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網上看到一則視頻,一到隆冬,北京什剎海冰場就成了市民紛紛打卡的地方,人們熱愛溜冰,乃因這項活動能讓人找到飛翔馳騁的快樂。視頻的背景音樂,是與冰場非常應景的《溜冰圓舞曲》。
1882年,“法國圓舞曲之王”瓦爾德退費爾在巴黎布洛涅森林溜冰場觀看了溜冰之后,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出這首圓舞曲。19世紀后半葉的巴黎,溜冰與圓舞曲,是上流社會必不可少的兩項社交活動。在《溜冰圓舞曲》里,瓦爾德退費爾巧妙地將溜冰與圓舞曲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將運動、舞蹈與音樂合三為一的藝術創(chuàng)作。三拍子的圓舞曲,節(jié)奏明快,好似一縷春風喚醒了蟄伏已久的激情和活力,讓人聽著聽著不禁聞樂起舞,想象自己在冰場上舞姿翩躚,滑出一圈圈美妙的弧線。
不過,《溜冰圓舞曲》還能與臥病在床的老人發(fā)生聯系,你會覺得奇怪嗎?這一幕,出現在日本電影《0.5毫米》中。《0.5毫米》聚焦的是日本老人世界,講述了女護工佐和在失業(yè)后,遇到幾位孤獨的老人,她看不下老人們自暴自棄放棄生活的尊嚴,于是霸道地闖入老人們的生活,一方面幫助老人們糾正惡習,一方面給失愛已久的老人們帶去了溫暖……0.5毫米,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影片以《0.5毫米》為名,旨在揭示日本當代人與人之間冷漠疏離的社會現象,也帶來人性關懷與陪伴的思考空間。
電影一開始,鏡頭里出現了一只塑料醫(yī)用藥水瓶,隨即背景音樂《溜冰圓舞曲》歡快地響起。耳朵里聽到的是活潑的生機,眼睛里看到的卻是藥水瓶里滴落的藥水和伸向白色病床上的長長的導管。聽覺與視覺的強烈反差,著實令我吃了一驚。導管插在不久人世的老人片岡的鼻中,女護工佐和正在給他清理口腔。此情此景,配一首《溜冰圓舞曲》合適嗎?
看完三個多小時的電影,才理解了導演的用意。溜冰和圓舞曲,兩者都寓意著生活的樂趣,塵世的歡愉。它恰似一道光芒,讓孤獨的老人對生命留有了一絲依戀,佐和善良的本意不就是想讓垂暮之年的老人仍能感受到生之尊嚴嗎?正如導演安排患了阿爾茨海默癥的真璧義男之妻,在偶爾精神狀況良好時,引吭高歌一首詠嘆調。是生命的快樂和對比才加深了我們對行將就木被邊緣化老人的心酸之感。
《溜冰圓舞曲》由序奏、四個小圓舞曲及結尾組成,我常聽的是荷蘭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歐演繹的版本。小提琴家?guī)ьI著他的約翰·斯特勞斯管弦樂隊,將這首古典樂曲演繹得如癡如醉,令人心曠神怡,每個段落聽來都似一幕冰上芭蕾,那般無憂無慮。生命是可愛而珍貴的,愿每一位老人在暮年都不要放棄自己,愿每一個年輕人都能關愛身邊的老人,我們僅僅只需移動0.5毫米,就能將愛意傳播給別人,溫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