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狂飆》大爆,各種關于張頌文演技的討論層出不窮,頻上熱搜。
(相關資料圖)
但最近一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熱搜內容,莫過于張頌文請求粉絲,“不要再來接機了”。
當天,剛下飛機的張頌文,被前來接機的粉絲團團圍住。
粉絲們激動地喊著張頌文的名字,拿起手機拍個不停,更有粉絲特意用他的家鄉話和他打招呼。
視頻中張頌文一個勁兒地向粉絲們道謝,聊天、拍照、合影一一滿足。
直到快離開機場時,才真誠說到:“我特別謝謝你們,但是我不知道應該怎么配合你們。”
一邊是熱情似火的粉絲,一邊是略帶無措的演員,旁邊還有被接機、跟拍打擾的路人……
有人說張頌文如今頗受歡迎,總好過默默無聞。
也有人擔心“粉絲文化”,會影響甚至“毀了”張頌文。
打著以愛之名旗號的飯圈,對演員來說,到底是錦上添花,還是一場圍剿?
眾所周知,娛樂圈追星特色之一,就是“做數據”,給自己做數據,也要給“愛豆”做數據。
張頌文走紅之后,他的社交平臺第一時間“淪陷”。
瘋狂涌入的大批粉絲,在“張頌文超話”里,爭相曬出“愛的證據”:
堅持四十天簽到,成為“超FUN”(鐵粉)。
緊接著,國產劇常見的撕番、控評爭議也隨之而來:
“張頌文怎么不能接電視劇一番?”
“配角出彩就叫撕番嗎?”
“某某明星到底什么來頭?番位壓張頌文。”
如果說控評、做數據是對外的,那么“考古”就是對內的。
顧名思義,“考古”就是翻遍某人在互聯網上留下的所有痕跡,無論多么古早,都逃不出粉絲的“洛陽鏟”。
無論是未走紅時發布的日常微博:
還是早年的人生經歷:
細節到身高到底是多少公分、家里到底幾口人:
“官方身高是175厘米,《狂飆》劇照里張頌文和張譯差不多高,而張譯的官網身高是178厘米……”
用“刷鍋底”的微博反推張頌文已經結婚只是“福爾摩斯”們的基本操作;
“列文虎克女孩”早已開始放大張頌文的生活照片,憑借院子角落的秋千,推定張頌文有了孩子,并轉而關注起:
“張頌文孩子叫什么?”
“張頌文老婆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有粉絲仔細去看了狗仔偷拍的張頌文家人的照片,并對一家人進行了詳細描述:
“張太太身材高挑,是個氣質美人。張頌文兒子看起來有七八歲的樣子,性格很活潑,喜歡運動,和張頌文愛靜的性格截然相反。”
不過,盡管“張頌文已婚”早就被熱心粉絲實錘,他也仍舊沒逃過被組CP的命運,不少CP粉的熱情,甚至從戲內延續到了戲外。
戲內,高啟強和陳書婷是一對夫妻,一個是運籌帷幄、霸氣十足的大哥,一個是風韻十足、鎮得住場的大嫂。
難以走出劇情的CP粉們,專門為“大哥”和“大嫂”P了合照。圖片引來了過億的瀏覽量,八千多人參與討論。
但討論的對象,已經漸漸不再是高啟強和陳書婷,而成了張頌文和高葉。
“原地結婚吧!”
“兩人太有感覺了,氛圍感拉滿,簡直配我一臉!”
網友P的張頌文高葉合照
爆火的張頌文被捧上了神壇,但強烈的愛意背后,同樣藏著數不清的審視和窺探。
在多次被接機后,張頌文在社交平臺上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謝謝大家的厚愛。
我目前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理,如果大家真的想拍,我站在一個不影響公共秩序的地方給大家拍一下,是不是就可以結束了?”
張頌文回復不適應被接機
但就像機場那番對話一樣,這樣的明確“無措”,絲毫不能澆滅粉絲的熱情。
大批粉絲圍坐在張頌文拍攝新戲的片場出口,保安驅逐無果,甚至反被威脅,“不讓見張頌文就每天來鬧”。
據傳,還有粉絲試圖翻越圍欄進入拍攝現場。
“爆火”后被完全陌生的粉圈打個措手不及,不是張頌文一個人面臨的問題。
“大嫂”高葉同樣在機場遭到了圍追堵截,“你們這樣我很尷尬”。
“尷尬”的反應尚且可控,接踵而來的麻煩,才更需要藝人打起精神去應對。
《你好,李煥英》爆火,張小斐一時之間成了“國民媽媽”,愛媽心切的女兒們,對她展開了全方位保護。
接機、做數據,流量明星有什么,“咱媽”也不能少。
有關于張小斐的新聞,評論區少不了飯圈那一套控評、彩虹屁。
“咱媽”新劇上映,撕番位也自發組織起來,就問,“男主何德何能能排在張小斐前面?”
發展到后來,粉絲后援團炮轟張小斐經紀公司不作為,逼問經紀公司何時能對粉絲的“努力”做出回應。
這場鬧劇,以“粉絲解散粉絲后援會,張小斐經紀公司接手粉絲運營”而告終。
和張小斐一樣解散了后援會的,還有王凱。
2015年,憑借《偽裝者》《瑯琊榜》《他來了,請閉眼》三部劇,王凱一夜爆紅。
人氣攀升,煩惱也攀升。
不少粉絲在酒店門口蹲守,只為拍到他上下班的路透。
還有人大手一揮,入住王凱酒店隔壁的房間。
“你這有什么意義呢?我不喜歡這樣的事情”,在采訪里,王凱毫不掩飾自己不認同。
也有藝人從社會擔當的角度,考慮問題。
作為公眾人物,張智霖總會擔心粉絲在接機過程中受傷,或者接機回家的途中受傷。
畢竟,“一旦出事,誰能負責?”
多次勸說無果后,對于粉絲接機的行為,最終化作一句“反感”。
為什么粉絲帶著滿腔愛意而來,卻往往落得不歡而散,甚至“人人喊打”?
或許,這一切要追本溯源到飯圈的演化——
20年前,“粉絲”這個詞還沒有普及,更多的是影迷、歌迷、球迷,再瘋狂一點的,會被稱為“追星族”。
那時,追星的行為也簡單很多,明星和觀眾之間仿佛有著自然而然的距離,你忙你的,我追我的:
線下追星還沒有多方便,線上交流也沒有普及,再過激的舉動,無非是“把小虎隊的貼紙貼滿了臥室整面墻”“我媽蹲在電視前面,讓我給她和費翔合個影”,或者“因為同桌說周杰倫難聽而大打出手”。
作品,幾乎是連接明星和受眾的唯一橋梁。
觀眾依靠電視、報紙來認識藝人。
鄧麗君的歌迷和鄧麗君關聯,或許是都會唱《我只在乎你》;
黎明的影迷,想要多見黎明幾次,也只能反復去看《甜蜜蜜》。
藝人不需要考慮“愛有回音”,只需要懂得“用作品說話”。
港圈巨星張國榮、梅艷芳,有狂熱的受眾群體,但幾乎不受制于粉絲
直到2004年,《超級女聲》橫空出世,并史無前例地實行了短信投票制:
能不能出道,取決于有多少人為她們投票。
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截圖
由fans音譯而來的粉絲第一次被大眾所熟知,認領了新身份的“粉絲”們,也首次意識到:
原來自己的存在,可以決定一個藝人的事業走向。
粉絲在追星上的消費投入加大,大批粉絲凝聚起來,逐漸形成飯圈。
擁有眾多粉絲的藝人,也有了新的稱呼——偶像。
當下,互聯網普及,讓追星的雙向奔赴變成了可能。
借助各類社交平臺,粉絲和偶像可以更頻繁的互動:回復留言、私信,直播連麥......
粉絲表達愛意,有了更多途徑,一根網線,偶像即能實現“愛有回音”。
不少偶像都會以發Vlog、禮物等形式發放粉絲福利
但頻繁互動帶來的,還有粉絲對藝人的全方位侵占。
從染什么樣的發色,到保持怎樣的身材,打著“以愛之名”的粉絲,統統要插上一腳。
個別粉絲的發言,不代表社長觀點
還有粉絲會把手伸向藝人的事業規劃,甚至家庭生活:
“陳曉婚后一點都不幸福,你看眼里都沒‘光’啦!”
倘若藝人眼里有光、狀態不錯,看上去就家庭幸福呢?
“你一心享受家庭,暫緩事業,還不是‘忙著當嬌妻’?”
總之,“藝人可互動”是當下飯圈的“共識”。
而互動交流的邊界卻無人定義、甚是模糊。
同時,在我們熟知的“粉絲—偶像”的閉環模式里,偶像通過全方位的展示,給予粉絲想要的情緒價值;粉絲自愿成為追光者,奉獻出時間、精力和金錢。
但,或許有人并不愿意走入這樣的閉環。
不少老戲骨都曾表示過,當演員,很重要的事是要和觀眾保持距離。
演員把自己過多的暴露給觀眾的時候,會改變觀眾對演員的印象,也會極大程度影響觀眾入戲。
而演員的演技,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速成,他們要在生活的煙火氣里熏陶發酵。
“你要跟這個社會活在一起”,而非和狂熱的粉絲頻繁產生交集。
由此,狂熱的飯圈,和習慣于單向輸出的演員,形成了一場錯配——
習慣于單向輸出的演員,難以全方位展示自己,滿足粉絲需要的互動,給予粉絲回應;
大批粉絲形成的狂熱飯圈,則難以自控,常常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把愛變成傷害。
就像在早年的一次訪談中,張頌文提起自己因為主動去撿垃圾,被劇組丟下的事。
這件事在張頌文火了之后被重新翻出來。
盡管沒有實證,但粉絲猜測事情發生在張紀中導演的《兵圣》劇組。
大批粉絲涌入張紀中微博評論區,進行質疑。
結果是,張紀中被網暴,張頌文不得不出面澄清。
張紀中的發聲和張頌文的回復
這場“錯配”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和鬧劇,讓無端卷入的人不堪其擾。
以愛之名的“圍剿”,更是對演員本人的傷害。
我們常說,把片場還給演員,把舞臺還給愛豆。
或許現在可以加一句,把粉絲留給偶像,把觀眾留給演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