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去科爾馬不用帶地圖。小小的城鎮,要不了一天就能全部逛完。法國有一些很可愛的小城鎮,特魯瓦有獨具特色的木筋房,卡西斯有五彩斑斕的小房子,安納西有穿城而過的運河,圣埃美隆有沁人心脾的葡萄酒……而這些,科爾馬都有。
科爾馬位于法國東北部的阿爾薩斯地區,緊鄰德國,是一個典型的“德法混血”小城,滿街都是林立的具有德國特色的木筋房,刷成各種顏色,繁花點綴,運河靜謐蜿蜒,讓整個小鎮有了一種童話般的夢幻色彩。木筋房是中世紀歐洲一種建筑形式,起源于12世紀的德國,木筋結構暴露在外立面上,也被稱為“半木構造建筑”或“木框架建筑”。在森林成片的巴伐利亞,木頭和泥土隨處可得,房屋造價不高,于是,工匠們用木頭組成了整個房屋的框架,木頭之間再填充泥土、磚塊變成房子。
行走于科爾馬的老城區,仿佛置身于中世紀的歐洲,街道窄小,僅能容一車通過,鋪路石在地面上組成的花紋如水波層層漾開。與相鄰的大城市斯特拉斯堡相比,科爾馬的游客不多,節奏緩慢,陽光柔和明亮,找一個靠近水道的小酒吧坐下來,要一杯阿爾薩斯的葡萄酒,發呆的時光都不能算浪費。
難怪宮崎駿會選擇科爾馬作為影片《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取景地,這里是法國境內難得的既有地域特點又古香古色的地方。科爾馬的建筑群帶有萊茵河文明的明顯特征,歷經幾個世紀,風貌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人們仍能在街道上看到500年前的建筑。穿城而過的綠色小火車帶著19世紀歐洲的味道,開進了電影女主角蘇菲生活的小城。
“哈爾在屋頂上跳躍,踩在一個綠色的八角房頂上,這個如塔尖般的建筑在一片紅色的屋頂中格外跳脫。”這是科爾馬最著名的建筑——菲斯特屋的凸肚窗房頂。這座始建于1537年的房子位于科爾馬老城中心“商人街”的街角上,看上去是一座三層小樓外加兩層屋頂小閣樓。二層和三層的轉角處是歐洲味道十足的凸肚窗,雕刻了精美繁復的花紋,一層哥特式內收的拱廊,二層的花窗,三層連接凸肚窗的連廊用“牛腿”支撐起來,街道上層的空間縮小,整個小樓看上去由下自上逐漸變大。連廊的短邊連接著八角形的旋轉樓梯,房屋的外墻上還保存著16世紀留下來的宗教壁畫。這座房子實在是太獨特又太有設計感,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吉卜力畫室把它完整地搬了進去,就放在蘇菲生活的小鎮廣場上,與它在科爾馬同樣的角度、同樣的位置,同樣別具一格。
不僅是建筑外觀,宮崎駿對菲斯特屋的偏愛還在于把它的故事放進了電影里。劇中,蘇菲是帽子店老板的長女,日常的工作就是縫制各式各樣漂亮的帽子。菲斯特屋最早就屬于制帽匠路德維希·謝勒,可是僅靠做帽子不能積累如此豐厚的財富,這位制帽匠參與了附近列普弗爾山谷中的白銀貿易才發了一筆財。列普弗爾山谷也叫白銀山谷,9世紀就有發現銀礦的記錄,15世紀至16世紀,當地采礦業迎來大發展,礦山林立。顯然路德維希·謝勒趕上了這個掙錢的好時候,并用這些錢蓋了這座工藝繁復的小屋。
運河上船只緩緩而過,葡萄酒散發著清香,科爾馬這座法國最美的小城之一,常年吸引著游人來來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