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韓三平任總策劃、李少紅任總監制及總導演、常曉陽任導演的電影《解放了》在上海舉辦發布會,本次發布會以“故事分享”為主題,通過戲里戲外的小趣事、小感悟,讓觀眾對電影的內容和拍攝過程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此外,現場正式發布了電影海報和首支預告片。
情景劇獨白追念歷史 眾演員回憶拍攝趣聞
電影《解放了》發布會以一段展現戰爭環境中孩子們生活狀況的情景劇開場,演員鐘漢良和周一圍先后用角色獨白的形式為大家描繪影片的故事開端。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50萬軍隊圍困于天津,大戰前的天津城已是一座煉獄,《解放了》的故事由此開端……
電影《解放了》聚焦戰爭中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和細膩情感,通過訴說他們的故事將觀眾喚回當時的歷史年代,追念先輩,銘記過往。
在回顧了之前發布的電影制作特輯后,演員們依次在臺上回憶了拍攝期間的點點滴滴。為了完美塑造角色,大家可謂是拼勁兒十足。周一圍飾演的炮兵嗓門大,經常口干舌燥,保溫杯不離手成了“養生達人”;鐘漢良曾有一場戲在拍攝時磨爛了N副手套,為了戲好“不計成本”;王鏘冷天拍戲被“澆冷水”凍得哆嗦;郭麒麟在半空中一吊就是半天。為了打造影片的歷史感并還原戰爭時期的真實場面,電影《解放了》大到美術置景,小到道具造型都頗為考究。劇組在拍攝現場實地建造了一座天津城,搭建了如解放橋、屋頂群、下水道等一系列當年老天津城里的獨特建筑。從傅亨逼真的“臟妝”造型到尹子維佩戴的還原度極高的道具手表,也能感受到劇組精益求精的態度。
曝光“激戰”“希望”雙海報 預告片場面震撼不負期待
發布會現場曝光的“激戰版”海報重現了平津戰役的經典場景。海報以著名的《激戰天津》油畫為基礎,整體美術風格細膩,通過更近距離的視角將角色構建其中,凝固戰爭瞬間。海報所聚焦的人物是參加特殊任務的幾位戰士,他們每人手持不同武器,從匍匐射擊到飛身沖鋒,在炮火連天的解放橋上向城中進軍。這一幕也是解放戰爭中所有戰士的縮影,象征著浴血奮戰,誓死解放天津城的必勝決心。
與“激戰版”海報不同,“希望版”海報則取自電影中的真實畫面。畫面上,戰爭的硝煙彌漫四溢,當所有人在黑暗中走入絕境時,高處灑下的一束光帶來了生的希望。海報整體色調溫暖,給人絕處逢生之感。該款海報也是電影《解放了》為上海電影節媒體傳播定制的專屬海報,表達了無論是否身處絕境“有光就有希望”的故事內涵。
活動現場由李少紅導演親自發布了電影《解放了》首支預告片。預告片以戰后街頭廢墟開場,伴著悠長的女聲,士兵戰死,百姓逃亡,一步步勾勒出當時天津城中的畫面。隨后,在一系列戰斗術語的喊報下,片中角色依次登場,角色關系也進一步明晰起來。一聲槍響后,街頭、監獄輪番爆炸,兩軍激烈交戰,百姓在戰火中躲避求生。預告片聚焦歷史時刻,莊嚴肅穆,場面震撼,令現場所有觀眾意猶未盡。
主創分享拍攝故事 韓三平、李少紅聚焦“普通人”
一部電影作品的誕生離不開幕后工作人員的辛勞付出,電影《解放了》的三位主創代表也來到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拍攝故事。導演常曉陽表示,自己曾經當兵的經歷對此次執導戰爭作品幫助不少,為了更真實地還原歷史,劇組在前期籌備時就做了嚴謹且充分的準備。制片人沈羽倩坦言,為了能夠及時處理劇組每天發生的各種事務和突發情況,自己的手機24小時開機全天待命。同時,戰爭電影少不了槍戰爆破,攝影指導李強笑稱,攝影師在工作時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是家常便飯。
現場,電影《解放了》總監制兼總導演李少紅解讀了影片的獨特視角和拍攝初衷。不同于其他著重宏觀戰略性格局的作品,《解放了》是一個講述戰爭年代下普通人命運和情懷的故事。電影以在戰區的普通人視角勾勒出底層人民的生活,用一點一滴的細節讓人物有血有肉,展現了戰火硝煙下人性與真情的交織。正如總策劃韓三平所言,只有李少紅導演可以把握這個特殊歷史時期人物的情感和溫度,中國電影產業需要這樣“較真”的電影人和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