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核電廠爆炸事故,至今仍有很多謎團尚未破解,時隔33年,美國HBO電視網與Sky影業聯合推出的迷你劇《切爾諾貝利》將其搬上熒屏,劇中講述了1986年4月發生爆炸開始,到1988年4月,兩年的時間里拼命掩蓋真相的人和勇于揭露真相的人的不同境遇。
該劇由《絕命毒師》的導演喬韓·瑞克執導,曾創作過《宿醉》系列的克雷格·麥辛擔任編劇,《廣告狂人》男演員杰瑞德·哈里斯、曾獲奧斯卡提名的艾米麗·沃森主演,一共五集,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6%,第一集播出后IMDb評分為9.4,第二三集播出后上升到9.7,讓不少被《權力的游戲》最終季大結局傷了心的網友再度回到HBO的懷抱。
關乎人性、真理和謊言的故事
麥辛說,他和許多西方人一樣,對三十多年前發生的事只有粗略的了解,“我們知道,費迪南德被殺是一戰的導火索,泰坦尼克號出事是因為撞上了冰山,李·哈維·奧斯瓦德殺死了肯尼迪。我們都知道切爾諾貝利爆炸了,但沒人了解它為何會爆炸,我想要還原真相。”
“我們盡可能還原事件真相,選擇最真實的部分呈現,我們沒有為了讓故事跌宕起伏而改變事實。對我們而言,這是一部關于真相的故事。”麥辛說道。
為了更準確地還原這個故事,麥辛做了許多研究:參與調查事故的科學家寫過的書籍、國際核能協會發布的多份報告、目擊者的證詞、建筑藍圖等。麥辛說,他瘋狂地關注曾在當時的烏克蘭生活過的人的一切,包括微小的細節如衣服、手表、眼鏡,他們曾提醒麥辛,那個時候如果帶午餐上班,會用公文包而不是紙袋裝午飯。
然而,由于這次災難規模巨大,涉及的人物實在是太多,不可能兼顧所有人,所以只能選擇一兩位科學家做代表,向同他們一樣努力尋找真相的科學家們致敬。
“發生過的事情依然可能再次發生。現在,當你觀看這部劇時,你會發現讓核反應堆爆炸非常困難。我們想呼吁大家不僅僅關注核電工業,更要關注環境。我想讓大家明白,當我們選擇忽視真相時會有何種后果。它不是災難電影,而是關乎人性、真理和謊言。”
麥辛認為,人為失誤是導致發生爆炸的主要原因。“只有人類才能讓切爾諾貝利發生爆炸,也只有人類有能力解決該問題。那些成千上萬尋求真相的人們是值得被銘記的。”
講述“真實”的生命
演員杰瑞德·哈里斯飾演首席核電廠物理學家瓦列里·雷加索夫(Valery Legasov),他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負責調查這起災難。他看了事故報告之后,發現了爆炸的原因及牽扯出的問題。許多人試圖讓他沉默。1988年4月27日,災難發生兩年后,他自殺了。根據報道,他留下了一卷錄音帶,里面有關于爆炸原因的新發現,比如反應堆的設計存在問題。
對場景的高度還原有時候讓哈里斯感到不安,“有部分片段我們在立陶宛伊格納林納核電站拍攝,它之前是個真正的核電站。當地人說周二三點他們將燃料取出來后我們才能拍攝。雖然我們所在的是一個停止運轉的發電廠,它不能正常產能,但是這兒仍然有和切爾諾貝利一樣的反應堆,讓人感到害怕。”
曾獲奧斯卡提名的女演員艾米麗·沃森飾演了蘇聯核物理學家烏蘭娜·赫魯姆克(Ulana Khomyuk),她想找出切爾諾貝利災難發生的原因,這個人物是結合當時許多真實人物的故事虛構出的一個角色。
切爾諾貝利發生爆炸時,艾米麗·沃森正是基輔大學的一名學生,但她當時并不了解爆炸的嚴重程度及傷亡的人數。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沃森表示她希望這部劇可以獲得成功,但她更希望人們可以通過這部劇有所啟發。
愛爾蘭籍女演員杰西·巴克利飾演的柳德米拉·伊格納滕科(Lyudmilla Ignatenko)是一位消防員的太太,她的先生是爆炸后第一撥進入現場滅火的消防員之一,患上急性放射病。“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四分之一的人死亡,幸存下來的人在與創傷作斗爭。”
1986年切爾諾貝利爆炸時巴克利尚未出生,但她說她仍然“與切爾諾貝利有關系”,因為切爾諾貝利的一家慈善機構與愛爾蘭有合作,本地患病的孩子可以去愛爾蘭治療恢復。
巴克利沒有和真正的柳德米拉聯系過(“她不想生活被打擾”),但她研究了第一手資料并觀看了一部關于她角色的紀錄片。“我想盡可能真實還原她的經歷,我想讓每個人都了解到那些被埋葬的生命。”
(文/本報記者 祖薇 實習生 宋豆豆)
關鍵詞: 切爾諾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