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熱搜的話,我會以為一個新的古偶劇《長月燼明》火了。
它的收視高開暴走,首日百指比三體、夢華錄還高,正片播放量3000w+,微博討論度270w+,貓眼網絡劇實時熱度第一。
【資料圖】
這部劇的熱搜也十足精彩,每天都在整一些很新的活兒,一會兒“讓妝”一會兒“吃席”,海報讓人“一眼萬年”,婚服說是“五糧液同款”。
CPU都要燒干了。
有個熱搜真把她姐看樂了——#長月燼明可以自己調濾鏡#。
什么?現在看個電視劇主打就是一個觀眾全能嘛,會員得觀眾買,營銷數據得觀眾肝,話題得觀眾造,二創得觀眾來,現在連濾鏡也得觀眾調了??
那以后是不是直接上綠幕版明星,臺詞妝發背景剪輯特效……讓觀眾包圓了得了唄。
“調濾鏡”的上下文也很精彩,據說是網友吐槽該制作方濾鏡不好看,強烈要求改濾鏡,結果官方直接上魔法:“教程給你,自己調!”
擺爛了唄。
關鍵是擺爛還要喪事喜辦,煞有介事搞個熱搜出來,美其名曰“眾口難調自己調”。
確實有網友被唬住了,贊道“太卷了太牛了”,也有逆來順受的觀眾們表示蹲一個大佬研究參數。
不是,看得她姐有點恍惚,咱們是看劇的還是做劇的呀?
光是“調濾鏡”幾個字我都覺得怪怪的。
審美降級
觀眾苦國產劇濾鏡久矣。
這股歪風邪氣,追源溯本,繞不過于正——
從前他沉迷“熒光大紅大綠阿寶色”,吵到了所有人的眼睛;
圖源:《宮鎖珠簾》
之后,濾鏡狂魔又走上了“偽高級莫蘭迪色調”的復制粘貼之路。
但,只是丑得各有千秋罷了。
喪葬風濾鏡一套上,蔣勤勤、楊蓉兩個美人都沒有了一絲活人氣。
圖源:《當家主母》
「濾鏡依賴」已不僅是于正個人的陋習,市面上的國產劇皆大同小異。
偶像劇主攻一個“氛圍感”。
要么人物面帶桃色,濾鏡致敬布達佩斯大飯店;
圖源:《甜蜜暴擊》/《布達佩斯大飯店》
要么朦朧夢幻,澡堂風十足,隔著霧氣體現“愛情的神秘”。
圖源:《熾道》/《我只喜歡你》
后來影樓風異軍突起,廉價得無人能敵。
圖源:《一見傾心》
國產劇的色調走向了兩個極端;
這廂柔光亂用,那廂又烏漆嘛黑。
懸疑、權謀劇綠光四射、堅決不讓人看清畫面,似乎——保持質感的要訣就是亮度要低。
但真的很費眼睛。
圖源:《雪中悍刀行》/《真相》
于是這幾年修完再修、改完再改,上線之后在倒彩聲里連夜換濾鏡的電視劇屢見不鮮。
縫縫補補就算合格作品了嗎?
滿地爛劇,不只是這一個硬傷。
辣眼睛的少不了磨皮大法:臥蠶、眼袋、鼻梁、鎖骨一鍵消失術。
古偶,尤其是精神污染重災區。
新版“白素貞”,被磨成沒有鎖骨的大頭娃娃。
圖源:《新白娘子傳奇》2019
塑造過鮮活人物的演員——
在這部劇“巨資”后期加持下,也變得一模兩樣。
圖源:《甄嬛傳》/《新白娘子傳奇》2019
現代劇不遑多讓。
往往因為錢要花在刀刃上,所以主角和配角成了生活在不同次元的人物。
醫療劇《關于唐醫生的一切》女主自帶柔光,宛如行走的發光體。
鏡頭從主角臉上移開,才能稍微看到一些真實的張力。
圖源:《關于唐醫生的一切》
自稱是中國版《傲骨賢妻》的《玫瑰之戰》,成了“磨皮之戰”。
說是“大女主職場劇”,實際上對女性的想象,卻容不下一絲皺紋。
圖源:《玫瑰之戰》
只見逐幀精修的美貌千篇一律;
忽上忽下的演技,更是一絲不剩。
圖源:《星辰大海》眼淚被磨皮到消失
而萬一“魔法”開大,還會發生很多“痛失眼袋”的靈異慘案——
圖源:《你好神槍手》
逼得演員不得不出來吶喊:
“我沒有整容啊。”
“九敏,臥蠶哪去啦?”
到頭來,更遺憾的是——
廉價的磨皮大法、網紅濾鏡,不僅荼毒觀眾的眼睛;
還把氛圍感、歷史感都簡化為了“一招鮮”的公式。
是從業者的審美滑坡了嗎?
未必,只是糊弄罷了。
仙俠劇,必須穿白衣、披蚊帳、散頭發,走喪葬風路線。
圖源:《千古玦塵》
黑化后,一定煙熏妝、大紅唇、邪惡獰笑低頭瞪人。
圖源:《花千骨》
易碎感,主要是畫紅色眼線、戰損妝、不停吐血,突出一個楚楚動人。
圖源:《沉香如屑》
職場氣質,靠的是油頭、高跟、職業裝,和沒禮貌的“大魔王”言行。
圖源:《愛的理想生活》
......
看劇千百部,原來看的都只是同一種敷衍。
漏洞百出
國產劇的審美降級,早已不只是濾鏡和磨皮的問題。
顯然,這種敷衍已經抵達了方方面面——
比如,發型除了滑稽毫無作用,只圖丑出新意,博人眼球;
圖源:《鳳囚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妝容古今不辨,大平眉、網紅妝焊在臉上,每部劇都千篇一律。
圖源:《燕云臺》/《嘉南傳》
運鏡、特效更是隨心所欲;
圖源:《春閨夢里人》
魔性、離譜,能玩梗營銷才是最優。
觀眾的智商也不被尊重。
現代劇,挑戰常識、反物理的雷劇情比比皆是——
比如壞人謀殺主角,女主輕松翻個跟頭牢牢扒住天臺邊;
圖源:《我的砍價女王》
男主車禍摔下山崖,好不容易爬起來卻遭到二連擊,但是只摔傷了一只腿;
圖源:《一不小心撿到愛》
職業劇沒有一點專業感。
有作為電競選手的女主,游戲中途落淚,被男主捂眼安慰還當作浪漫(隊友好慘);
圖源:《你微笑時很美》
也有作為導購的女主被顧客質疑產品安全,就一口氣干掉了化妝水。
圖源:《正青春》
降智劇情五花八門,重心全放在狗血感情戲的部分。
而古代戲,更是內娛人皆九漏魚的實證。
仙俠武俠,不卷武打動作,偷懶卷叩拜姿勢;
圖源:《蒼蘭決》
劇本無腦,臺詞分不清令尊和家父的區別;
圖源:《天龍八部》2021
國風造景,頻頻用枯山水代替中式園林;
江湖一夢,消弭在非黑即白的單薄設定里。
影視劇審美的衰敗,正是文化匱乏,不尊重歷史厚度的必然結果。
云泥之別,差在底蘊。
有個現象便是最大證明——翻拍不如原版精彩。
從前技術落后、資金稀少,但憑一顆真心肯下功夫,鑄造了無數經典。
87版《紅樓夢》,只見“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黛玉仿佛從書中走了出來。
圖源:《紅樓夢》
這是妝造師楊樹云七讀紅樓,翻遍典集尋找“罥煙眉”的絲絲韻味,最終的妙用。
畫卷緩緩鋪陳,妝造因人而異。
潑辣威嚴的王熙鳳,一生的興衰成敗,藏在了 吊梢眉丹鳳眼的弧度中;
圖源:《紅樓夢》
“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的寶釵則是另一番豐腴靜美。
圖源:《紅樓夢》
一代經典,也沒有人敢獨自攬功,
《武則天》中,年已四十劉曉慶飾演女皇,從豆蔻至耄耋毫不違和。
化妝師毛戈平回憶道,當時他要去“與燈光師做朋友”,光與妝互相配合、彼此遷就,再加上楊樹云梳發、李建群做衣,才能共同成就。
圖源:《武則天》
《紅樓夢》同樣是眾人心血,史延芹泡在博物館,細細摸索考究出劇中服裝;王立平耗時四年,氣斷神傷地譜出13首配樂;無數紅學家反復推敲,字字慎重為劇本完善......
昔日盛況,今時難見。
翻拍的新版《紅樓夢》,為了創新而創新,只見滿頭銅錢;
圖源:《紅樓夢》2010
某綜藝重現紅樓中人,卻歪曲原著,演繹了一出金陵十二釵爭風吃醋,王孫公子品頭論足“誰更適合做老婆”的荒唐鬧劇。
圖源:《美好年華研習社》
《上錯花轎嫁對郎》李玉湖、杜冰雁美得靈動;
圖源:《上錯花轎嫁對郎》
翻拍噩耗傳來,果然仍是工業流水線質感。
圖源:《花轎喜事》
并不是人們喪失了對美的共識。
譬如歌舞,2021年河南衛視《唐宮夜宴》出圈,2022年春晚的《只此青綠》一眼驚艷。
可影視已經許久未出現過如此佳作。
現在的國產劇,究竟怎么了?
本末倒置的影視工業
現在的電視劇生態處在發育不良的狀態里很久了,拔尖的迅速成為熱潮,引發追劇狂歡;剩下的大多低于及格水平,甚至平庸得千篇一律。
而且這些劇身上匯聚著一種奇特的矛盾——又卷又躺。
它們可以不顧觀眾死活地胡說歷史、亂搞妝造、陰間濾鏡、瘋狂注水,但又愿意斥巨資8000元一秒種做后期修臉。
之前一篇報道出圈《國產劇十級濾鏡背后:8000一秒的修臉費,眼快熬瞎的后期師》揭開了這層天幕:
入行多年的后期師見證了演員對顏值的要求從前期卷到了后期,以前是這邊臉好看只拍這邊,所有的造型都要給半永久鬢角讓道。
現在是臉上有痘后期擦,臉上有坑后期磨,胖了則逐幀瘦臉,網格化處理卷到指甲縫,難上加難的是很多還有大量動作戲。
除了藝人,片方的奇葩要求更多,審美跟風嘛,什么樣的濾鏡火跟哪個,阿寶色、莫蘭迪、暗黑風、陰郁美劇感……苦中作苦的是吃力不討好,工作沒少干,錢卻沒多拿,鍋還各種背。
沒有經過思考的跟風屢屢翻車,平臺方被罵太多次了,態度好的導演出來立正道歉,直接開擺的便如文章開頭“教程給你,自己動手”。
這些年,我們罵過太多次國產劇——演員不到場,摳圖;臺詞不夠好,配音;妝造沒想法,精修;景別不講究,虛化;打戲沒功底,特效……
總結下來原來都是同構的,一言蔽之:前期不用功,后期瞎內卷。
過去拍戲,前期的任務量是很大的,吃透劇本后,取景、站位、打光、多機位拍攝、鏡頭語言樣樣都要花心思,這是用時間堆出來的細致活兒。
而今前期的工作量全全挪到了后期,確實節省時間,一個小細節:以前光是把幾個攝影機的光調平就得費時費力,而今直接后期調光,穿幫的障礙物用特效擦除便是。
一直覺得“調濾鏡”這個用詞很怪異,因為我天真地以為,景別色調和氛圍是一個需要布景、燈光、鏡頭調度多個工種參與的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藝術。
想復雜了,現在完全成了后期師的大包大攬。
水降船低,觀眾的需求也越來越適配,每當劇播出畫面翻車直接要求“改濾鏡”,便是對制作方沒工夫精打細磨的內里心知肚明。
李沁之前因《人生之路》的妝造被批齜牙咧嘴、抹黑窮人上了熱搜,其實我感覺大概率不是出于惡意,還是那個老原因——懶,前期不用功。
造型師沒有琢磨清楚陜北高原一個堅毅女娃的模樣,演員太瘦了沒為角色塑造形體,劇方只想做一個《大江大河》代餐,大家都敷衍,于是涂了個黑臉就上陣,還要營銷敬業就過分了。
難受的是電視劇的受眾還真愿意為敷衍買單。
市場、觀眾與制作方達成了某種心照不宣:只要不是爛出圈,便還能忍,便還能夸。
仔細想想下血本花式磨皮真的“卷”嗎?還是說其實是“躺平”的另一副面孔。
畢竟一白遮百丑,不是演員丑,而是不做塑性、不吃劇本、不磨妝、不研究燈光、機位、鏡頭語言的丑陋。
于是,標準的異化成為業內不成文的規矩:磨了皮不等于美,但不磨皮約等于丑。
一切都互為表里,為了趕時間所以在前期浮皮潦草,為了賣貨所以在細枝末節吹毛求疵。
于是有了這樣的奇景:電視劇除了質量本身一切都在通貨膨脹。
網上的贊美可謂天花亂墜,熱搜的角度可謂出奇無窮,每天都在整“一種很新的東西”,但那個劇卻爛得離譜。
這很像某種現代性的隱喻——本質不重要,看起來怎樣才重要。
我們活在一個“手機先吃”的時代,出片比風景更重要,宣發比劇本身更精彩,表象蓋過了本質,泡沫淹沒了內容,虛假的繁榮帶來了真實的金錢。
也有很多觀眾表示“我們就愛工業糖精”,社畜人太苦了,一天996看點無腦上頭劇都要被罵沒追求。
但事實是一方面我們不斷在消費下限越來越低的流水線產品,一方面給但凡過了及格線的劇作打高分。
《夢華錄》劇評:因為及格而五星
一方面又在不斷重溫、追憶、二創那些久遠得要盤出包漿的經典:《甄嬛傳》《紅樓夢》《粉紅女郎》《武林外傳》…
人均甄嬛十級
本以為工業糖精可以自成一類,在自己的賽道圈地自萌,但這種敷衍是極具傳染力的。
就像磨皮和濾鏡的重災區本來在古裝劇和偶像劇,但很快異化的標準就污染去了職業劇和都市劇。
所以不要為“電視劇糊弄學”洗白了。
嚴重本末倒置的影視工業,拿走大頭片酬卻不需要演技的演員,毫無邏輯的劇本臺詞,統一批發的丑置景色調……
如今竟然觀眾自己可以調濾鏡成了努力用心的代名詞?
這太荒謬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