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打開一些短視頻平臺,可以親近大自然的都市休閑新寵“露營”成為搜索、推薦的高頻熱詞。“完美可燒烤”“可過夜”“治愈系”“鳥語花香、歲月靜好”……是這些露營基地吸引人的賣點和標簽。可是,據《解放日報》報道,精致視頻背后,一些露營基地正投訴纏身:從土地性質被質疑能否用于經營露營基地,到明火燒烤、燃放篝火、電線接拉帶來安全隱患,污水直排河道引發河道污染,再到過夜缺乏人員信息登記,以及過夜時露營客人活動制造吵鬧噪聲。
可能是因為我去的幾個露營地,都在景區內,管理比較規范,現場基本沒有垃圾亂飛、明火燒烤等不文明現象。大家都自帶食物,或放風箏,或打牌,或玩水,或休憩。有的人家自備了大垃圾袋,統一放好,最后統一扔進垃圾桶。即使有人亂扔垃圾,景區保潔人員也會經常巡查和收拾。總之,在這些地方,呈現出來的是一派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景象。
雖然這并不代表所有“露營地”情況,但至少可以說明,只要城市以及相關場地的管理者想管好露營,只要更多人把無痕露營、環保露營當成基本的文明自覺,那露營就能實現健康有序。只有健康有序在前,我們才有資格享受“詩和遠方”,這也是親近自然的正確打開方式。
去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門印發《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推動公共營地建設,擴大公共營地規模,提升服務質量,依法依規發展露營旅游休閑功能區。其中,還特別指出加強標準引領,不斷強化標準研制,完善標準體系,引領產品服務提質升級。
與此同時,多地也陸續出臺露營新規。比如,廣東佛山規定,禁止燒烤煮食、使用擴音設備;北京相關征求意見稿也強調,帳篷露營地應遠離森林防火區、防洪區,“野景點”禁止露營,應在重點區域設置警示標識等。這些規定如何更好落地,既能保護環境、保證安全,又能給市民露營以適當的空間和自由,也考驗著基層治理的智慧。
管理規范露營,國外其實已探索實踐多年,更不乏先進經驗。意大利就有專門的露營行業協會和民間組織,可以給露營提供專業指導。西班牙法律規定,民眾不可隨意選擇扎營地,必須在設置好的營地區域內進行露營。埃及的沙漠營地規定,游客要做到人走物空,保障營地環境的干凈、舒適,亂丟亂放會被處以不同金額的罰款……這些“他山之石”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鑒。
除了利于社會和經濟外,“露營熱”更是普及生態文明理念的契機。如果任由其野蠻發展,一地雞毛,亂象頻發,就走向了生態文明的“對立面”。兼顧美和秩序的“露營”,才真正具有生態文明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