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不止一次看到大家評價:
從大銀幕到小熒幕,越來越難看見小人物的影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前看見蹬三輪的,大家想到的是貧嘴張大民。
現在看見騎小電動的,懷疑他是不是現實版高啟強。
于是,老妹兒看到這部片子,趕緊為你們推薦。
當普通人“搞點小錢”的安慰,被大時代的焦慮所淹沒時。
當你試圖搜索“一些便宜的快樂”時。
這部關于“小買賣、小生意、小舒服”的紀錄片,或許能重燃你的生活激情——
《這貨哪來的》由《人生一串》導演陳英杰攜原班人馬打造。
紀錄片一共六集,集集有亮點:
美學大賣場、舒服供應鏈。
體面提貨點、治喪救助站。
儀式養成班、奇趣雜貨店。
從片名中就能品味出,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節奏感:
誰還沒個“儀式感”?誰不是每天在體面和舒服之間掙扎?
在被問到為什么要拍時,導演說:
“中國產業鏈完整,我們制造業的門類是全世界最豐富的,我們就想能不能做一點大國重器之外中國制造的‘邊角料’‘毛細血管’?
這些小的東西有一種‘燈下黑’的特點——你覺得不起眼,好像沒啥可說的,但是還有好多你不知道的事。”
18種行當,18位小店主故事,稱得上十八般兵器,樣樣有門道。
配上煙嗓旁白,金句持續輸出。
以賽博畫風的“百萬片頭”,呈現出隱藏在電商數字后的煙火氣和生意經。
人生如戲,需要道具。
生意生意,生命意義。
而小店主的小生意,是人和物的互相成就。
在倒騰手機殼“尾貨”的阿水、掛哥、伊哥三人組這里,更富哲學意義:
“殼子只要它生產出來了,一定有他的主人。”
三人組居于深圳坂田,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手段售賣。
為已經“落伍”的爆款手機殼,重獲美學上的尊嚴。
當然,也是為這個人人試圖踩準爆款,過量生產的產業。
清理庫存,燃燒累贅。
差點被直接扔進垃圾堆的尾貨,借此迸發出更活躍的生命力,也養活了這個小小的團隊。
商場如戰場,哪怕是賣尾貨,擺地攤,十塊錢三個,手機殼盲盒這樣的小生意。
也要時刻提防時代的狂風暴雨。
他們的對手張總,號稱“尾貨殺手”。
小爆款、去庫存,一件代發,串聯下單,減少冗余。
種種名詞之下,是產業的更新迭代的標志,也是對“尾貨”產業的擠壓。
但與“爆款”背道而馳的他們,早已有足夠的熱情,迎接下一波浪潮。
就像他們的“事業之敵”張總所說:
“以貨找到有需求的人,這就是他們的存在價值。”
還有廈門情趣內衣店主鹽不浪。
在她占地十平米的“帝國”里,需求和欲望,被進一步細分。
貨分三六九等,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最直接的,是充滿文學性的名字:花與愛麗絲、干枯玫瑰、黑色罌粟。
偶爾也少不了電影和游戲的影子,譬如《生化危機》里的Boss角色:米蘭達夫人。
蝴蝶結是不是可以調節的,肩帶多一條還是少一條。
人性幽微之處,更需巧妙洞察。
這也間接給鹽不浪發展了一門副業,內衣界的脫口秀女王。
生活中遇到的奇葩不重樣,鹽不浪的素材就愈發多元。
有的對同性定義極致單一:最帥的,有且僅有是吳彥祖。
有的對異性審美停留在史前:女人居然有體毛!
正是她,以犀利打破固化的印象,以多元化重新定義情趣限定的“尺度”。
當格局打開時,我們對情趣內衣的定義,不再是“見不得人偷偷買”。
制造業的上游,有泰然自若的工廠大媽。
任你千般款式出爐,我自俯視紅塵不動。
制造業的下游,三十歲出頭的消費者需求逐漸退出市場。
取而代之的,是年輕女性的重新定義。
他們將內衣融入日常穿搭,搭配出多樣化的風格。
新的需求,刺激新的生產,使得整個供應鏈無聲無息地調轉著方向。
還有一位來自曲陽的“打料老三”楊紅巖,不銹鋼界的爆裂鼓手。
經他一錘一錘打造出來的不銹鋼,光亮如水,澄明如鏡。
見不著丁點焊縫,手工造物,工業水準,卻有了渾然天成的效果。
所以,為什么最得意的作品,是一頭鹿?
經由專家解惑,才明白曲陽從石雕轉型到不銹鋼,都與市場息息相關。
大理石過去專供海外,而不銹鋼的繁榮,則與房地產血脈相連。
偏偏是鋼筋水泥的房地產行業,用著鋼筋鐵骨塑造成的動物,試圖營造出一種生活氣息。
矛盾與完美,就像老三打出來那頭鹿一樣,在小物件里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融合點。
除此之外,《這貨從哪來》還講述了不少小行當的大故事。
假發、不銹鋼雕塑、魚缸造景、殯葬用品……
如導演所說,每一件物都是一雙雙有溫度的手給做出來的。
在如今這個時代里,為工匠師父樹碑立傳,已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想象。
“XX之神”式的夸耀,也很少能被當代消費者誠心誠意的認可。
但,仍然有許多“小物件”不可取代。
就像在第二集中,在看過了滿足食欲、舒適、便捷的多重新奇行當之后。
最讓觀眾感動的,卻是為大卡車司機制作臥鋪床墊的毛哥。
他做的床墊,東西不大,卻和幾百款不同品牌型號的大卡車完美契合。
有時,還能滿足卡車司機的需求:
墊子有彈性,睡著不腰疼。冬天有暖風,夏天有冷風。
當司機們驚嘆于他的貼心,疑問大廠為什么做不到這一點時。
毛哥搖搖頭道:“有幾個設計師會住在車里?”
在我們的人生里,往往將幸福感和金錢、價值掛上鉤。
車子、房子、孩子、戶口、事業……
仿佛只有置辦上這幾樣,置辦得后,人生才能與幸福掛上鉤。
但有時,生命的幸福感不源于名牌衣物鞋子價值幾何。
只有當有人替你倒掉硌腳的砂石,熨平滿是褶皺的邊邊角角。
這才是人性的溫度能觸及的地方。
也更顯得這些小生意人的真誠與可貴。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人造萬物,貨見眾生。”
老妹兒也真心希望,這樣的小紀錄片,再多一點。
希望影視的創作者,也能像紀錄片中的小店主一樣。
自然地改變,在無聲無息中調轉船頭,駛向全新的方向。
或許到了那一天,《無名之輩》的臺詞,就不僅僅再是自帶笑點的口號。
而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共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