修改保險法,改善老齡化社會;在刑法改革、慰安婦問題研究、流產藥物、家暴、婦女參選……甚至在日本核電站問題上,都開設了專門的版塊,讓女性們暢所欲言。
上野的專業化甚至已經超出了“主義”。
更是一種對權威的解綁。
畢竟女性主義不是高屋建瓴的符號。
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融化進,滲透進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 工作、貧困、性暴力、生殖健康、婦女政策等部分網站內容
04
偏靶
回到輿論中心。
其實視頻并非沒有正向影響。
在全嘻嘻之后,許多女性博主曾發起這樣的話題討論:
如果是你,你最想問上野老師什么問題呢?
下面的回答各種各樣,但無一例外地都不會局限于單純的婚戀與家庭。
“在不認同現有職場和權力機制的情況下,女性的野心該往何處去?”
“不結婚的女性怎樣計劃養老問題?”
“父權制會被推翻嗎?”
“如果我是一個女性主義者,我該在我的時代做到哪些有助于女性的事情?”
……
或許那些令人憤怒的問題本身并沒有錯誤,但顯然這些更為廣闊的問題能讓更多女性受到裨益。
但理智仍占少數。
眼下大趨勢,是一場原本打著“女性主義”旗號的對談,最后竟然變成了和女性主義毫無關系,甚至傷害女性的社會熱點事件。
這也是上野千鶴子曾目睹過的死局。
上野千鶴子曾在“最后的講義”中說,自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只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這句話什么意思?
不是無奈。
Sir覺得她在說,只要是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她都會盡全力地做好。
因此才會投身專業的研究。
因此,她盡管知道訪談是商業活動,她還是愿意極盡所能地給出完整的回答。
也因此,她在這場“質量不高”的女性主義談話中,仍展現出對三位女生的強大共情。
可惜,并非所有人能夠,或者敢于到這一份善意。
Sir想起前兩天另一則悲劇。
一位被保研上了985名校華東師范大學的女孩,因染了粉色頭發,被網暴致抑郁并自殺去世。
網暴所呈現出來的“厭女”將她淹沒,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網暴者當然是罪魁禍首。
Sir當然也無法要求一位女生,在被強烈情緒碾壓時依然能保持清醒,將自己從一個腐朽的文化中剝離出來,辨認自己的位置,而不被那些無端的惡意所傷害。
但。
對于更多的“粉紅色頭發女生”呢?
Sir覺得這便是上野千鶴子存在的意義。
她從不會把“女性主義”渲染成包治百病的萬靈藥——
反而,她會讓你認識到現實的局限,女性的弱勢,社會的弊病。
用她的話說:
要說女性主義有什么用
那就是當你受到傷害
遭受不公的時候
它能夠給你反抗的語言
所以。
她所有的研究,都是“說人話”的。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揭開了使女性成為家庭主婦的社會結構之謎:
市場依存于資源、能源和勞動力而存在
撫養即將成為勞動力的兒童,照顧老后的勞動力
支撐家庭的勞動被分配給女性,經濟的運轉就建立在她們的免費勞動之上
這本書剛出版時,有件事她至今還記得:
大學的同事,一個大叔對我說
看了上野老師的書,第一次明白了我家妻子抱怨的到底是什么
《始于極限》中,對女性“自我選擇”的探討:
社會學領域有一個兩難的問題:結構還是主體?
主體作為個體越是堅持“自我決定”,結構就越能免責。
在結構上處于劣勢的人確實有可能在短期內反過來利用其劣勢從結構中獲利,但長遠來看,這將導致結構的再生產。
以及。
《一個人的臨終》里,研究了對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困惑,和對老人的看護問題。
她還通過“看護”這一行為,討論女性主義與權力的關系。
看護雙方具有壓倒性的不對稱關系
幾乎無法期待看護者與被看護者的角色呼喚
這種不對稱關系的根本走向就是權力的濫用
權力者也不總是男性,女性在成為母親的時候,也成為了具有絕對權力的權力者
或許我們可以認為,所謂的看護,就是在漫長的歷程中不斷壓抑權力濫用的過程
當然。
還有上野千鶴子最廣為人知的一段視頻,2019年東京大學入學儀式的致辭。
接近14分鐘的演講。
幾乎是一次過用淺顯的語言,解釋了所有關于女性主義的普遍疑問。
所以 請你們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于追逐個人的勝利
你們被優越的環境所塑造出來的能力優勢
不是為了凌駕于沒有享受過同等資源的人們之上
而應該發揮這些能力去幫助他們
注意最后一句話:
不要逞強 而是承認自己的脆弱 與他人互幫互助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強者不可能永遠都是強者”。
強者是從弱者而來,也將成為弱者。
跳出思維的局限,看到別處的弱者,看到自己也將成為弱者的時刻,我們就知道,女性主義,其實是在為自己爭取尊重。
最后。
關于Sir一開始提出的“預言”,其實不止上野千鶴子一個人。
國產電影也曾有這樣的洞察。
《愛情神話》有一段劇情,幾乎完全咬合此情此景。
老白想幫李小姐修斷了跟的高跟鞋。
他先把鞋帶去修鞋鋪。
誰知修鞋匠寧理看了眼鞋,再看了眼他,說:
這人不適合你。
后來,修好的鞋被母親拿走,再被前妻扔掉。
老白只好買一雙新的。
下血本買到正品新鞋后,李小姐拒絕收下,還說原來那雙就是山寨貨,兩百多塊錢買的。
新鞋最終又被母親順走……
結果事情變成了:
老白花錢給自己的媽媽買了雙新鞋,卻幫自己喜歡的人扔掉一雙不舍得放棄的舊鞋。
然而。
無論鞋匠、前妻、媽媽,或者是熱情的老白。
似乎都忽略了——
這個女人自始至終遇到的問題不過是。
一雙鞋,掉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