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電影,得短視頻者得天下。”
【資料圖】
要說暑期檔各大社交平臺熱度登頂的電影,《孤注一擲》不能不提。
“點映及預售總票房破5億,成中國影史點映總票房冠軍”“8月15日票房破20億”,這部被稱“反詐宣傳片”的電影,未正式上映就話題度拉滿。
一邊因“超前點映,不講武德”爭議被推上風口浪尖,一邊又因花樣出圈的片段在短視頻平臺上拿下單條視頻550w+點贊量。
圖源:《孤注一擲》抖音號
上映前,相關詞條吊足了觀眾胃口;上映后,觀眾們因“劇情平庸”“人物扁平”爭吵不休。
而近來,引起網友相似質疑的作品,還遠遠不止這一部。
如今影視作品大打短視頻宣傳牌,卻在不知不覺間逐漸陷入怪圈:有時宣發和本體毫無關系,有時精彩內容都在短視頻里……沖著宣傳走進電影院,最后開出的影片質量卻只能“七分天注定,三分靠主創誠意”。
“走進電影院看電影,儼然已經變成了一場現代人的豪賭。”
貴圈電影,
“得短視頻者得天下”?
即便你從未關注過演員角色劇情,大概率也刷到過王傳君拜佛的名場面。
視頻里,他漫不經心地對著窗外比出“殺掉”的手勢,一轉頭卻虔誠無比地對著佛像拜了下去。
這段僅僅十一秒的視頻,點贊突破五百萬,在短視頻平臺上流行起了一波拜佛模仿。
“你與我,先談養心殿,后拜瀑淋身”的音樂也紅極一時
網友們爭先恐后地演出野心貪欲,這波二創成功幫助電影出了圈。
然而,你以為影片中的王傳君,被反復宣傳,起碼是個拿捏一切的“絕對反派”,現實卻甚至“都不是男主角,只在演員表第四位”。
圖源:中國電影報道
電影牢牢綁定新聞事件。
這兩年的緬北電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孤注一擲》趕上風口,自帶話題熱度。
發布的營銷視頻也大部分都圍繞詐騙話題:采訪詐騙事件親歷者,還原真實詐騙窩點環境,還揭露流行的詐騙手段……打出了“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的旗號呼吁觀眾入場。
不過電影上映后,一些走進影院的人表示:所謂的演技高光,在短視頻上早已看完了。
還有更多評價指向了:描述仿佛與實物不符。
“跟短視頻里看的,好像不是一部電影。”
“你以為的精彩片段是陷入境外詐騙工廠,逃生計劃就此開啟;到最后留下的印象,卻是詐騙份子搞純愛……”
觀眾們的感受有跡可循:觀影市場火爆,電影重回人們的話題中心,但同時出現的,還有一種新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電影加入到短視頻營銷陣營,套路都如出一轍。
金句文案+大特寫人物+煽情bgm+臺詞混剪,最好再在視頻最后來一句靈魂拷問:“有多少人,在電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無論是青春片還是戰爭片,勵志片還是文藝片,搞起短視頻宣發,都按照這套流程來。
要是不說,誰能分清這是正兒八經的電影宣發,還是“這個男人叫小帥”系列
重點就是短平快直擊人心,最好看完視頻就買票。營銷扯的花活兒越多,觀眾們受騙的感受就越直接。
“你以為的絕對主角,出場不足5分鐘。”
“說好的男女主虐心互動,怎么正片直接給我刪了?”
但正片槽點爆表沒關系,有了短視頻營銷的神來之筆,都仿佛下一秒就要沖擊國際大獎。
當年被愛情公寓大電影騙了的同學可以舉個手
就算電影上線要暴露也無妨,靠著短視頻平臺鋪開高光片段、鋪開好評,能挺一天是一天,主打一個信息差。
到后來,單剪輯展現影片情節、結合熱門話題,已經不能滿足營銷需求。
“營銷大舞臺,戲好您就來”
“每當有新電影上線,”被‘到底誰在偷拍電影觀眾啊’系列視頻轟炸就是我的宿命。”
互聯網上,你一定刷到過各種視角的觀影視頻,且其中觀眾總是看起來情緒激動。
電影開場,他們開哭;電影好笑,他們拍手;電影有刺激情節,他們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仿佛身臨其境。
更離譜的,還有電影看到一半直接在電影院打開電腦辦公,辦公完繼續觀影。
不僅全程演繹“平靜、辦公、崩潰、落淚”的轉折,重要的是全程都有攝像機記錄。
最好笑的還得屬《忠犬帕爾瑪》觀影現場營銷:狗狗們都看哭了,你有什么理由不走進電影院。
“誰能想到,以前罵電影:狗都不看;現在夸電影:狗都愛看。”
情緒表達只是第一步,聰明的團隊已經學會戲里戲外打配合,給“觀眾”都開發了共鳴劇本。
路演,也是營銷整活兒的好時機。
各位明星、導演哭了、笑了、破防了、笑抽了,各位演藝界前輩換著花樣寫觀后感。
圖源:微博
有的真情實感,有的敷衍了事,但抓馬程度都不相伯仲。
當然,有時候觀眾或主動或被動地加戲,也是宣發的一部分。
前段時間的《熱烈》路演,就有觀眾主動請纓上臺跳驚鴻舞;
春節檔的《滿江紅》,觀眾一段貫口嚇暈了全體主創,連一向表情管理嚴格的易烊千璽都瞪大了眼睛。
每一個意想不到的事件,背后其實都在短視頻平臺收獲了不俗的觀看和點擊量。
圖源:剛剛上線的《我經過風暴》也因觀影爭議登上熱搜
從社會情感議題,到明星熱點,再到劇情引爆話題,拿下百億流量不是夢。
如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人眼中行業營銷案例的《孤注一擲》,正式上線后勢頭正猛。
提檔到8月8日后首日累計票房7.22億,甚至超過不少已經上映一周的片子。也有業內人士在分析其表現時頻頻提到“在短視頻營銷”方面的表現。
到現在,普通觀眾都已經明白,營銷手段對一個電影有多重要。
只比《孤注一擲》早上映半個月的電影《封神》,就不斷有粉絲建議:求求了,學學別人發短視頻好好營銷不會嗎?
相比劇情、設定、邏輯、主旨,一批新的電影關鍵詞沖擊著人們的神經:
斷章取義的“高光劇情”、正片里沒有的“絕美剪輯”、精挑細選出來的“演技巔峰”、哭成淚人的“現場觀眾”……
一切為了把觀眾騙進電影院服務。
總而言之一句話,沒點反詐意識,真的不配看電影宣發。
看營銷,還是看電影?
早年間,短視頻營銷還沒有現在這么離譜。
往前看,2017年末的《前任3》,用吃芒果名場面和一首《體面》完成了年度爆款。
2021年《你好,李煥英》則出手開啟了“云路演”:路演全程直播,邀請千名觀眾走入影院。
事實證明,這樣的操作也的確帶來了效果。
《2021抖音春節數據報告》顯示:“你好李煥英”入選平臺最熱門搜索詞。且綜合看來,票房和其短視頻營銷行為,有一定正相關性。
信息爆炸的當下,觀眾不僅僅滿足于只看完一部電影,也想要了解電影的臺前幕后、想要挖掘出更多真實的體驗,這很正常。
但在流量的摧枯拉朽下,不知不覺間,也在影響著評判電影的標準。
“以前電影封神:歐洲三大入圍獲獎,國內三金提名,錯過想補電影票。
現在電影封神:路演找網紅宣傳,抖音花式營銷,一進電影院發現被迎面暴擊。”
摘出電影高光片段做預告、幾首洗腦旋律鼓勵二創、路演找群演當觀眾給reaction,實在不行,還能拉上演員或是導演。
對觀眾來說,看電影不再是一件自我選擇就ok的事,而是自帶KPI,每一張票都身兼重任。
“這張是因為TA很不容易,這張是選題很有現實意義,這張為了情懷,這張是我欠的,這張是被騙的……”
此前古天樂的《明日戰記》就深陷賣慘營銷爭議
賣慘式營銷、胸口碎大石式營銷、自爆型營銷、自黑型營銷……
一部電影,仿佛只要有強情緒、適合做短視頻,就能包裝成好作品 。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票房一路走高,觀眾們很無奈:一天上一當,當當不一樣。
過去,人們看電影,看中的恰恰是相對長的敘事時間里,故事的節奏、人物的轉變、內容的深度......這是電影藝術獨有的優勢。
電影利用短視頻去宣發,本身無可厚非。但強行從電影中,拼湊、挑選出符合短視頻風格的高光片段、聳動鏡頭、短平快的情緒爆炸……必然會水土不服。
觀眾在巨大落差下感到“被詐騙”,也是自然而然。
就在最近,社交平臺上有個熱門話題:你在電影院,看過最爛的一部電影是什么。
提名原因中,有電影拍的不如短視頻好看,有的搞笑片毫無笑點,“因禍得福,失眠問題倒是在電影院治好了”。
答案中,更有票房超10億巨制“營銷越多,翻車越狠”,被評:從電影院走回家,一路破口大罵,這輩子看過最爛的電影 。
就在不久前,觀眾們還嫌棄五分鐘電影解說的短平快,抱怨“注意看這個男人叫小帥”的解說模式毀掉了電影的內涵。
看如今的影片,預告拼拼湊湊,角色零零碎碎,配上慢放鏡頭和BGM,加起來可能才值5分鐘。
泡沫戳穿了?不要緊,票錢已經到手,反正也不指望你二刷。
好的作品,值得用各種方式讓所有人看見。而對于其他,觀眾們看完了,怕是最終也只能說一句:確實要提高反詐意識。
“有效填補市場空白,豐富觀眾選擇”還是“反正干完這一票就撤”,觀眾分得清。
輿論的反噬,終究會讓時間給出答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