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無兒無女,蝸居在6.5平米的六樓老破小,你覺得可憐嗎?
【資料圖】
但Nathalie ·George(娜塔莉·喬治),卻覺得自己很幸福。
她不僅在外網爆火,還出了自己的書。
人們尊稱她為“六樓奶奶”。
娜塔莉是土生土長的巴黎女郎。
她生在非常富有的貴族家庭,成長過程快樂無憂。
長大后步入社會,她也一路順風順水,還順帶開掛。
媽媽是設計師兼藝術家,受到熏陶的她也繼承血脈,成了一位著名餐具、家居設計師。
她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客戶都是Dior,Cartier, Lancel這些大牌。
也包括Baccarat,Christofle這樣的高端餐具品牌。
因為創意獨特,審美在線,其他領域也向她拋來橄欖枝。
比如,幫法國航空、日本鐵路公司做視覺設計。
為巴黎歌劇院等著名博物館設計周邊。
訂單絡繹不絕,名聲享譽世界,娜塔莉到達了事業巔峰。
不對,應該說是“人生巔峰”。
她不婚不育,還有錢。
日常逗逗貓,買買香奈兒高定,滿世界收藏書籍和唱片,花式討好自己。
她以為,自己只需要好好搞藝術,就能一輩子過著這樣的神仙生活。
沒想到,從天堂掉入地獄只是一瞬間。
那年平安夜,她被稅務局通知,拖欠了巨額稅款。
原因聽來挺匪夷所思——
她不懂稅務,人生里從來沒有交稅的概念。
受過高等教育的她,卻一直活在象牙塔里,從沒想到,所有的光鮮其實都明碼標價。
終究,是她的“天真”害慘了自己。
原以為只要更努力工作,填補“債務”,生活就會回歸正常。
但天文數字的稅款神仙也難救,她的律師也在她最艱難的時候跑路了。
2000年初,她一夜之間破產。
關掉公司,賣掉豪宅,她被迫放棄積累了半生的一切。
要知道,做設計也得需要充足的家底,這一行從不缺有天賦的設計師。
已經年過五旬,中年破產的她無力東山再起。
她唯有勒緊褲腰帶生活,不斷降低居住條件。
為了省錢,她不停搬家。
從120平米的大公寓搬到十幾平米的小單間。
一開始妥協于沒水沒暖氣,到后來沒有廁所浴室都無所謂了。
運氣不好的時候,她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容身之處。
被逼到無路可退的她,曾半夜溜去一間辦公樓里跟貓一塊睡。
當了半生大小姐,沒吃過的苦,她短短幾年間都嘗遍了。
那,還怕什么呢?
2005年,她找到了一間位于六樓的公寓。
只有6.5平米,沒有電梯,沒有廁所,沒有廚房。
一住就是18年。
說是公寓,其實是在頂樓的一間女仆房。
年老失修,門口墻皮脫落,看著比鬼屋還驚險。
不通電梯,爬著又長又陡的樓梯,命都能去半條。
在巴黎,稍微條件過得去的留學生都不會租這樣的房子。
但娜塔莉說,自己可沒資格挑,這總比露宿街頭要好得多吧。
于是,她毫不猶豫住了進去。
屋里根本放不下家具,只容得下一張小床墊。
沒有浴室和廚房,只有一個簡陋的水槽用來解決一切生活用水。
如果是其他人,大概會放棄折騰,躺平擺爛了。
但娜塔莉不一樣,她不允許自己向生活低頭。
她非要“折騰”。
打開破舊不堪的木門,里外畫風差別很大。
娜塔莉把房間整理得很干凈,用有限的財力精心布置。
靠窗的木板成了料理臺,擺放從跳蚤市場淘來的陶瓷餐具。
鋪著明艷的桌布,放著鮮花來點綴。
她盡力讓落魄的生活變得稍微鮮活,擁有儀式感。
她的書籍、衣物、唱片占滿了房間。
地方狹小,但每件衣服都疊掛整齊,用塑料防塵袋細心包好。
這些都是她珍寶和財富,更是她的精神寄托,以及對生活的向往。
“過著這樣的生活,既要務實,也要保留文明。”
即使在她最困難的時候,也舍不得賣掉這些東西。
有人疑惑,活著都夠難了,干嘛還在乎這些身外之物?
但娜塔莉卻說:
“這些美好的物品成了一種力量,從童年時代開始接觸到它們時,就像珍寶一樣陪伴著我。”
所以,她跌倒過后,還有著將人生重過的勇氣。
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她卻說自己是幸運的。
屋子唯一一扇窄窄的窗戶,是她每天收獲幸福的一方天地。
因為能看見鐵塔。
她總會想起小時候的家,位于繁華的16區,離鐵塔很近。
有了這一絲慰藉,生活過得再苦好像也不怕了。
早說了,巴黎人對鐵塔,真的迷之執著。
娜塔莉,也真是典型的巴黎女郎。
無論如何,她都一直保持優雅精致的生活習慣。
每天早上一杯手磨咖啡,才算正式開啟一天。
她每天都會將自己打扮得一絲不茍,從不蓬頭垢面見人。
梳著光滑的發髻,化上精致的妝容,穿上香奈兒套裝,出門去往菜市場 。
“生活已經很困難了,那就盡力享受它。”
好好對待每一餐,對娜塔莉來說,是最重要的。
她對烹飪的熱情,能忽視一切艱苦的條件。
她在門口搭了個簡易便捷的“小廚房”。
一臺迷你冰箱,一個小烤箱,一個只能放地上使用的電磁爐,足矣。
這個昏暗、逼仄的一角,成了整個屋子的寶地。
因為空間有限,她每天都得蹲著做飯。
但她也甘之如飴。
用到的食材多,騰不出地方時,她甚至就跪著做飯。
別人做飯傷手,她則廢膝蓋。
娜塔莉對美食的追求和熱愛,來自奶奶。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她放了學總是待在奶奶家。
奶奶的一手好廚藝,成了她童年最滿足的記憶。
奶奶告訴她:
“每次做飯都要細致對待,才能品嘗出幸福。”
她一直記著這句話。
即使過得再拮據,食材再有限,她也會花心思,變著花樣去做。
就像當年做設計一樣,每道菜仿佛精心雕琢的作品,讓她內心充滿成就感。
某天回家,她上樓時偶然看到吃著垃圾食品的年輕人。
她轉身做了一頓豐盛的飯,招呼他們一塊來家里吃。
那一刻,娜塔莉仿佛成了老家的奶奶,對他們嘮叨:
“即使沒錢,也能吃得健康又美味”。
從那時起,她打開房門,用美味的飯菜來迎接街坊鄰居。
6.5平米的屋子,變得溫馨,熱鬧起來。
她也成了整條街區人人皆知的“樓道廚神”。
后來,她開始把自己每天的烹飪,寫成菜單,順便記錄生活。
結果,她把這些寫成了書,名叫《巴黎六樓走廊的廚房》(La cuisine du 6e étage)。
沒想到,這本書居然火了。
書在全法暢銷,她也從“樓道廚神”變成了整個法蘭西無人不知的“六樓奶奶”。
她的小房間開始陸續有名人來訪。
但無論面對多大牌的主持人或是記者,她都不卑不亢,大方展示自己的家。
娜塔莉的個性,迅速圈粉無數。
后來,受邀上節目時,沒想到她的穿搭也火了。
娜塔莉的穿衣風格,濃縮著老巴黎的風情。
針織衫配上玳瑁眼鏡,濃濃的復古文藝風撲面而來。
同色系的考究套裝,沉淀出優雅,知性的氣質。
不斷有人留言給她get同款,其中還包括不少年輕人。
他們在娜塔莉的穿搭中,感受到了歲月沉淀的美。
更在她身上看到了一個女性的從容和堅韌。
如今,她的書暢銷到了海外。
即將71歲的娜塔莉,迎來了事業第二春。
蝸居18年,她即將要搬出這間小屋了。
前方也許還有未知,但我相信,她依然抱有把生活過得精彩的勇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