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1803年5月開始,貝多芬著手創作《降E大調交響曲》,有傳聞是要獻給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侖,因為他在總譜扉頁上寫有“題獻給波拿巴”的字樣。但是當他聽說拿破侖稱帝時,卻感到憤怒,心中的英雄也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據說,貝多芬隨后將譜子的封面撕破,并將曲子的名字改為“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寫的交響曲”。這套曲子,也被稱為《貝多芬英雄交響曲》或者《貝多芬第三交響曲》。
9月23日晚,由四川交響樂團帶來的演出——具有許多傳奇色彩的《貝多芬英雄交響曲》上線“封面開演了”。
誠然,《降E大調交響曲》究竟是為誰而作,歷來眾說紛紜,但是在樂評人的筆下,它總是充滿傳奇的色彩。《降E大調交響曲》本身的內容與風格本身,也讓樂迷們浮想聯翩。
《降E大調交響曲》一共有四個樂章,分別是第一樂章“一位英雄的死”,第二樂章“葬禮”,第三樂章“墓前的休戰”,第四樂章“葬禮的宴會和贊歌”。
實際上,無論此曲有多少的外在動機,其內在沖動完全來自作曲家正在受傷又渴望新生的靈魂,來自作曲家對戰勝命運的英雄——新的自我的企盼。
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聽覺出現了問題,1798年至1799年病癥明顯加重。到1801年,病癥愈發嚴重使貝多芬內心出現危機。1802年,貝多芬寫了一封遺書,他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但是內心對作曲的欲望把他從自殺的邊緣救贖了回來:“是藝術,是她留住了我。我認為,在我沒有完成交給我的全部使命以前,就離開這個世界,這簡直是不可能的。”
在他精神最憂郁的時候,卻寫出了充滿歡樂情緒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這一交響曲第一樂章已經開始了“英雄主題”的征兆,贊美能戰勝命運的英雄。因此,有樂評人認為,《降E大調交響曲》絕不是為拿破侖而寫如此簡單。即使貝多芬在作曲時心中存有某位英雄人物的形象,他對這部作品的創作依然是純粹和抽象的。
“封面開演了”是封面新聞打造的線上云演專欄,讓經典藝術通過云上走進千家萬戶。目前,“封面開演了”已成功云演出了包括文華獎得獎劇目、經典川劇《草鞋縣令》,原創音樂劇《青城山下》,音樂會版民族歌劇《同心結》,話劇《蘇東坡》,文華大獎劇目《柳青》,四川交響樂團導賞版《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等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