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奇幻大片《雷恩菲爾德》上映,然而面對全球電影市場的回饋,制片方估計也覺得這是一種無奈的賭博——
(資料圖片)
如何挽回觀眾們日趨疏離的心,不止是漫威或DC去絞盡腦汁的煩心事。
對于尼古拉斯凱奇這位坊間傳說的“爛片之王”,至少喜歡他的觀眾多少對他總有些感覺遺憾:
一個曾經佳作頻出的演員最后漸漸因為私德淪為當下的邊角料,十分可嘆。
而關于他的“緬懷”,則只能通過《變臉》《戰爭之王》和《空中監獄》等一系列經典動作片勉強保持對他的懷念。
無限風光時的尼古拉斯凱奇早期的戲路寬廣,但大多數觀眾對他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亦正亦邪的演技派層面。
我認為他迄今為止(包括后來拍過的那些爛片)出演過的最溫柔的角色,卻與好萊塢大片格格不入——
穿越、愛情、再來一次。
總之類似這樣的藝術語境似乎與尼古拉斯凱奇的“定義”不同,然而這卻是真實存在的。
1
對于“再來一次”的人生選擇,作為蕓蕓眾生中的一員,我也曾在某一刻暢想過——
如果“再來一次”,讓我重新選擇一遍的話,那么我的生命和生活是否會因此改變?
在現下不算長也不算短的人生中,對于過去、故人和許多愛恨情仇的判斷總是在復盤后發現:
即便“再來一次”,人生可能還是會走這一遭。
然而上帝是仁慈的——我想,起碼在《居家男人》中,他化身為凡夫俗子,像個朋友一樣和主角杰克坎貝爾(尼古拉斯凱奇 飾)小心翼翼地問道:
“要不?你回到過去再來一遍?”
此時與上帝不幸撞面的杰克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會改變他的人生。
他已是華爾街的商業奇才,億萬富翁。
整日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身邊不缺鶯鶯燕燕和阿諛奉承,過著極盡奢華同時也孤寂難耐的日子。
實際上電影開場就說明了對于一個奇才而言,人生面臨的多樣可能性便是一念之間的事。
十三年前,杰克在機場與女友凱特(蒂婭里歐妮 飾)分別,男人說他想去大城市發展,不希望在小地方埋沒了自己的才華,否則他不甘心。女人則希望他不要去,現在兩個人在一起就很好了,生活哪有那么多的振翅高飛?
所以一轉眼十三年了,杰克成了成功人士,而凱特早已泯于人海。
直到這一年圣誕節,面前令杰克不快也不敢直視的黑人問他:
“你真的喜歡現在的生活嗎?你真的沒有后悔過曾經的選擇?如果喜歡,你為何不快樂?如果不后悔,你為何不滿足?”
電影必然無須像我說的那樣直白,它只是在暗示。
暗示男主潛意識里也期待一種改變,這才讓他毫無覺察地接受了上帝的安排穿越到了另一個平行時空。
按基督教的說法,人類(無論男女)在行善作惡前大概都要接受天使和魔鬼的雙重試探,然后在接受了選擇的前提下才能導致“因果”(這個詞不準確)的發生。這和佛教關于“善惡一念”的理念一致。
反正杰克在一覺醒來后確實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枕邊人是十三年前痛失的女友凱特,按照“設定”,杰克當年沒有離開小鎮去紐約,他留下來與凱特完婚,然后生了一兒一女,他本人則在岳父的輪胎店里上班,一家人住在郊區一個4室2廳的房子里,沒有豪車,但車子剛好能裝下周末一起出門旅游的全家人。
此時,有意思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2
穿越后的杰克必須面對身份的轉變,他不再叱咤風云,也不再意氣風發,他就是個生活在小鎮上每天到點上班到點下班,和老婆算計日?;ㄙM,偶爾看看電視劇與朋友喝酒的中年男人。
凱特卻一點也沒有變,直爽、踏實、人間煙火氣十足。
已為人母的她并沒有失去作為女性該有的溫柔,甚至我覺得電影里的凱特該是一類讓人滿意的妻子,偶爾調皮,持家卻不吝嗇。即便杰克為了買一件2400美元的衣服,她也只是在吵架后選擇尊重——
她不知道的是,在杰克“穿越”前,衣柜中有幾十套這種西服。
另外還有一個小細節的設置頗有意思。
“穿越”后的杰克顯然沒有改掉以前的一些習慣,當他在酒吧里跟朋友說起關于某位女性的騷話時,朋友震驚又不滿:
“這不是你該說的話,也不是一個丈夫或父親該在家庭之外說的話?!?/p>
杰克有些不知所措,對照之前每天的夜夜笙歌,杰克顯然沒有意識到在大城市和“鄉下”,人們對于兩性關系的尺度的寬容度不同。而生活中一系列的平淡也讓他看起來變得越來越“適應”,起碼當他再次想要回到大城市闖蕩時,眼前“快樂而平凡”的生活讓他的心態再度產生了變化——
小心翼翼、節衣縮食,沒有美女和豪車,只有身邊一堆土了吧唧的朋友和親戚,過著一眼望到頭的日子。
憑著優秀的職業嗅覺,他獲得了大老板的賞識,為了入住城市,杰克與女主再度發生爭執:
凱特顯然和十三年前一樣心滿意足,眼前有愛人,膝下有孩子,相夫教子,平淡生活有什么不好?為什么要搬到城里去過那種吵鬧“刺激”的生活?
可杰克卻在爆發中——
2400美元一套的衣服還是刺激到了他,在岳父手下做事當銷售員,幾乎沒有機會坐飛機滿世界飛,享受美食和美女,只有鬧哄哄的孩子和瞻前顧后的日子。
他又開始“累”了。
這次,上帝照樣滿足了他的愿望,同上——
一念之間,天翻地覆。
3
穿越回來的杰克再度過上了“成功”的日子,然而他會滿足嗎?
過去的痕跡歷歷在目,他似乎每時每刻都在告訴自己:
我有妻子、家庭和孩子,還有一堆完全沒有共同語言的朋友,他們庸俗且善良,保守又固執,在人情社會里絲毫不遵守商業法則,總是讓他無語生氣,又確實讓他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其實我至今也沒有發現究竟是什么讓杰克決定在回歸后選擇重新找尋凱特,因為電影到了這里,是個看明白的人都知道必須要有個圓滿的結局才能對得起這部電影,對得起十三年前失去的生活。
而杰克在尋找凱特后發現她也早已經成了業界的知名人士,且馬上準備搬家。杰克在機場深情表白,就像十三年前的凱特那樣,凱特卻在莫名過后選擇留了下來,在兩人于咖啡廳里對坐中故事結束。
在《居家男人》中尼古拉斯凱奇的表演十分流暢,關于他來回于兩個世界里的身份轉換,能通過一個眼神和動作表達出對身份的困惑。
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杰克逛商店想要購買那件價值不菲的西服遭到妻子質疑后的不甘和委屈——竟將一個迫于家庭壓力的男人的窘境演得生動且心痛。
相對于他在《雷恩菲爾德》里的神秘和恐怖,還有那副貪婪和殘忍,23年前(《居家男人》2000年上映)上映的這部奇幻生活喜劇則顯然更容易讓我對他和這部電影打高分。
人生總是充滿無數選擇,隨時隨地,一個念頭可能就此改變人生,讓它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盡管這就是《居家男人》的主題,但我相信,即便在23年前,美國人似乎也更喜歡在精彩和平凡之間做出看起來很正能量的選擇。
另外說句題外話:
西方國家,尤其是歐美社會,成家后的男女對家庭的重視程度遠比影視劇里表現出來的要強烈,工作和家庭也是大多數人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人家的酒吧類似我國的茶館,主要消費對象就是抽空約出來好友相聚吐槽的人士。
改革開放之初,鑒于一些毫無實地生活經驗的臆測,“開放”對于國人心中有了些另類的浮想,實際上作為基督教-新教國家,美國人十分重視平安夜和圣誕節,不太會像國內搞花樣,因為其賦予的神圣感讓圣誕節成為了家庭成員保守彼此的寶貴時間。
這也是《居家男人》里為什么特意選擇在這一天讓“上帝”眷顧可憐男人,讓他的人生“再來一次”的情節推進,這些背后都有其濃厚的文化背景。
所以我選擇開篇《居家男人》,也是因為我覺得它近乎寫實地展現了真實的、普通的美國社會中主流的家庭觀念。
后記——
選擇,對于有選擇困難癥的人而言是痛苦的。
我相信大多數人時常都會在某個特定時刻神游天外,然后設想“如果我當年……那么現在可能……”。
可人生沒有“二元式進行時態”,人生和電影不同,過去就是過去了。
上帝在現實中所能彰顯的唯一的仁慈也許就是——
當你一錯再錯時,他總是給你機會讓你在細節處修正,或是讓你在某一刻頓悟,接著痛下決心決定同以前的自己做一次交割,然后在原有的基礎上開啟新的人生。
只是這一切未必是當事人設身處地的感悟,往往只有當過去很久后才會明白:
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如果《居家男人》真的是一種神奇的現實存在的話,我覺得杰克至今應該很幸?!?/p>
這就是我選擇的人生,也是我選擇的生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