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掃黑除惡電視劇《狂飆》的熱播,帶火了一部兩千年前的兵書——《孫子兵法》。“讀《孫子兵法》,品啟強人生”一時成為網絡熱梗。但在我們迫切想要像高啟強那樣通過《孫子兵法》尋找人生逆風翻盤的途徑時,必須先要了解《狂飆》之外真實的《孫子兵法》,以便在網絡熱潮中保持清醒,深入領略這部兵家必讀經典的哲理與智慧,為當下的現實生活提供啟示。
【資料圖】
近日,中華書局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黃樸民做客直播間,分享他多年來的閱讀和研究心得,帶領大家“正讀”《孫子兵法》。兩個小時的分享充滿了信手拈來的雋言妙語。黃樸民教授將條分縷析的講解與生動鮮活的實例相結合,為人們閱讀體悟《孫子兵法》提供了方法論上的指導。同時,他也以辯證的態度進一步明確了《孫子兵法》對于現實生活的借鑒意義,發人深思。
歷代名家隔空“彈幕”
對閱讀理解很有幫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經典浩如煙海,但在黃樸民看來,最核心的四本書分別是《論語》《道德經》《周易》和《孫子兵法》,它們就像是支撐起中華文化殿堂的四根柱子。
講座開端,黃樸民教授首先介紹了《孫子兵法》這部傳世名作的基本情況,梳理其來龍去脈,比較了不同來源的三種版本體系之間的差別。作為一部聲名顯赫、流傳千年的著作,歷代《孫子兵法》的注者甚多,從曹操到唐朝的杜牧,再到宋朝的梅堯臣,都曾為其作注。這些名家“隔空”彈幕式的注解,對我們閱讀理解《孫子兵法》很有幫助。
對于《孫子兵法》的重要地位,黃樸民用四個“最”來概括:這是一部現存最早、最好、最廣、最活的兵書。在創作時間和內容質量上,《孫子兵法》最早形成了完整的兵學體系,而其語言文字之優美,也可與《論語》《老子》等經典著作相提并論。它是卷帙浩繁的中國歷代兵書中登峰造極的代表作,代表了中國兵家文化的最高成就。后來的兵書只能在其框架之內修修補補,難以超越。
《孫子兵法》早已成為中國與世界軍事文化對話交流的資源和平臺,是外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早在唐玄宗時,這部經典已經走出國門,如今被翻譯成六七十種文字,享譽國際。此外,這本書中蘊含的智慧已經超越軍事領域,具有哲學層面的方法論意義,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具體手段可能過時
戰略道理超越時空
黃樸民用十六個字提綱挈領總結了《孫子兵法》的四條基本原則:料事能準;遇事能忍;出手能狠,即能做到一招制敵,堅定戰略魄力;善后能穩,即善于保留勝利成果,積累戰略智慧。
當今時代,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和軍事體系的演變,《孫子兵法》中的一些具體戰術,比如觀察地形、使用火攻等手段已經過時,但其中涉及的戰略道理卻超越時空給當代人啟示,其中的宏觀戰略也是當下學習的重點。
黃樸民教授詳細分析了《孫子兵法》中的四種戰略運作模式。其中包括系統整體,各要素之間需要配合協作,發揮最大功效;前瞻主動,要講求時效性,不做事后諸葛亮;多重選擇,要想到各種可能性,準備多樣預案,列出最壞的情況,爭取最好的結果;可行效率,不可畫餅充饑、望梅止渴,而是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
想要讀透《孫子兵法》,還需要正確領悟其思維上的特征,才能了解其魅力永存之處:首先是利弊相雜的辯證思維,其次是劍走偏鋒的超常思維,再次是守恒創新的平衡思維。
思維誤區需要避免:
宏觀戰略不是陰謀詭計
黃樸民教授點出了閱讀《孫子兵法》容易陷入的幾種思維誤區。比如片面強調謀略,將講述宏觀戰略的《孫子兵法》與陰謀詭計等同起來。如果以這樣的價值取向看待《孫子兵法》,就會像高啟強一樣走上邪路。他強調實力為本,謀略為用。巧用謀略,可以打破僵局,四兩撥千斤,但只有實力強大,才能牢牢立于不敗之地。
還有人將《孫子兵法》用到商場競爭上,將其與商業策略等同起來。黃樸民教授指出,“兵以詐立”,但“商不可詐立”。因為現代商業競爭中的矛盾跟《孫子兵法》講述的對付敵人的手段不是一回事。如果全盤照搬,濫用詭道,會導致道德底線喪失、社會秩序混亂。
國學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能孤立地閱讀《孫子兵法》,而是要與其他經典互動,兼容儒家的倫理規范和道家的開闊眼界,再加上兵家的實戰能力,才能培養君子智慧,而非增長小人伎倆。《孫子兵法》不是抱殘守缺的國學,而是面向世界的國學。學習《孫子兵法》,也要借鑒世界軍事思想的有益成果,博采眾長,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