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瀘水市,瀘水市六庫……”
【資料圖】
去年5月,傈僳族金發小伙蔡金發靠著魔性視頻一夜爆紅,漲粉百萬。然而,僅一年時間,因涉黃被封號上了熱搜。
●圖源:截圖
鐵打的平臺,流水的網紅。
同樣被家鄉寄予厚望,這位傈僳族素人網紅爆紅后湮滅,沒能成為下一個丁真。
01
成不了丁真
事情發生的突然,也有跡可循。
近日,上游新聞記者獲悉,蔡金發短視頻賬號“××小伙-蔡總”因涉黃被封。疑似其發布了一段24秒“全裸出鏡唱歌給女子看”的隱私視頻。
有知情人士透露,“發布視頻的原因是和前女友吵架,前女友將視頻上傳。但是他們(公安機關)估計他可能是酒醉以后發錯了。”
這么瘋狂的行為,不管是有意無意,這次被封對其網紅生涯影響不小。
●圖源:截圖
蔡金發是素人在流量時代一夜爆紅的范本。
2022年5月,在工地里賣苦力的蔡金發留著狼尾金發,斜側臉,隨著魔性的BGM對口型,唱出又土又上頭的“我是云南的”,并迅速成為互聯網迷因。
在“造型獨特+家鄉方言+易傳播的模板”等疊加buff的加持下,魔性的內容成功從快手蔓延至全網,闖入大眾視野。
●圖源:截圖
但狂歡消退后,不能否認,蔡金發的“我是云南的”內容制作簡單且粗糙,更不是原創,只是對口型的簡單二創。
這樣的一夜爆紅充滿誤打誤撞,運氣占大多數。
伴隨流量而來的是質疑,“蔡金發會是下一個丁真嗎?蔡金發兄弟還能火多久?”
回到了家鄉怒江后,也曾被推薦給怒江旅游,登上“中國旅游日”怒江分會場,也穿上傈僳族民族服飾,載歌載舞,為家鄉宣傳助力。
●圖源:視頻
蔡金發順勢成專職網紅,開啟了個人直播,在網絡上公開與人連麥現場PK。
事實上,一年過去了,蔡金發在成為丁真的道路上,自己把自己埋了。
02
誰在批量生產素人網紅?
上一個火爆的還是唱“挖呀挖”的黃老師。
同樣是素人在短視頻平臺上伴著簡單的旋律二創;同樣是掀起全網狂歡,熱搜一條又一條,連官媒也下場參與;同樣成為流量的寵兒,僅僅七天漲粉400萬。
有人沉迷狂歡中,不是被“我是云南的”“挖呀挖”洗腦,就是在被洗腦的路上。
有人露出不解,認為“火得莫名其妙”。
●圖源:評論截圖
不禁思考,誰在制造席卷全網的素人網紅?
偶然中存在必然,歸根溯源,每次素人帶來的全網狂歡,是人與內容的主動,以及由平臺選擇的被動。
首先,最開始推動的一定是靠他們自己。
蔡金發是底層草根代表,年紀輕輕離家打工,是萬千普通人的縮影。
同時,他造型特立獨行,是千篇一律中的一點紅,而內容選擇上又與自身“異鄉人”身份適配,借助“我是xx的”模板放大離開鄉土的無奈以及對地域身份認同與價值的探索。
黃老師不一樣,有著社會高認可的身份,卻是非常有性別化的符號,選擇發布的內容也與幼師的身份相匹配。
又因為上鏡表現精致、拍攝更有氛圍感,她即便不是首發作者,也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備受關注的主角。
共同點也明顯,他們的內容制作上遵循著最簡單的傳播邏輯,用簡單的BGM在重復中構建記憶點,參與者只需0成本投入,便能模仿和再生產。
●圖源:截圖
其次,在流量海嘯下,新技術賦權帶來了現象級事件。
蔡金發從快手爆火,黃老師從抖音爆火。有意思的是,即使手機上沒有任何短視頻軟件,我們也能被它們找上門。
為什么我們難以避免地“看見”它們?
平臺是背后推手。
內容本身有爆點,貼上標簽后,平臺發現了,給予流量扶持并推廣,以數據推向全網絡,主動送上門。而用戶即使放棄“關注”也能收到,因為算法比自己還懂自己。
同時,在各大媒體的加入下,內容順勢從娛樂屬性上升到社會新聞屬性,比如不少媒體把蔡金發引爆的現象與“鄉土文化”“方言文化”“地域認同”等詞放在一起評價。
如此,非用戶也不可避免“看見”。
這種情況,是平臺愿意看到的。因為動靜越大,平臺才能做大。
天時地利人和,每隔一段時間,互聯網“無聊”后所需的素人網紅,總能前仆后繼地出現。
03
狂歡后的一地雞毛
各類“梗”的流轉周期比想象中的還要短,可以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個星期。
傳播的內容不復雜,但狂歡消耗精力。當一切沉寂后,事件的B面是一地雞毛夾鴨毛,混亂不堪。
從素人到百萬粉絲網紅,強制轉換身份下,是不和諧音的攻擊。
被罵被質疑是無法跳過的“流程”。
在流量的裹挾下,素人網紅逃不過被“扒”的命運。所以,我們知道蔡金發是16歲走出大山去北京打工,知道黃老師素顏長什么樣。
●圖源:截圖
紅后的矛盾來了。
視頻內容營造出來的是一種符號。觀眾相信的是符號本身,可偏偏喜歡“深入”了解。而我們一旦把素人網紅放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總能找到與既有想象相違背的地方。
黑粉帶著罵聲來了。
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開始“勸”,呼吁客觀理智對待他們,又形成了一波輿論。
從一夜爆紅到被“黑魔法”攻擊,再到勸阻,熱度一波又一波,最終發現沒什么還能被討論的,一場狂歡結束了。
觀眾們輕而易舉抽身,回歸現實生活,等待下場狂歡。
那素人網紅呢?
他們如果選擇繼續簡單制作,難以有第二次運氣,而自己又沒有把控內容質量的能力。他們大多數是接不住這種意料之外的走紅,難以在流量的大浪下站穩腳步。
這時候,有人選擇找專業團隊開啟新職業,也有人承受不住“黑魔法”,決定遠離燈光下的生活,重新整理網絡給現實帶來一地雞毛。
●圖源:截圖
當然,還有像蔡金發這樣的,順勢成職業網紅,但沒有紅線意識,自己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抹黑。
流量浪潮拍打著現實,有人成功上岸,有人沉入海底。作為觀眾,我們能做的是,對網絡世界保持理智,不盲目跟風,不忘好好經營現實生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