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北方地區春寒料峭,春天氣息尚未顯現,有的地方甚至還是雪花飄飄;江南一帶則是惠風和暢,田野青青,春意盎然;華南地區更是百花盛開,呈現出一幅姹紫嫣紅、生機勃勃的景象。
【資料圖】
傳統上,雨水節氣的到來正式揭開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古時詩人多詠春雨,如韓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時節,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向北轉移;西太平洋一帶的暖濕空氣不斷活躍、增強北上,使云量大增,并漸漸向北挺進與冷空氣相遇。此消彼長、勢均力敵之際,容易維持持續性和區域性的陰雨膠著狀態,隨之形成了細雨蒙蒙的朦朧春色。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的這首《春夜喜雨》,描寫了恰逢其時的春雨滋潤萬物的情景。
與該詩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該詩描繪了一幅雨后早晨的絢麗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這兩首詩對春雨的描寫不僅細膩生動,而且都點出了春雨往往在夜間降臨的特點。
趙長卿《點絳唇(春雨)》進一步描寫了一夜春雨后的生意盎然:“夜雨如傾,滿溪添漲桃花水。落紅鋪地。枝上堆濃翠。”郭仁《村居》又云:“移家楊柳灣,小筑田家塢。一宵春雨晴,滿地菜花吐。”
在春雨的滋潤下,田野里的麥苗更加蔥郁翠綠,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由南向北盛開,芳香撲鼻,呈現一片壯麗景象,花葉上的雨露在春日暖陽下更是熠熠生輝。
春雨之所以常在夜間降臨,是由于春天的特殊氣候所致。白天,由于太陽光照射強烈,云中的水汽被大量蒸發,云層變薄乃至消失,呈現晴空萬里的景象。到了夜晚,云中的水汽大量積聚,云層越聚越厚,地面的熱散發甚少。如此上冷下暖,就引起空氣對流而凝結成降雨。
陸游一生寫了很多春雨詩。淳熙十三年春,61歲的他奉詔入京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小樓里,聽盡一夜淅瀝滴答的春雨,寫下《臨安春雨初霽》。其中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成為全詩的“詩眼”。一幅明艷生動的早春圖躍然紙上,為千古傳誦。
李清照的《如夢令》云:“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人借宿酒醒后詢問雨后花事的描寫,傳遞了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幾場淅淅瀝瀝的春雨,使田野的溝渠和山間小溪春水淙淙,山青了,水綠了,楊樹、柳樹在春雨中舒展著枝葉,貪婪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水。
孟郊《春雨后》云:“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夜里的一場春雨,庭院的小草爭先恐后吐出新芽,這是萬物復蘇的征兆。
雨水落,萬物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勤快的人在春天播種綠色希望,到金秋時就能收獲累累碩果。
關鍵詞: 早春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