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 9月1日,童話寓言劇《花生夢》在北京·77劇場成功上演。本劇由F派劇場實驗室、超弦工作室、多彩人生、培源優選聯合出品,是培源·青年戲劇人才培養及劇目孵化平臺二期孵化作品,入圍2022年第九屆“圓夢中國·春苗行動”北京市優秀少兒題材舞臺劇目展演。
(資料圖片)
李晏?攝
《花生夢》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著名編導王婷編劇和導演,是專門為孩子創作的一部充滿奇思妙想的現代寓言故事,無論從探討生命選擇、處境、意義的深刻主題,還是暗色調的舞臺呈現,都區別于市場常見的兒童舞臺作品樣貌,用荒誕的,詼諧的和超凡的想象力勾勒出當下生活的實象,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風格。
李晏?攝
創作者通過將食物擬人化,構建了一個食物微觀世界。食物終其一生以追求美味、進入“榮耀之地”來實現自我生命的意義,但一顆滑落的花生,為了重返“榮耀之地”展開了一場荒誕而奇幻的未知旅程。這一路上,它跌跌撞撞,結交朋友,誤入陷阱,體會別離,先后到達“光明島”“美味大都市”“無味地獄”,再到掠食者的“嘴之門”,最終得以在曠野中重生。命運如此偶然卻又在一次次的相遇中從新找到生命的方向。
李晏?攝
舞臺呈現以暗黑色調為主,舞臺視覺總監親自設計并手工打造了一個九宮格舞臺裝置,通過裝置不同的擺放方式,巧妙實現了劇中各類場景的變化。與此同時,在“美味大都市”部分,更是打造出了一個復雜的、有序運轉的“食物界摩登都市”,這個“都市”由廚房器具組成,材質呈現出的金屬質感,是現代都市鋼筋水泥的隱喻。
李晏?攝
演員沒有穿上厚重的“偶”,而是頭戴畫有蔬菜圖案的帽子表示身份,腳穿不同顏色的高筒襪強化角色特征,也實現了調和色調的效果。同時,適度加入了現代舞氣質的肢體呈現,為舞臺增加了輕盈與靈動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觀眾更好地沉浸在“食物微觀世界”中,劇組特地在開場前設計了“想象力小測驗”,通過提前釋放“五翼鳥”“美味大都市”這些詞匯,讓觀眾帶著好奇心進入到故事中,增強了觀眾體驗。表演結束后,主創們上臺就這些具有想象力的名詞與觀眾進行互動討論,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充分保護了孩子的想象力。
演出結束后,家長和小朋友仍在津津有味地討論花生、大蔥、蒼蠅這些食物的故事。有家長評價說:“本來還擔心小朋友看不懂,結果他看得很入迷、很開心,被小花生的堅持感動了。”而另一位家長則這樣感嘆道:“如果我小時候就體驗過這樣的戲劇,可能能早一點擺脫身份、環境帶來的慣性思維,開始獨立思考。”
主創們將本劇定位為“獻給酷小孩和酷家長的禮物”,強調:“想象中的真實,是孩子們天生的能力,我們應該充分相信他們的智識,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能在這部劇中看到屬于各自的部分”。
9月2日,本劇將在北京·77劇場進行第二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