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繁華的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北面路西有條普通的胡同,胡同不寬也不長,但歷史悠久,而且幾易其名,曾經叫過風箏胡同,因為此地曾經聚集著糊風箏的手工工匠,后又叫過豐盛胡同,為了區別西單豐盛胡同,此名為豐富胡同。
著名的文學大師老舍先生曾長期居住于此。老舍是滿族正紅旗人,生于立春節氣,其父為其起名慶春,含義是迎接美好春天的到來。老舍先生是中國現代小說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著有名著《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等。老舍先生非常喜歡這座看似普通的四合院,賜名“丹柿小院”,故居風格依舊,院中的大魚缸里金魚依然暢快的歡游著……老舍先生的雕像在凝視著院中熟悉的生活環境。
老舍先生興趣高雅,喜歡養花寫作,累了到院里賞花,院內還有老舍先生親自栽種的兩顆柿樹,每逢深秋時節,綠葉配紅柿子別有一番詩情畫意,丹柿小院也由此得名。
丹柿小院鬧中取靜,四合院占地幾百米,院里有十幾間房子,五十六年前老舍先生正是從這里外出離世的。
老舍先生的作品人物生動鮮活,呼之欲出,活靈活現,如憨厚勤快的祥子、敢愛敢恨的虎姑娘、老奸巨猾又陰險毒辣的劉四爺,據悉老舍先生創作前十分用功,《駱駝祥子》 寫到人力車工時,他首先到車口與車工們詳談,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掌握第一手資料。
如今,窗明幾凈的客廳里,仿佛老舍先生依舊用沏好的茗香茶葉招待到訪的賓客,用京腔京韻京味甚濃的老北京話與他們熱烈的攀談著……
老舍先生早已遠去了,但他留下鴻篇巨著,他詼諧辛辣幽默的作品依然值得永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