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畢贛的第一部商業廣告短片《破碎太陽之心》在備受期待中上線!短片用黑貓的奇幻之旅勾勒出一段黑貓和小女孩的友誼,較畢贛前作更加易懂、明晰,在時空觀念和影像風格上則接續了畢贛的個人特色。
《破碎太陽之心》有兩層敘事結構:第一層是清晰、因果連貫的單線敘事,黑貓去尋找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因為想送給曾經的小主人一份生日禮物。這一層敘事結構嵌套了第二層敘事——三個怪人各自的故事,是片段式的、斷裂的、凝練的,并置了怪人關于最珍貴事物的記憶。這個敘事結構可視為商業廣告考慮觀眾接收度的同時,個人堅持詩性文體創作的一種選擇。
第一層結構很明顯,是一段愛麗絲夢游仙境般的旅程,后半段一個閃回揭示前情。黑貓從幫助稻草人去看望飛翔的朋友受到啟發,穿上人的衣服,偽裝成人類去尋找三個怪人(也是人類)最珍貴的東西。稻草人奮不顧身地追求友誼,讓孤單的黑貓用同樣錯位的身份開始同樣獻祭式的尋找。
與畢贛之前的短片《秘密金魚》里以顛倒的瀑布進入小男孩的夢境類似,這部短片在上下顛倒的鏡頭中黑貓似乎也進入了幻想或夢境的非現實世界之中,從荒原走向人類所在的高樓大廈的世界,其中貓不斷地以“光”甚至靈魂的音符,“撫慰人的靈魂”,卻沒有交換到它認為珍貴的東西。
不斷尋找的過程是貓嘗試愛人類、理解人類的過程,也是貓發現理解存在障礙的過程,在交換靈魂后仍然徒勞的幻想之旅最終變成了感傷的告別之旅。和曾經的朋友說完再見,黑貓丟下人類的外衣,接受無法與人類建立友誼的現實,跑回荒原。
對幻想、夢境的非現實空間的描繪是畢贛一貫的趣味所在,在這個空間,角色能超越時間觀念,任意穿梭于過去和未來,面對和處理潛意識的創傷和欲望。在這部短片里同樣有超現實的元素,三個怪人和泥土里突然長出的小花與閃回的現實對比,黑貓達成了送給小女孩禮物的愿望,但篇幅所限,短片缺乏明確的元素互相對應作為不同時空的指認,動物的視角、簡單的友誼落點又限制了超現實空間欲望和行動的延展。若作為優點來看,整體亦可成為一個悲傷的動物童話敘述,與觀眾連接。
第二層是三個怪人的記憶。旁白和角色講述的只是三個怪人的某段記憶,不是邏輯完整的故事。這種碎片式的記憶和怪人身上的魔法道具一樣盤旋著神秘感、讓人著迷。實質上,他們對珍貴物品的記憶只是普通的人類感情,也正因為感情之重、物品才這么珍貴,珍視記憶也是告別儀式的環節之一,構成了關于告別的記憶的共同敘述,用記憶并置的層層鋪陳推出黑貓的告別儀式,比、興的詩歌手法組織了短片的詩性結構。
意象和色彩的設計對記憶的呈現有著氛圍塑造和象征的意義。荒原上稻草人燃燒的火焰無疑是最具沖擊的一幀畫面,這火是極致的、赤裸的欲望,一反畢贛常用的水中潛藏暗涌的欲望,給了黑貓尋找珍貴物品(在開頭可理解為尋找生活意義)一個直接的情感起點,與整體干凈、無曖昧的敘事相符。
孤兒院機器人所在的房間五顏六色的窗戶,讓人想起《路邊野餐》里懸掛彩燈的舞廳和小衛衛的房間,那是老陳和妻子過往的浪漫,在這里則是曾經孩子們還在時的歡樂、活力的氛圍,而機器人被塑料袋覆蓋、封存著,沒有光線照進來,記憶的繽紛讓告別后的現在格外暗淡。
還有黑貓進入魔鬼的車之前穿過的那面斷裂的廢墻,與畢贛電影里始終出現的發霉的墻壁一樣,是長久時間留下的殘留物,步入其中是穿過時間進入深處的記憶。強烈的視覺氛圍和方言旁白道來的碎片記憶是短片極富魅力的部分。
畢贛的影像如詩,影片中也總有詩歌出現。這部短片只出現了一首詩,就是吃“常忘面”的女人的信,是抵達短片的題眼所在。“所以我想人類的愛/肯定保存在太陽的核心之中/用來維持著太陽系”,太陽之心保存著愛,貓的眼睛還能作為燈撫慰靈魂,那貓的眼中是否也有著太陽之心?貓和人類情感交流的失敗讓愛破碎,但太陽之心是否還存在?最后,在告別的夜晚,黑貓用眼睛點亮了小女孩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