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京劇院全新創排的小劇場京劇《吝嗇鬼》,用國粹藝術的唱、念、做、打等程式將法國劇作家莫里哀的同名喜劇在京劇舞臺上呈現出來,讓中西方藝術與文化進行了一次奇妙的碰撞。
京劇《吝嗇鬼》是北京京劇院近年來首次以國外文學名著改編,并以小劇場京劇的方式來詮釋演繹的作品。為了使京劇的表現形式自然呈現,《吝嗇鬼》將故事背景放在中國古代,從人物形象、劇本結構等多維度進行了本土化與京劇化處理。
一開場,導演就設計了一段別具一格的“面具舞”,舞蹈融合借鑒西方假面戲劇和中國傳統大頭娃娃的表演形式,詼諧幽默地展現了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個性,也讓觀眾從序幕開始就鮮明地感受到,這是一出區別于傳統、具有全新風格的京劇。
將傳統戲曲的舞蹈動作與西方戲劇形式相結合,這樣的戲曲化舞蹈設計在全劇中還有多處展現。比如,在“貢老爺”父子二人討價還價時,以意象化的“算盤舞”展現其吝嗇至極的人物形象;而在“貢老爺”設宴一折中的“做飯舞”,則是借鑒了韓國音樂劇《亂打》的藝術形式,用戲曲的打擊樂演奏出搖滾樂的樂感,編排出妙趣橫生的廚師做飯的敘事舞蹈。
在服裝設計上,該劇也在中國傳統戲曲服飾的基礎上融入了西方元素,如劇中“馬小姐”和“貢小姐”的服裝,整體采用京劇褶子和襖裙的大體款式,但在領子的設計上采用了西方露肩禮服的元素,給人以新奇之感。在臺詞處理上,諸多現代語言乃至個別英文的運用,令觀眾忍俊不禁。
《吝嗇鬼》的改編最需要解決的是劇作本身的文化屬性與中國人價值觀的融合問題。編導在只刪不改的前提下,對劇本的文本進行了深入分析,著重表現“貢老爺”為了金錢竟絲毫不顧親情的極端人物個性,引發當下觀眾對金錢觀及愛情觀的思考。
在丑行挑梁的新創劇目稀缺現狀下,北京京劇院首次在新編京劇里以丑行為第一主演打造了這部《吝嗇鬼》,其意義也不言而喻。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京劇院丑角名家梅慶羊,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孫世民分飾該劇主演“貢老爺”,同時匯集文丑、武丑、花旦、花衫、小生等各行當優秀演員,使丑行表演特色得以充分展現。
該劇創造性地將金錢擬人化,創造出“金錢人”的角色,并讓“貢老爺”與之相擁起舞,夸張地展現了人物貪婪的個性。但也有觀眾認為,這樣的寫實塑造與京劇寫意為主的藝術特色形成了一種反差感。在用中國傳統藝術表現西方文本時,如何把握創新與融合的尺度,也是值得業內繼續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