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流逝的,是青春。懷念的,是那年青澀的愛戀!方茴初次出現(xiàn)時,安安靜靜的,搬著桌子,也不笑,像極了一個憂郁的文藝女青年。
當時,陳尋和他的好兄弟喬燃都被這個憂郁的女孩子的恬靜氣息打動了。陳尋的文章《一朵丁香花》,得獎了,老師讓他在班里讀一下。
在他讀的過程中,滿腦子都是那個丁香樹下溫柔恬靜的女孩子。也許,在那個時候,方茴聽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心動的吧!
可是,喬燃顯然行動力不夠,面對喜歡的女孩,他輸給了自己的好兄弟陳尋。
陳尋為了得到喜歡的女孩的關注,他在晚上返回班里,在黑板上寫下了“方茴喜歡陳尋”幾個大字。第二天,果然有很多同學開始關注他們兩人。
可是,方茴哭了。陳尋手足無措,只能看著她。大概是女孩子的統(tǒng)一特點吧,我們往往會喜歡那個勇于表現(xiàn)的男孩子,只要他說出來對我們的感情,我們往往是愿意的。
等到多年之后,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時,當我們想起那兩個男孩子,我們會更喜歡那個內(nèi)斂的人。因為他們的感情,更加深刻。也許,少年時代的感情,往往是以失敗結束的。陳尋和方茴,沒有走到最后,即使當年,陳尋為了和方茴在同一所大學,少做了一到20分的大題。
上了大學之后,陳尋的優(yōu)秀吸引了更多同樣優(yōu)秀的女孩,他漸漸迷失自我,忘記了方茴。
女孩的感情往往更深刻,就算知道陳尋背叛了自己,方茴仍舊愛著他。但是,方茴也開始放縱了,她和另一個她不愛對方,對方也不愛她的人渣上了床,還懷了孩子。
可是,她只能選擇流產(chǎn)。這時候,陳尋來了,他來質問方茴,為什么不愛惜自己,他甚至還打了那個和方茴上床的人渣。兩個人,還是結束了。
給我留下最深刻記憶的是,手術前,方茴在書里寫了這樣一句話: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是啊,這是方茴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無論怎樣,她不怪陳尋。多年以后,也許是陳尋一直放不下方茴,在酒吧里,他說起了當年高考為了一個女孩放棄了一道20分的大題這件事。這剛好被方茴的妹妹聽到了,在你之后不久,這個女孩給陳尋看了方茴的一段視頻。看到視頻里面的方茴很好,陳尋笑了,心里那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在愛情里,沒有孰是孰非。我們都在年少時,喜歡過那樣一個男孩子,可是,只恨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