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作為香港回歸25周年的特別獻禮,一檔《聲生不息》橫空問世,掀起了港樂熱潮。
尤其是收官之戰李健的那首《我要如何不想她》,不論是舞臺設計還是深層含義,都配得上“優雅”二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歌詞改編自民國文學家劉半農的詩《教我如何不想她》,后由香港流行音樂人梁翹柏編曲,臺灣著名歌手蔡琴原唱。
可謂穿越歷史時空,橫跨兩岸三地,也為節目承上啟下。
從香港到臺灣,不久前,第二季如期而至——
《聲生不息·寶島季》
有《港樂季》珠玉在前,按說《寶島季》理應更上層樓。
然而,節目才剛剛開播,就已經有不少網友唱衰,甚至有評論直接調侃節目是“聲生不息·敏感季”。
眾所周知的外在因素當然不能忽視。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顯而易見的阻力也同時是節目的看點之一,在兩岸關系微妙的當下,節目從宣發到開播,呈現方式就已經賺足了觀眾的好奇心。
不論是海報中用唱片連接大陸與寶島的設計,360度如島嶼般的舞臺,引言篇高水準的百萬文案,《月亮代表我的心》的OP,再加上“全面梳理臺灣特色的‘中華音樂編年史’”的立意,都足見節目組的用心以及節目存在的非凡意義。
可以說節目保持了芒果音綜一如既往的高水準,并且兼顧了深度與格局。
那么,觀眾不買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這就又回到了音綜老生常談的問題——嘉賓。
不得不承認,對節目所有的期待和贊嘆都在嘉賓公布時戛然而止。
因為這陣容實在是喜憂參半,褒貶不一。
相較于港樂季固定的16組音樂人,寶島季做出了調整。
首先是那英、張信哲、張韶涵、楊宗緯、張杰、華晨宇、馬嘉祺、魏如萱所組成的8位固定嘉賓。
他們延續上季設定分成兩組,自由組合排兵布陣,根據每期主題進行比拼。
這些歌手流量與非議并存,大多與芒果有過深度合作。
可是橫看豎看,想必大家也發現了——這不就是披上《聲生不息》外衣的《歌手》嗎?
翻來覆去總是這一波人,再好吃的飯,天天吃也膩了。
別急,為了和《歌手》做出差異,除了以上8位,每期節目還有6組特邀歌手。
第一輪就包括艾怡良、壞特、陳粒、夏日入侵企劃、陳立農、陳卓璇,后續還會有其他歌手加盟。
這種改版增加了新鮮感,但也讓節目的連續性有所下降,尤其是相較于《港樂季》當中“大魔王夫婦”的全程坐鎮,《寶島季》目前所到嘉賓的量級還遠遠達不到上季標準。
于是,為了提升嘉賓的量級,節目又加入了2個金曲分享人的設定。
像第一期的胡德夫、動力火車,第二期的趙傳、郭靜,在臺灣樂壇都具有一定話語權。
然而遺憾的是,他們都在臺灣分會場進行演出,并未到達現場。
即便分會場主持人阿雅和王偉忠為點評互動環節增色不少,可這種遠程連線還是極大地削弱了節目的整體性與現場感。
節目開播前, 如果你還在疑問蔡依林和張惠妹為什么沒有在邀請之中。
那么開播后,節目刻意地將某些爭議性藝人剪掉,甚至不惜全屏都抹上馬賽克,大概也透露了芒果臺的無奈。
看不見的紅線讓節目愈發保守,謹慎多了,看頭少了。
盡管如此,回歸音樂本身,其依舊代表行業的頂尖水準——每首選歌都用心良苦。
開場曲,動力火車的《娜魯灣》,代表了臺灣本土音樂的底色。
其中,“娜魯灣”是中國臺灣泰雅人表示歡迎的問候語,作為整季開場曲,打開了臺灣流行音樂的時代記憶。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橄欖樹》是從70年代文學改編開始的臺灣民歌運動的代表作,胡德夫與那英的合唱則讓歌曲有了更深的含義。
別看臺下的那英好像某個隔壁心直口快的二舅媽,但臺上她依然開口跪。
而鄉愁,是老一輩臺灣音樂人身上永恒的魅力,也是臺灣民歌最獨特的韻味。
《你的樣子》作為80年代羅大佑的代表作,在人們心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演唱這首歌的卻是歌手中最年輕的馬嘉祺。
他與華晨宇都有兩極化的評價,無腦黑表示“看見你我就不煩別人”,而腦殘粉又大呼“哥哥最牛最精彩”,這兩種呼聲處于制衡狀態,只能說各有所愛。
拋開表面唱功的爭論,其所代表的傳承才是節目安排中的精妙之處。
90年代的臺灣音樂,張信哲是親歷者,唱功自不必多說。
華語流行樂的黃金年代讓人向往,而那個年代中流砥柱的歌手們是否能在后續節目中參與進來其實更令人關注。
用“Cool”作為關鍵詞,千禧年代的音樂群星璀璨,而臺劇的OST,同樣是一大主題。
此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張杰演繹的《想見你》。
因為常以“討人厭”形象做評論的丁太升,前不久就以此蹭了波熱度。
至于演唱究竟如何?依我看,中規中矩,聊勝于無。
延續上一季的氛圍感,全場大合唱必不可少。
《我的未來不是夢》作為第一期的結尾就再合適不過。
在華語樂壇日漸疲軟的今日,懷舊為近些年的音綜制作提供了最大出路,但當這類節目愈來愈多時,這種對于情懷的營銷就必然會造成審美疲勞。
《聲生不息·港樂季》遇到了一個合適的契機,在多方支持下呈現出來不少值得回味的舞臺。
但《寶島季》并不具備這樣的先天條件,將主流價值觀的傳遞融入節目的角角落落,并且有溫度,有高度,這是芒臺綜藝難能可貴的品質。
通過文藝作品搭建橋梁紐帶,不斷強化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除了音樂之外,節目還保留了《康熙來了》當中的《康熙調查局》環節。
隨機抽取100位大陸/臺灣的路人街訪,以“兩岸年輕人喜歡的音樂、電視劇、綜藝”等問題進行考察。
像是風靡大陸的著名“兒歌”《孤勇者》,也同樣是臺灣90后的No.1,而大陸90后最喜歡的臺灣音樂不出所料是周杰倫。
這不但提升了節目的趣味性,也為兩岸年輕人彼此了解提供了一個語境。
低于預期,人請不來,消費情懷,自我陶醉,捧關系戶,代表不了臺灣音樂……
這些問題不可否認,可就像何炅在開場時喊出的那句:“真的不容易,但是我們做到了!”
或許,節目能有如今的呈現,已經是一種生生不息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