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寫最近的爆款新片——
《孤注一擲》
因為這片子的一些題材特殊性,我們不得不在批評這部電影之前,先回答一個這幾天在微博鋪天蓋地出現,我們的評論區也可能會有的問題:
【資料圖】
“這部片讓更多人警惕網絡詐騙,這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是的,沒有什么不好,這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讓觀眾不上當受騙”不在電影的評價標準里,這是宣傳片的標準。當然,你可以說,我就是拿它宣傳片,去受教育的,那你的這個評價確實成立,我也認同。
但是,我們大家此刻之所以歡聚在這里,是為了一起討論它作為一部電影拍得怎么樣,而不是作為一部宣傳片成不成功,如果你無心于此,那就沒有必要接著往下看。
正文
我們正式開始聊電影。
在我的標準里,《孤注一擲》是有效的宣傳片,無效的電影。
論社會價值它有著自帶的功勞,但作為電影評價它的完成度并不算高。
故事走的是和《消失的她》一個路子,利用大眾恐懼,但比《消她》執行上更差的一個地方是,前者專注于這件事,而《孤注一擲》總是在開小差。
一會想讓觀眾恐懼,一會想給觀眾上課,一會想呈現詐騙犯罪的奇觀,一會想做折射人性的深度內容。
犯罪工廠的奇觀化是好看的,生理性的恐懼是有效的,但其他部分都糟糕極了,割裂到像是兩部電影。
微妙的是,這部片的宣發似乎比主創更清楚哪個部分是最好的,所以把最好看的“詐騙奇觀”“孫陽、王傳君的表演段落”都放上短視頻給大家免費看,以此吸引大家去影院付費看糟糕的其他部分。
于是,進入影院稍有些觀察能力的觀眾就會發現,最好看的都在手機里,手機里的和電影里的,非但沒有融合,還仿佛是互相敵對的幾方,互相競爭敘事空間,擠占篇幅。
比如,奇觀的部分本身應該是和人性折射融合在一起的。
詐騙工廠里的身體暴力和心理控制是這部片最主要的奇觀,這二者對于主要人物來說,可以借此展露一方的人性欲望,也可以成為另一方心理改變的緣由。
也就是人物的動機和掙扎。
但它們在電影里完全脫開了,它只是在人為制造一種觀眾生理上的恐懼。通過暴力的奇觀化(毆打,撕耳朵,人身控制手段)、財富的奇觀化(曬錢,用筷子夾錢,一桶姜山)、詐騙形式的奇觀化(美女荷官在線發牌,以及各種專業名詞和猶如行云流水般的詐騙流程),精準刺入觀眾的獵奇欲望和恐懼錨點。
只是對于人物塑造來說,它們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在整個過程中,看不到角色變化,他們一方只是作惡,另一方只是和觀眾一樣恐懼。
這一問題帶來的最直觀的結果,就是人物欲望(動機)的混亂模糊。
金晨的角色到底要什么?
她好像想要錢,但你看不到她對巨大的財富奇觀欣喜著魔的樣子。
是因為她來了這里之后,產生了恐懼和負罪嗎?那在面對各種“暴力奇觀”、成為詐騙的其中一環的時候,她也并沒有表現出一點掙扎。
是因為她想離開地獄,想要自由嗎?可她還勸著幫過自己的張藝興留下來。
在她發現自己走不掉,開始嘗試逃走之前,你搞不清這個角色到底圖什么。
同樣問題的還有反派孫陽。
他是王傳君的白手套,所有臟事都是由他來辦,他也是張藝興金晨那條線里主要的危機制造者,但很奇怪的是后半部分他突然反水,放走了本要被處死的金晨,還在結局捅了自己的老大王傳君。
孫陽這個角色的轉變極為突然,毫無鋪墊,導致我看的那兩場,觀眾都在放金晨那一幕猜他是不是臥底,這時候觀眾其實已經沒有跟著創作者的思維走了,你作為編劇,就已經失敗了。
編劇應該自己意識到了這個角色的問題,所以嘗試加入愛情作為動機補救,但很可惜,在編劇之前已經寫好的地獄般的詐騙工廠里,在所有人岌岌可危的生命和自由面前,談純愛是一件很可笑很沒有說服力的事情。
那如果只是好色,就更不會放她走了,對于孫陽前期的流氓設定來說,最符合的行為應該是暴力占有。
王傳君和張藝興的相對好一些,但也各自有可惜的地方,王傳君加入了女兒的支線,結尾編劇賦予他的“人性時刻”是找人把女兒送出去,但除此之外他和女兒再無有效的刻畫,他依舊只是一個發揮“奇觀制造者”作用的反派。
張藝興的角色可惜在,沒有篇幅去寫出厚度,他身上最具有看點的是“當自救和害人,在一個好人身上成為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人本能的掙扎。”這在張藝興的角色身上是被完全忽略的。
當然,對比后面的部分,這些已經算好看了,上面這些演員的集體出彩把殘缺的人物救回來了一部分(尤其是孫陽和王傳君)。
但很可惜,絕大部分能讓這個詐騙工廠的故事進一步完整起來的機會,都被讓了出來,給到了受害者那邊的故事線,也就是“給觀眾上課”這一點上。也正是這一部分的劇情,讓它比起一部電影來,更像是一部反詐宣傳片。
第一個問題就是受騙者的人物設定和表演都過于極端化,而這種極端破壞了故事的真實性。
講受騙者的這段劇情本應是最適合觸發普通觀眾心理恐懼的地方,因為這種事情離我們很近。它是我們上網時隨時會遇到的彈窗、在公共空間隨處可見的卡片和廣告。
如果能把這段故事講好,才能讓觀眾做到感同身受進而移植到對自身生活的審視中,才能達到最好的反詐效果。
但主創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也選擇了最不合適最糟糕的演員。
王大陸飾演的富二代阿天因一條博彩廣告點進了賭博的詐騙網站,跟著賭博網站的誘導一步步踏入深淵,從小贏到大贏,從小輸到不服輸,進而傾家蕩產,被騙光跳樓。
這種沉淪是存在一個過程的,從點擊廣告到傾家蕩產中間要有一段心理的博弈和欲望的推動,但電影非常粗暴地帶過了這個過程,最終呈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個極端瘋狂的賭徒,因為贏了一筆而笑得癲狂,以自殺威脅母親并偷出房產證抵押賭博。
只有結果,沒有過程。
同樣,演員的表演也要演出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更具體來說是他與他的社會關系的交互。
和父母,和女友,和好友。當三者混雜進賭博,人物的復雜就體現在這里。
但王大陸的表演只是在演那個結果,沒有一點對不同關系的不同處理,也沒有變化的過程,他只是一直是瞪大眼睛、青筋暴起的,像染了毒癮一樣的人的瘋狂。
這種只給結果不給過程的編排方式極大削弱了故事的真實性,劇本需要過程的引導將觀眾一步步帶入角色的情境,否則這就會導致它的第二個問題——
這段戲只是停留在了口號式的反詐宣傳上,沒有被植入劇情中,構成劇情的有機成分,因而顯得突兀與割裂,也無法讓觀眾共鳴。
口號和故事是不一樣的,口號依靠的是一遍遍地宣傳“一旦受騙,萬劫不復”來告誡我們不要進入騙局,它預設的是一旦我們進入之后,將會如何。
但合格的反詐故事是要告訴我們騙局有哪些,它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我們偶爾出現的貪婪欲望離得多么近,進而再告訴我們被騙的結果是萬劫不復。
所以它不應該去拍一個富二代點進了一個一看就是詐騙信息的博彩廣告,然后馬上被吸引進而沉迷其中,這與大部分人的生活和思維有一定的隔離,它只是口號的一種死板的衍生品。
它應該拍的是無論你有多高的學歷,多深的閱歷,無論你多么謹慎,識破過多少騙局,多少次在騙子打電話過來的時候和他智慧的周旋,你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落入騙網,因為它能夠精準地捕捉你的欲望。
但在這段劇情里,我們并不知道王大陸的欲望是什么。是錢嗎?可他本身家中就是中產階層,并沒有缺錢到極端的程度,錢對于他的意義是什么,為何能勾著他義無反顧走進騙局。是根植于人性中的貪婪嗎?還是一種想要獲得自由的方式?
把這些問題講清楚了,才能鏈接上觀眾,讓觀眾心有余悸的同時得到規勸。可有著那么多可以讓這段故事和這個人豐滿的方式,劇情都沒有講。
于是它就只能作為一段僵硬的敘事,作為一句老生常談的口號,而非耐人尋味的故事。
最后,電影的結尾必須要把騙子和被騙者這兩條線結合起來,導演選擇了讓警方人員與受害者家屬一起端掉詐騙工廠,后半部分的故事吃掉了前半部分,借此完成給觀眾警示的最后一課。
詐騙必須被抓,觀眾需要看到正義,這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如何去收這個尾?
編劇自己寫的時候估計也意識到了前面的兩條線有多割裂,所以并不試圖在人物上下功夫,而是直接做成完全的事件型敘事。
整個劇情的推進依靠的是一件事趕著另一件事,但這些事情之間只有著很弱的邏輯關系,大多依靠突兀的情感和人性偶爾一閃的微光推動。
比如孫陽放走了金晨,王傳君在得知孫陽背叛他后,又放過了孫陽。
但他們為什么這么做?是愛情,是人性在其心底掠過的一陣不忍心?是利益,還是沒有提及的兄弟情?
劇情的轉變沒有任何可靠的邏輯,它全片的底子就是依靠奇觀和事件搭建,因此也并沒有試圖去深入任何一點社會問題,只是利用現實,利用社會案例進行奇觀的展示。
可片中明明出現了很多現實的案例,里面采訪了很多上當的普通人,他們或者是空虛的家庭主婦,或者是苦苦打工但掙不到錢的年輕人,這些現實內容有著更多值得深挖的空間。
這決定了影片能夠到達的深度,因為當一個現象成為了熱點,成為普羅大眾趨之若鶩的對象時,電影的責任就在于去探討其背后的社會屬性,進而留給人思考回味,以及精神上的觸動。
但我們看這部的時候能感受到這些嗎?我覺得很難。
人物的單薄讓我們很難深入其中借助他人觀照自身,我們很少會認為自己是王大陸,只會優越于自己絕對不會陷入如此明顯的騙局。
故事的獵奇又讓我們將視角放在了純粹因窺視帶來的滿足上,不信你看抖音上的宣發和熱議,大家集中的是那些獵奇畫面,是電影的血腥尺度,是美女荷官、在線發牌。可真正圍繞著詐騙在進行討論的,能有幾條?
配圖/《孤注一擲》預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