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電視劇《心想事成》播出不久就因為“工作五年后就買四合院”而上了熱搜。對該劇編劇蘇蓬來說,這是個不需要辟謠的誤會,只要看過劇情,就發現并不存在這樣的設定。
電視劇《心想事成》以北京姐妹花為講述對象,孫心、孫想姐妹居住在“小滿胡同”的四合院里,但四合院并非孫家獨有,更不是靠姐妹倆工作五年的收入就能買下。隨著劇情推進,四合院的來歷也得以揭曉——這套四合院中只有兩間房歸孫家所有,而且還是孫奶奶單位分的老公房,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而且很快這套公房將迎來拆遷。
“這才是現實生活中北京人的真實處境。”編劇蘇蓬就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非常理解大家對于“老北京人必定生活在四合院”的誤解。選擇將故事背景放在胡同里的一家人,也帶有蘇蓬自己的考量,“這種住在胡同里的生活,本身是老北京人最熟悉的生活場景,但是像孫家一樣,老北京人也會遇到拆遷款不足以買商品房的尷尬,這才是發生在北京居民身上的真實處境。”
其實,在原劇本里蘇蓬還專門留有不少筆墨,來刻畫居住在四合院生活不便的一面,比如冬天沒有暖氣,沒有獨立的衛生間。蘇蓬透露,這些內容其實都在劇本里有所體現,只是沒有刻意強調,所以可能才讓觀眾產生了誤解。
“大家一提到老北京,就是胡同、四合院和北京話。”蘇蓬說,他這次很想做一個北京題材電視劇的突破。他希望《心想事成》能夠如實反映一個發展變化中的北京,“我們會寫到劇中人雖然生活在胡同里,但是走幾步就能來到外面的世界,甚至從房頂就能看到北京最高的大樓。兩種生活方式不是互斥,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這種交融與包容,也是蘇蓬心中對北京城市氣質的一種概括。“我們要做新北京題材,首先就是打破過去的某種困境,像劇中的姐妹倆一樣,要敢于走出胡同、打破過去。”蘇蓬直言,過去大家寫北京的都市故事,更多是從外向里看,講外地人如何融入北京,其實反向而觀,北京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身在其中的北京本地人也有自己的融合問題,“這種視角過去是被忽視的。”
該劇還提到了本地人在職場上遭遇的歧視,也通過姐妹倆所遇到的各種年輕人,去承接和表達城市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觀點沖突。“劇里有高知,有海歸,也有本地打拼的孫心、孫想,不同的年輕人身上體現著各種不同的時代烙印。我們希望通過姐妹倆的遭遇,去展示真實的人生,解決實際的問題。”蘇蓬表示,大家一提到北京題材劇,還是不由自主地想起《空鏡子》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題材的創新不應該止步于經典。“現在我去做了這種嘗試,哪怕嘗試不算成功,至少蹚出來一條路,告訴大家可以去做新北京題材的表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