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時節,不少市民到園林中尋訪春天的腳步。而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在展出的“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隱與仕、物與心”,亦為觀眾帶來一場身臨其境的游園之旅。展覽共展出了自元代以來的中國古代書畫48件套,聚集了趙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進、陳淳、陳洪綬、石濤等多位名家之作,講述了園林所承載的中國士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家園。
傳世佳話
【資料圖】
《西園雅集圖》再現文人唱和
步入展廳,中央的景觀采用了古典園林中圓形、葫蘆形的窗洞設計,勾起人們尋幽探秘的興趣。“這次的展覽,我們借用了中國園林移步異景的特點進行空間設計,讓觀眾可以透過窗去觀看作品,同時也可以看到正在觀賞中的其他觀眾。”展覽的策展人王亞楠說道,展覽通過林泉之心、雅游適意、壺中天地、詩畫映景四個板塊,引領觀眾開啟中國古代文人視角下的園林“深度游”。
園林是古代文人生活的居所,也是交游的空間。傳世的雅集圖像,提供了有關文人交游的珍貴史料。此次展覽中展出了蘇州博物館收藏的明代畫家李士達的《西園雅集圖》。西園是宋代駙馬都尉王詵的私人園林,因王詵常與蘇東坡等元祐文人于此宴游聚會而揚名。這幅《西園雅集圖》以工筆重彩,刻畫了5組、共22位神態各異的人物。這些人物或揮毫作畫,或吮筆構思,或談禪論道,或彈琴遣興。自宋代以來,“西園雅集”被文人士大夫推舉為雅集典范,成為中國古代美術史孜孜不倦描繪的重要母題。
明代畫家周臣的《香山九老圖》,則描繪了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晚年與胡景等老人在香山宴游的情景。“香山九老”又稱“會昌九老”,因其遠離世俗、寄情山水的精神旨趣與中國古代文人的理想高度契合,因此成為文人畫的重要題材。這幅畫作以表現隱居山水為主,高山雄渾,古松聳立,白云游動。畫中人物或團坐,或交談,或眺望,一派閑適幽雅氣氛。
詩畫共賞
趙孟頫《歸去來兮辭卷》亮相
古代文人常在詩畫合一的語境中體味園林之景,將園林之景塑造為一場詩與畫的盛宴。此次展覽中還展出了不少古代文人與園林相關的詩書名篇,其中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的趙孟頫行書《歸去來兮辭卷》更是觀眾不可錯過的重量級展品。全卷六百余字一氣呵成,流露出趙孟頫書寫時的超然心境。
王亞楠介紹,此件趙孟頫所書《歸去來兮辭卷》,筆法嫻熟精煉,灑脫自然,字里行間中筆鋒藏露交錯,筆速疾緩有度,字形雖取法王羲之,卻也呈現出趙氏遒勁清新的書法風格。趙孟頫曾寫下了不少表露歸隱情結的詩作,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陶淵明。由于處境相似、心境相通,趙孟頫的這件作品雖寫他人之言,行筆中卻無不流露出自身渴望歸隱的心情。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石濤《陶淵明詩意圖冊》也是展覽的重要展品,共十二開冊頁。石濤根據東晉詩人陶淵明詩句而作,全冊以畫配詩。這些冊頁作于石濤以云游僧的身份寓居安徽宣城時期。
多館聯動
接力辦大展釋放古代書畫魅力
此次展覽聯合了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歷時兩年策劃完成。王亞楠表示,此次展覽可以說是“接力”去年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人·境——古代文人的園中雅趣”展覽,但展品完全不同。“參展的作品中,有的出自觀眾熟知的名家,也有對大眾來說相對陌生的畫家,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他們重新被發現和認知。”
在王亞楠看來,園林是古代文人心靈的安放之處,其中寄托著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也承載著中國文人對于外物與內心的觀照。“聚焦‘園林’這個主題,除卻與古人跨時空的觀看與對話外,我們更希望從中國傳統哲學與思想中,找到其與當代鏈接的意義。在‘壺中天地’中尋覓一方自我之境,詩意地棲居。”
此次展覽將免費展出至5月14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