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媒體人)
◎秋日讀晏幾道《阮郎歸》?!耙淮邯q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衾鳳冷,枕鴛孤,愁腸待酒舒?!迸L上繡的鳳凰感到寒冷,枕套上的鴛鴦覺得孤單,絕妙好詞。
(資料圖片)
◎散文化的小說其實很不好寫,挺考驗語言的,情節淡化后粗心的讀者又不買賬,兩頭不討好。改編成影視劇為什么能吸引人?因為演員的魅力為之增色不少。
◎《冬日之光》,李安抱伯格曼“大粗腿”是有道理的,不過他沒有伯格曼那份預言家的膽識。在《冬日之光》里,伯格曼的擔心都變成了現實,歐洲中產階級難以下咽的現實。來自第三世界的兇信,再加上自身道德的含混,最重要的是上帝永久沉默,牠的拯救苦等不來,劇中的鄉村牧師只好降格與油膩的圣歌歌者、歪脖子的助理、不愛了可生活中又離不開的情人……為伍。
◎看趙孟頫書畫展,談到托古改制,頗有感觸。寫話劇也存在一個托古改制。古人怎么寫劇本?為誰而寫?以什么形式傳播?首先要想清楚這些問題。影視劇是工業,每個人都是螺絲釘,沒辦法,但寫話劇不應該吧,千萬不要變成舞臺上的語言工人。
不要害怕承認自己在寫案頭劇。我就寫案頭劇怎么了,不行嗎?湯顯祖的戲一開始也是案頭劇吧?不要迷信“立起來”(把劇本搬上舞臺),更重要的是自我的完整表達。
◎中國話劇誕生伊始就遭遇了現代性問題,原來戲曲中那種簡單的懲惡揚善失效,代之以否定之否定、深不見底的人性,以及整個社會的焦慮。精神上的失焦以及離心力,稍不留神,容易表達為歇斯底里的發泄,覆水難收的恨意,缺乏戲劇應有的那種最終走向圓融的魅力。所以,如果創作者沒有底氣,不吃透現代性,還是照樣沒戲。
◎看俄羅斯人演契訶夫劇。俄語好像比漢語要低沉一些,契訶夫的抒情臺詞用俄語念出來,顯得更及物一些。翻譯成漢語,劇中人的即興演講,調門只要稍微高一點點,就太像詩朗誦了。
◎聽“喜馬拉雅”邵澤輝講中國話劇史音頻節目有感。中國話劇應運而生,起初的前景是廣闊的,只可惜“愛美劇時期”太短了。話劇的游戲本體,輕盈的城市趣味,僅僅有一點兒萌芽,沒有得到發育。
◎《海達·高布勒》,由比利時著名導演伊凡·范·霍夫執導,舞美設計必須還是他的好搭檔楊·維斯維爾德。易卜生筆下的林妖就像好萊塢明星,不,就是好萊塢明星,嘴里長著獠牙,卻依然美艷動人。布拉克乃海達的另一重自我,是她的孿生兄弟,她的黑暗面,海達自身難保,卻跟他沆瀣一氣合伙整蠱別人。易卜生把他們身上的傲慢與不自知寫得很深入。
◎許子東說:“張愛玲的文章是寫給男性知識分子看的?!蔽矣X得這是評張最到位的一句話。
◎看讓·維果《亞特蘭大號》。天才總是關注一些別人完全忽略的小東西,然后在里面投注巨大的柔情。
◎看過《長日留痕》《伯爵夫人》之后,發現石黑一雄對戰爭的態度極其復雜、曖昧。被仰慕主人的另一面相是賣國賊,侵略者曾經是過命交情的好友,這種設置十分耐人尋味。
◎讀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中除了控訴對未成年人性侵,造成不可彌補的身心創傷外,有一層很深的迷思在。一棟樓里最美的兩個女性,分別和樓里最引人注目的兩個男性有了交織,但情形很快都急轉直下,發生了最令人不齒的事件:美女被帥老公無端家暴,毆打至流產;美少女被酷酷的老師用套路誘騙,且始亂終棄。書中不漂亮的女孩在聽到美少女被誘奸之后,甚至流露出嫉妒神情。美與美相遇,卻總是結出病態的惡果。
◎十九世紀文學母題之一是良家婦女出軌,二十世紀則是文青+第三者。前者象征著人們努力掙脫封建桎梏,后者是不是意在闡明,人們在鑄造自我的過程中,文藝充當了梅菲斯特式的誘惑者角色?另外,二十一世紀的母題又會是什么?期待早點知道答案。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