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片云集的春節(jié)檔,《深海》無疑是氣質獨特的一部。
7年前,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橫空出世,聲勢浩大,在取得將近9.47億元票房、突破中國影視多項票房紀錄后,導演田小鵬的名字也逐漸被人所熟知。
(資料圖片)
這部被觀眾譽為“國產動畫崛起”的電影為他帶去了名利,而就在人們認為他會乘勝追擊制作《大圣歸來2》時,田小鵬作了一個有些任性的決定,按他的話說,這是一種突破。
2023年,7年磨一劍的電影《深海》成功上映。不同于《大圣歸來》依靠大IP,對家喻戶曉中國神話故事的塑造與延伸,《深海》將重心投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著重講述普通人內心的糾結與掙扎。如果說《大圣》是英雄人物對外部環(huán)境的抗爭,那么《深海》則表現了抑郁人群的自我意識與內心活動。
導演田小鵬是個浪漫的人。影片制作前,他受儒勒·凡爾納小說《海底兩萬里》的影響,認為冒險探索的故事應與海底世界有關,于是這部奇幻小說也為影片的夢幻世界鋪下了綺麗的基調。而主人公參宿、南河的名字則取自太空,來自冬季大三角中兩個星星,參宿四與南河三。其中參宿四是一顆不穩(wěn)定、隨時會爆發(fā)的恒星,同時也隱含了對女孩參宿命運的預判。
《深海》是一個色彩瑰麗的故事,但它的內核是灰暗的。
女孩參宿生活在重組家庭。父母離異后,她跟隨父親、繼母與弟弟一起生活。參宿并不快樂,在新家庭中,她是不受重視的存在,長期壓抑自我情緒與需求。而在父母的眼中,參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乖孩子,“聽話”“懂事”,極度照顧他人情緒。
影片的正文便從這里開始。一次奇幻之旅讓參宿像愛麗絲掉進“兔子洞”、查理步入巧克力夢工廠,“海精靈”帶領參宿來到了“深海大飯店”。
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渡輪酒店,海草布滿船身,燈牌閃爍不已。店里有魚頭魚腦的饕餮食客、沉穩(wěn)敏捷的海象船長、溫柔可親的花花阿姨和毛手毛腳卻天真可愛的海獺服務員。
仔細點,不難發(fā)現“深海大飯店”中的奇幻人物與現實相連接,形成了對參宿真實生活情節(jié)的嵌套。飯店中的花花阿姨與繼母說過同樣的臺詞,海獺“糖豆兒”手中的棒棒糖與參宿送給弟弟的一致,外表憨厚、動作笨拙的海象船長老金與缺乏耐心的父親形象相吻合。
唯一的意外是南河,他是整部影片中最真實動人的存在。作為深海大飯店的主理人,南河外表邋遢,不修邊幅,像是周星馳喜劇電影中油嘴滑舌、貪戀財物的落魄小人物。但他也是多面的,在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南河無所不能,可以施展魔法為參宿劈開大海,可以用神技驅趕纏身的“喪氣鬼”。
影片進入后半程,田小鵬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決心用南河的真實身份打碎前文所塑造的奇幻世界,顛覆傳統(tǒng)英雄主義敘事的固有框架,著重刻畫普通人之間的互助與救贖。反觀現實,南河根本不會魔法,更不是身披鎧甲的英雄。畫著小丑妝容,他只是渡輪的攤販,在參宿被海水裹挾卷入深海之時,義無反顧跳下渡輪救人。
鏡頭數次鎖定在南河救下參宿后,被海水打濕得模糊一片的那張小丑臉上。在無人救援、依靠救生圈漂浮在海上的日子里,他講拙劣笑話,編故事,鼓勵參宿堅持下去,像每一個用力生活的人一樣,臉上雕刻著狼狽、蒼白與無力的神色,難掩失意頹然卻并不放棄希望。最終,南河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參宿求生的微光,傳遞給她勇氣、希望與愛。
事實上,南河與喪氣鬼,是愛欲與死欲本能沖動的展現。影片中,南河為參宿劈開大海,找到掩藏在深海之淵的真相,掙脫了反復涌入內心的抑郁情緒與自我困惑。而在海底世界,面對再次到來的喪氣鬼,參宿拼盡全力呼喊南河的名字,希望再次獲得他的救贖時,南河的離去,反而促使參宿依靠自我意志走出情緒漩渦,從沉溺已久的深海美夢中醒來。
《深海》多次讓觀眾在幻象與真實交織的海上世界穿梭。透過奇幻影像,我們看到掩藏在深海之淵的真相實際是參宿內心病痛的癥結,象征著外部環(huán)境對參宿所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父親的粗枝大葉、母親陪伴的缺位,父母對她情感需求的默然與忽略,使參宿深陷“我不夠好”的抑郁泥潭。
近年來,抑郁癥青年化問題常被社會與家庭忽略。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2022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指出,青少年抑郁癥69.57%與家庭關系有關。
與成年抑郁癥患者不同,青少年缺乏清晰表達和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他們很難充分認識到自身內心的病癥,也因此常常將痛苦隱藏在“聽話”“懂事”“順從”等心理背后,無法得到有效幫助與治療。
《深海》并不完美。影片中邏輯混亂的意識流敘事、頻繁使用的背景音樂、飽和度過高的“粒子水墨”動畫,很難不讓人產生觀影疲態(tài),這也是影片被反復詬病的問題所在。但它足夠真誠動人,用7年時間打造一部切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國產動畫,是動畫人做的一場實驗。在“海的深處”,讓我們看到普通人內心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