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爆了。
如果說年初的《保你平安》算是小爆。
(資料圖片)
那么《消失的她》是大爆了,上映6天突破10億,目前預測票房33億。
△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要知道今年在內地表現最好的好萊塢電影《速度與激情10》,票房也才9.79億。
由于熱度出圈,票房火爆,《消失的她》也被更多的人用放大鏡觀看。????
原本一些缺陷和不足變得更加明顯,評分也從7.5下降到了目前的6.7。
對于這部片的討論,已經不限于作品質量本身。
而是社會現象和大眾情緒。
這部電影就像強類型中的一個萬花筒,每個人都能從它的話題和片段中找到可發泄的方向。
國產懸疑又一次被陳思誠拿捏了??
今天這篇,聊聊一部國產爆款是怎樣誕生的。
當然。
不可避免會涉及大量劇透,還沒觀看電影的朋友請謹慎閱讀。
01
類型碰撞
熱知識:《誤殺》和《消失的她》陳思誠都不是導演,而是監制。
但為什么談起這兩部電影,網友都自動把它們歸為“陳思誠的”?
從《唐探》布局到今天,陳思誠這三個字已經和懸疑綁定,并且形成了個人辨識度。
Sir簡單歸納兩點:料要足,味要濃。
《消失的她》成為票房冠軍的一個原因,是陳思誠最擅長的,對懸疑的把控做足了類型加碼。
《唐探1》是懸疑+喜劇,《消失的她》是懸疑+愛情。
陳思誠一定要在電影里加入大量的商業片元素,生怕觀眾沒有值回票價。
懸疑,要反轉,要多重反轉。
喜劇,要有王寶強這樣的搞笑擔當。
愛情,雖然《消失的她》是勸退戀愛腦,但美女文詠珊和倪妮絕對讓人賞心悅目。
這種創作思路也有一定的風險。
比如《唐探3》,這部春節檔陳思誠要把娛樂性拉到滿,又是破案,又是異國搞笑橋段,又是追逐飆車,還要加上父母輩愛看的情懷日本影星……
結果就是整體缺乏把控,反而讓觀眾一時消化不過來。
對比來看,《消失的她》體量剛剛好。
不會過于龐雜。
又給了一個雙層反轉的巨無霸夾心,讓觀眾一口吃下并參與解謎:在X分X秒發現了反轉提示,這尊重了我的智商。
除了反轉層次要夠多。
陳思誠講究情緒一定要濃烈。
《誤殺》的原版相對而言淡而緩慢,比較生活流。
2018年《誤殺》的暗調濾鏡、表現主義鏡頭結合音效,在高潮段落,往往要把戲做滿——
開棺一場戲,懟臉慢鏡頭,給到雨中的肖央。
緊張的氣氛烘托到極點。
警察局里,陳沖和譚卓咆哮對吼。
像是兩只不顧一切護崽的母獅。
《消失的她》也是如此,紅綠交加的酒店房間成為一對假夫妻的斗獸場。
這個場景戲劇性極強,甚至有點失真,Sir最初在看預告片時擔心會玩脫。
但結合劇情,這種舞臺化的設置圓回來了。
此外,懸疑動作元素一個不缺:追車、子彈、逃生、醫院驚魂,貼面舞式的拷問對壘,爭取把每個場面都做濃、做足。
之所以將背景選在東南亞的小島,是因為主創明白,如何在國產片海量限制的前提下變著法兒讓觀眾“爽”到?
那就是在一個不知名的、舞臺化的地點,用和我們相似的面貌做一些平日里不敢做、不敢想的事兒。
他會一遍遍調試文詠珊酒瓶砸頭血液流下的角度,這不是為了自然,而是為了間離感。
只有舞臺效果到位,積壓許久的“瘋批”情緒才可聲量擴大:
于是文詠珊咬牙切齒地對渣男說“我要玩死你——”
而底層人也會崩潰大喊,說“你們憑什么——一生下來就能獲得如此財富?”
強烈的情緒,在當下互聯網的傳播規律中,往往代表著有效。
只要,它別引起太強烈的反感。
02
要愛?要錢?
制造爆款還有一招:話題嗅覺。
《誤殺》里,是權貴與平民的沖突。
權貴為所欲為。
最后平民極限反殺。
《消失的她》,“蛇蝎”“渣男”“閨蜜”,三個關鍵詞一擺,你就知道它的話題來自哪了。
性別為桌,婚姻搭橋,陳思誠按下懸疑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話題效應便排山倒海。
而故事的反轉就成了關鍵的扣子,能把這張性別牌桌的正反面都贏個徹底。
上映前,影片營銷還在內容外圍徘徊,讓流量帶票穩住先。
△ 上映前一周的熱搜都和明星有關
而《消失的她》上映首日,內容的聚焦便蓋過了明星效應,打響了類型片內容王道的第一仗。
電影打出的第一張人物牌:蛇蝎美女,效果是“惹眼”。
△ 上映首日,這個人物率先沖向人們視野,《消失的她》也迎來第一輪話題飆升
文詠珊飾演的假李木子是電影中最濃的一抹紅色。
然而,男女主同一戰線抵抗“壞女人假老婆”這種“滅小三”式套路如今已無法出新。
主創故意用一招相反的表層價值觀吸引眼球。
掀開文詠珊這層鮮紅的裙擺,底下,是何非(朱一龍 飾)和陳麥(倪妮 飾)位于性別兩端的正式博弈。
第二張人物牌:渣鳳凰男,效果是“集火”。
當朱一龍飾演的何非真面目被揭露,可以想象,所有憤怒都會聚集到他的身上,從而引發本片首要話題——婚姻焦慮。
△ 上映第二日,“戀愛腦”這三個字登上熱搜,它成功帶動了電影的第二波話題高峰
何非這個鳳凰男身上揭露了婚姻既得利益者道貌岸然的本質下的極度自私、匱乏和自大并生的性格缺陷。
而這迅速地與現實掛鉤,農夫與蛇、男性殺妻的新聞再度搬上臺面。
講再多不結婚、想獨立的道理,都沒有一個“他貪財,我保命,愛情是騙局”的故事來得立體。
這就是時候打出第三張牌:正義閨蜜,效果為“出口”。
商業片不能管殺不管埋。
拋出了問題,不能只留給觀眾恐懼和焦慮,也要給出解決方案,才能完成情緒宣泄的閉環。
《消失的她》“渣”了一個朱一龍,再讓倪妮為核心的“復仇滅渣小分隊”集結,girls help girls的戲碼也已經寫好。
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文詠珊也站在了“渣男受害者”這邊。
一段曖昧的女女戲,還能讓觀眾想入非非。
這大概是頭一次,陳思誠主導的影片籠住了女性觀眾,標記“想看”的女性比例遠超同檔和他的往期懸疑電影。
△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姿態也相當友好,觀眾問朱一龍的渣男是否借鑒了陳思誠。
你們笑吧,罵吧,看在票房的份上忍了。
看《消失的她》已成為考驗親密關系的重要活動。
都說,帶上閨蜜和男友一起看效果最佳,“最適合中國情侶寶寶”的電影。
帶上男朋友去看,就要對他敲打一番,出影院故意“冷漠”“多疑”,再讓男朋友“認錯”“表態”。
仿佛又是一出情侶調情的小游戲。
△ 視頻號博主:已發送給小刷。女友看完《消失的她》后直接“消失”
在這一場“撲殺戀愛腦”的行動中,單身的、談著的,都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high點。
影片中的另一層焦慮更能戳中觀眾的心事,和金錢息息相關的,對階級躍遷的渴望,對命運不公的怒吼。
不然為什么,所有人物的前史里,要愛的都是不知名之地,而要錢的卻發生在確切的上海呢?
03
小就是大
拍過短視頻的大家都知道,做出一個爆款抖音除卻內容熱點,形式上有兩個要素。
一者是“快”。
即開頭7秒,甚至3秒內,就必須出現一個牢牢吸引你眼球的要素。
表現在電影中,就是開頭便用超高的敘事效率交代一連串妻子失蹤報案的經過。
快速剪輯,精簡的臺詞,電影在開頭2分鐘內就呈上一具陌生的婀娜女體躺在朱一龍的身側。
另一項要素,就是“卡點”。
卡的是音樂節奏,點的是情緒抒發。
因此《消失的她》的音效是極滿的,它卡住了每一個情緒的節奏感,把緊張更緊張化。
這尤其表現在文詠珊和朱一龍對峙的那一段戲上,雖然是對話,但我們都感覺到了一種探戈般劍拔弩張的節奏點。
而這些點,往往是全線鋪開、多面化的。
它包括故事中的小故事。
△ 一段倪妮講述的“畸形秀”,是上映第四日短視頻傳播的大熱點
包括不同人物的前史都有獨立的畫風、自成故事感。
甚至同一人物,比如何非,他可以極貪,也可以懊悔。
主創是力求把每一個畫面都浪漫舞臺化的。
最后海中的一個回頭,張碧晨的《籠》響起。
“為何愛我者予我牢籠”便能將影片的結局一夜之間刷爆短視頻。
而上述的每一個段落,都是濃麗而直白的。
當電影本身就成為一個廣泛的短視頻素材庫,便不愁有大量的觀眾可以隨機截取一段就發到朋友圈。
簡潔、易懂、情緒化,如今一部爆款電影,得將下沉市場也考慮在內。
影片本身可與短視頻共振,后續的好奇感也要隨之跟上,因此,探秘式“彩蛋”的作用也就凸顯了。
去年《隱入塵煙》的爆火是個意外。
畢竟誰也想不到,《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的導演,會拍出一部大爆款。
△《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票房9.1萬,而《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是82.3萬
《隱入塵煙》的創作是反流量邏輯的:素人演員參演,方言對白,海清扎進農村近一年……
但意外踩中了大眾的情緒爆點——現實與苦難。
《消失的她》呢?
更像是一個精密部署的爆破計劃。
電影可以成為情緒的傳聲筒,也可以是一個短視頻剪輯的素材庫,導演已經預留了足夠讓短視頻博主去二創和傳播的畫面、劇情和話題。
也確實,國產電影等一部爆款太久了。
尤其是上半年,沒出現預期中會隨著解封而到來的報復性觀影,反而一度墜入冰點。
《消失的她》無論是共情了也好,罵也好,都讓觀眾恢復了參與度。
這部電影最突出的,或許就是女性互助和大家所說的“恐婚”。
在Sir看來,《消失的她》能成為爆款,也是因為它釋放了女性的觀影需求——這是一直以來被國產片忽視和遮蔽的。
過去的女性觀眾,興趣或許在青春片和小妞電影。
但現在呢?
青春片幾乎是影迷避之不及的雷區,小妞電影也不再是女性觀眾向往的。
而這些年來的國產大片呢?
《長津湖》《流浪地球》《滿江紅》。
Sir當然不是說這些電影就沒有女性觀眾。
在Sir看來,《消失的她》和《保你平安》《你好,李煥英》有相似的地方——
它們不是所謂的“女性主義”。
而是當下女性,更關心的話題。
她們的興趣點從原來的愛情,轉向了家庭親情,蕩婦羞辱和網絡暴力,以及受傷的婚姻。
如果說“男性向”的大片更傾向于宏大敘事:
國家,民族,犧牲奉獻……
那么這些“女性向”電影的受眾,其實不只女性,因為它們更強調的是個人化的感受。
一個人最根本的動機,可以不是為了集體主義。
而是簡簡單單為了一個人——
我的媽媽,一個去世了還被污名化的姑娘,或者是我的閨蜜。
這種具體而私人的視角,在國產電影,尤其是國產大片中仍然是稀缺的。
在高歌猛進的時期它暫時被擱置了。
但在經歷了疫情和開放,未知和焦慮后,我們對于宏大的信念,也在逐漸虛化和動搖。
大家的情緒仍然需要一個出口。
大家的關注點也從星辰大海回到自己的切身問題上。
終于大家發現,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我們唯一還有可能把握住的就是自己了。
那就全情去握住。
用最大的力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