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泵糠旯扔陼r節,正是一年里香椿芽最嫩最鮮的時候,谷雨吃香椿,寓意著長壽。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香椿不僅是備受喜愛的食材,也同樣具有著文化意義。其中,產自北京平谷區峪口鎮東樊各莊村的“紅芽香椿”早在宋朝時就引進栽植,盛于清代,并選為貢品。乾隆御詩佐證:“天地育萬物,同類有拔萃,椿芽樊各莊,一鮮可三味,瑤臺難覓尋,孤家品佳炊,御宴不可少,春貢進宮帷?!睋涌h志記載,當年,乾隆曾上丫髻山朝圣,在順義山里時任朝中重臣的郝家用膳,一頓香椿宴,讓乾隆大悅,御封香椿樹為百樹之王,樊各莊的香椿也被選為皇宮貢品。
如今,昔日的“京東重鎮”——峪口,作為平谷區建設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正在積極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農業科技創新小鎮?!髑f村香椿種植從傳統庭院散種向規模化栽種發展,從村民單打獨斗向村黨支部統一引領發展,從傳統線下零售向互聯網+發展。紅芽香椿的熱銷,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目前,東樊各莊、西樊各莊村等周邊村加起來約種植香椿700畝,年產量達7萬斤。
在平谷區,同樣有著悠久種植歷史的平谷大桃以個大、色艷、甜度高、無公害而馳名中外,深受人們青睞,以至于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讓平谷區獲得了“中國桃鄉”之稱。爛漫四月,平谷的數萬畝桃花也如約綻放,把北京東部染成粉紅色的海洋。美麗、壯觀、如霞似錦。
在春風、春雨和春陽的沐浴下,平谷區鎮羅營鎮萬畝梨花也迎來了新一年度的盛花期。位于東寺峪村與核桃洼村之間的梨花大道和蘭花大道,千樹萬樹梨花齊綻放,猶如白雪,銀波瓊浪。地處平谷區北部深山區的鎮羅營鎮,平均海拔近700米,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林木覆蓋率達83.9%,負氧離子高,土質肥沃,泉水資源豐富,優良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果品種植。全鎮果樹面積達4.3萬畝,其中梨樹有1.3萬畝,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品種有京東蜜梨、紅肖梨、小雪花等,是真正的“泉水蜜梨”,深受市場歡迎,也是當地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鎮羅營鎮還因蜜梨產業效應,成功入選農業部第五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是平谷區“蜜梨生產基地”。梨花爭相盛開,也預示著新一年新收成。
二十四節氣,記錄了物候,人們也習慣按照節氣安排生活。循著自然的規律,重溫人與天地萬物的感應 的古典時光,這些藏在十二四節氣里的詩情畫意,是最美的中國文化 ,也是幾千年來中華文明 流傳至今的氣侯的密碼,在后續的報道中,我們將依氣節侯時而行,尋回時間的本源,和您一起去感受和發現京郊田園之美,敬畏時節,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