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盼到今年,由毓鉞編劇,陳佩斯導演,陳佩斯、陳大愚父子共同主演,大道文化制作出品的原創話劇《驚夢》,終于在8月18日至21日登上國家大劇院戲劇場的舞臺,迎來了該劇的北京首演。果然不負眾望,這是一部令人驚喜、驚嘆的原創舞臺佳作。
祖孫三代“隔空同臺”
《驚夢》的劇本令人驚嘆。作為“戲臺三部曲”的第二部,《驚夢》延續了毓鉞與陳佩斯上一部合作作品《戲臺》的風格,依舊講述了一個戲班在亂世中掙扎求存的故事。但是相比《戲臺》,《驚夢》又有了突破和提升,更加宏大,更加深刻,不再停留在對喜劇的探索上,而是充滿了令人悲喜交加的復雜人生況味。
(相關資料圖)
演出一開場,隨著陳大愚飾演的迷戀昆曲的“少東家”常少坤一登場,其臺詞、動作、神態反應就已經引得觀眾們開懷大笑。緊接著,在國共兩軍對壘、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環境中,陳佩斯扮演的昆曲大班班主帶領著和春社眾人一一亮相。這是陳氏父子二人首次在話劇舞臺同臺。
面對殘酷戰爭背景,面臨著饑餓潦倒、走投無路的現實困境,老班主童孝璋為了一班人馬的生存,也為了和春社的金字招牌,只得在兩軍對壘中周旋應對。最令全場爆笑的,是陳佩斯飾演的班主在為官兵演出的《白毛女》中,親自演繹“黃世仁”這一角色,差點被看戲的士兵開槍打死,致敬了他的父親、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強藝術人生中的真實事件,更是讓祖孫三代“隔空同臺”。
生死相依震撼人心
劇中,班主一直堅守著祖宗定下的規矩“應了的戲就得唱”,拿了主顧的定金就一定要遵守信義,但是在風云變幻的時代中,每個人的命運都身不由己。
只有昆曲戲班中青梅竹馬的一對小生小旦演員,反倒在生死之際解開誤會。沉浸在愛情中的二人,漠視包圍著他們的槍口,盡情投入到《牡丹亭·驚夢》的表演當中,生死相依,不離不棄。至雅至柔的昆曲藝術與殘酷無情的戰爭暴力形成了強烈反差,這份藝術和情感的大美,這份無視暴力與死亡的無畏,不僅震撼了臺上拿著槍的官兵,也深深觸動了臺下每一位觀眾。
臺上各位演員都很有特色,尤其是劉欣然扮演的昆曲小生十分驚艷。從票友到男旦,再到京劇話劇兩門抱,又到如今的文武昆亂不擋,劉欣然的每一部戲都有新的成長和進步,看得出幕后下了不少苦功。
最后一幕恍然如夢
最后一幕,漫天大雪中,古戲臺兀自矗立在戰爭留下的廢墟上,老班主決意率和春社為所有戰爭中逝去的生命正正經經演一出真正的好戲《牡丹亭·驚夢》。癡瘋的少東家也終于演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角色,召喚亡魂圍著戲臺上場,同饗正聲,同得安慰。整個舞臺如同一場超現實的夢境,令人凝神屏息,一起入境入戲入夢。
值得一提的是,劇名“驚夢”既點明了劇中多次提到的昆曲《牡丹亭》經典唱段,“驚”與“夢”又巧妙地詮釋了亂世與人生、現實和藝術的哲學關系。這部劇比《戲臺》更強調“戲臺”和“戲比天大”的意義,觀眾在走出劇場后,也收獲了比笑聲更值得長久回味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