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白的建筑外觀,金色的貓耳形狀入口,在毗鄰東四環的北化機愛工場文化科技產業園內,坐落著一座醒目獨特的藝術禮堂,這里已成為一處新晉“網紅”觀展打卡地。展覽“像孩子一樣的畢加索”近日在摩卡藝術中心拉開帷幕,畢加索不同時期的100件藝術作品亮相,開展首日上午就吸引了附近許多觀眾的到訪。
此次展覽展區分主場區和外展區,展出畢加索創作的52件石板版畫作品、28件原版油氈版畫、10件原版銅板蝕刻作品和10件陶瓷作品。主展區包括畢加索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立體主義時期、中晚期作品,以及中晚期油氈版畫、畢加索親筆簽名版畫系列、陶瓷作品七個部分,外展區展出了畢加索和平鴿系列作品。
走進金色的“貓耳”,首先欣賞到的是畢加索藍色時期的作品。這一階段的畢加索認為“藝術是悲哀和痛苦的產物”,他的代表作版畫《母與子》,刻畫了一位母親低頭深吻孩子的形象,母親表情微妙而憂傷,表達了畢加索關注現實生活的人道主義情懷。
立體主義時期不僅是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展覽展出了《扎著蝴蝶結的女孩》《哭泣的女人》等代表作,同時將部分非洲木雕面具置于展廳中央,其中野性的力量曾經對畢加索產生啟發。
此次展覽展出了畢加索晚期創作的原版油氈版畫,畢加索用極為簡化的線條、幾何化的構形,描繪了戴項鏈的女人、斗牛士等形象。摩卡藝術中心主理人、展覽的策展人潘珍玉介紹,此次展覽的看點還包括畢加索創作的十件陶瓷作品,它們分別制作于1948年到1959年間,造型和圖案富有童趣。展覽還運用巨幅環屏投影和立體多維裝置,通過影像方式介紹畢加索藝術探索的不同時期以及著名作品。
此次展覽由摩卡藝術中心主辦、歐洲藝術聯盟協會協辦,將持續展至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