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市場,潮起潮落,以《奔跑吧》為代表的大型戶外“綜N代”集體走向疲軟,如今的市場寵兒則是“她綜藝”。《我家那閨女》《女兒們的戀愛》《妻子的浪漫旅行》……一大波“她綜藝”霸屏,從名字就不難發現,所謂“她綜藝”,以女性為綜藝主角,圍繞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話題展開討論,折射當下社會中女性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她綜藝”火爆的背后,更多反映的是“她用戶”的狂歡以及“她經濟”未來的發展態勢。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消費能力的提升,“她經濟”逐步成為當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觀看綜藝的受眾中,女性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來自藝恩數據的調查顯示,過去三年,“她綜藝”中時尚、娛樂、育兒的題材數量占比分別為28%、25%、22%,也就是說,四分之三的“她綜藝”聚焦于這三個題材。于是我們看到,網絡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播到第三季了,播放量還能排名前三,《不可思議的媽媽》連播兩季且播放量驚人,一大批明星在節目中教觀眾如何育兒。
而從今年的情況看來,日益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消耗——節目名字撞車,節目橋段設定、內容話題相似,已經成為高懸在“她綜藝”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今年已播和待播的14檔“她綜藝”里,情感類題材高達9席,《女兒們的戀愛》《女兒們的秘密》《女兒們的男朋友》等題材相近,這樣下去,興起才不久的“她綜藝”恐怕很快會淪為“塌綜藝”。
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她綜藝”的制作方在同質化危機面前已經做出了及時的調整。于是,前不久收官的《我家那閨女》,出現了這樣的探討:隨著社會的進步,“相夫教子”“賢良淑德”不再是衡量一個女性的標準,談什么樣的戀愛、是否選擇婚姻也都成為開放的話題。而在近期播出的一檔《我最愛的女人們》,更是引入了婆媳關系這一新的視角——既然矛盾不可避免,就從不同角度看矛盾,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
接下來如何進行差異化創新,將成為“她綜藝”能否長久生存的關鍵所在。明星嘉賓當然還會是“她綜藝”的主角,但對于制作方來說,綜藝節目拼的也是“講故事”的藝術。聚焦于現代女性,由表及里的探討和深挖,才有可能切中時代癥候。如何通過明星和素人的串聯,走進更多平凡女性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摒棄浮于表面娛樂的淺層表達,“她綜藝”要走的路還很長。徐顥哲
關鍵詞: 她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