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們的日子》迎來收官,劇中通過對兩代人生活變遷和成長的描繪,展現了中國家庭之間最典型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演員張奕聰在其中飾演小叔王憲安,與侄女王雪花的感情既真實又感人。張奕聰表示,自己最開始也是被這條感情線吸引的,而王憲安最終回歸安穩生活的階段也是張奕聰自己最喜歡的階段,“我覺得這是他成長后的一個表現。”張奕聰還記得,王憲安有一場戲在給兒子洗尿布,雪花問他:“你的理想呢?”王憲安說:“理想是年少時的理想,在天邊,成年后的理想在腳下。“這句話引發了很多觀眾的共鳴,“雖然大家和王憲安的年齡層不同,但能共情到這句話,那我們拍的這個戲和做的事情就是很有意義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叔”王憲安每個階段都很鮮明
電視劇《我們的日子》熱播后,“小叔”王憲安雖然有年少輕狂的階段,卻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好感和好評,王憲安這個角色之所以這么有魅力,是因為他在自己的不同階段都有著鮮明的人物特點。
上學時期的王憲安是“不良青年”,調皮打架。但當他得知侄子生病、侄女降生,他立刻感受到了家庭的重擔,于是選擇了輟學,想賺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后來他因為“投機倒把”進了監獄,在監獄里面誠心改過,讀了一些書,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成長的階段。出獄后的王憲安并沒有因為坐牢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反而希望去外面打拼、闖蕩。后來他在深圳受挫又回到家鄉開始做小生意,最后有了家庭和孩子,過起了安穩的日子。
在人物塑造方面,張奕聰覺得只要抓住不同時期王憲安的特點,這個人物的成長線就會很清晰了。
張奕聰說,其實最初劇本中,王憲安的個性,在“不良青年”以及和大哥的對抗、叛逆上刻畫得更為突出和明顯,但是他通過自己的理解希望讓人物更復雜和豐滿,于是他在處理這些橋段和關系的時候,有意弱化了王憲安的“反叛”。“比如王憲安剛被抓起來,哥哥去探視的那場戲,劇本給到的臺詞是他挺記恨他哥哥的,但是我覺得通過王憲安一直顧家的表現,他其實是已經長大了的,他對哥哥的不理解是不成立的,于是我就做了一些調整。”
小叔把雪花當成自己的“影子”
剛拿到劇本時,張奕聰就被小叔和雪花的感情線吸引了,“我從小就和我舅舅、叔叔的關系都特別好,我所有的玩具、游戲機和衣服都是我舅舅給我買的,我只要一看見他就發自內心的高興,所以我一下就共情到了劇中小叔和雪花的感情了。”雪花雖為女孩,卻從小性格潑辣,很有沖勁,是和小叔性格最相似的孩子,兩個人的情感共鳴也自然更能打動觀眾,“王憲安一直把雪花當成自己的影子。”張奕聰說。
為了和小雪花培養感情,從進組開始張奕聰就一直跟飾演小雪花的小演員一起玩,“我很喜歡這個小姑娘,她也挺喜歡我的,我們倆平時的感情積累就不錯,所以拍出來的互動就會更真實。”劇中有一個情節,是小叔入獄后,雪花去探望小叔,這是這部劇非常出圈的一場戲,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那場戲拍一遍就過了,“大家都說小雪花演得很好,確實是這樣,她的表演也激發了我很多情緒上的反饋。”
出獄回家戲份,李小冉幫忙出主意
張奕聰沒有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的生活,為了找到那個時代的感覺,他翻閱了很多資料,還跟家人取經,比如他特意請教了姑姑,明白了什么叫“投機倒把”。
張奕聰也很感謝拍攝時,同劇組其他演員給自己帶來的幫助,“和這么多優秀的老師一起拍戲,我覺得自己收獲很多,大家給我很多寶貴的建議,讓我在很多細節的表演上增長了很多經驗。”張奕聰說,這個劇組私下的相處也很像一個大家庭,大家經常在一起聊天,還時常會一起聚餐,一起去KTV唱歌,“所以拍戲時,很多家人之間那種自然的互動都是習慣性的反應。”有一場戲讓他印象很深,“就是王憲安出獄后回到家,我原本的處理是情緒很低沉,誰都不理。第一條拍完大家都覺得這個感覺不太對,后來小冉姐(李小冉,劇中飾演王憲安的嫂子劉淑霞)幫我分析,既然不是怨恨大哥,對其他家人也沒有這種情緒,其實不用那么低沉,還應該是之前的王憲安。包括大哥乃文哥(李乃文,劇中飾演王憲平)最后對我大吼‘滾’,劇本上沒有這句,但是他靈機一動加了這么一句,就讓我后面那句:‘我不會給你添麻煩的’變得合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