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發,駕車向北行駛約130公里,抵達代赫納沙漠腹地塞亞希德。這里是第七屆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駱駝節的舉辦地,幾個月前,世界各地游客和駱駝愛好者慕名而來,再次進入一年一度的“沙漠狂歡”時刻。
阿拉伯語中
駱駝有幾千種叫法
(相關資料圖)
駱駝是沙漠文化的最佳代言者。沙漠游牧民貝都因人視駱駝為忠實伴侶,騎駱駝行走,喝駝奶解渴,吃駝肉充饑,用駝皮制衣,以駝毛編織帳篷,取駝尿治病,貝都因人的生存、生活、貿易、運輸無一不靠駱駝。歷史上,阿拉伯軍隊正是依靠駱駝和馬對外征戰,不斷擴大帝國版圖。駱駝還曾充當彩禮、賭注和個人財富等的計量單位,在交易過程中發揮貨幣功能。
駱駝吃苦耐勞的特點,被貝都因人視為沙漠生存之道。阿拉伯人經常使用“比腿根長著腫瘤的駱駝還能忍耐”“比背部兩邊磨出痂的老駱駝還能忍耐”等諺語,來形容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品質。父親向兒子傳授騎駱駝的技巧,培養其控制駱駝的耐心,學習與駱駝的相處之道,適應沙漠生存環境,這是貝都因人將古老智慧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要方式。
語言學家曾統計過,阿拉伯語中關于駱駝的叫法,按公母、年齡、數量、脾性、外形特征、行走快慢等不同標準,可衍生出多達數千個詞。僅根據每天喝水次數或母駝妊娠期,就可以細分出十余種不同種類的駱駝。盡管其中大部分是已棄用的古語詞,仍無法改變駱駝在阿拉伯半島社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20世紀后半葉,沙特憑借石油經濟積累的大量財富,興建基礎設施、蓋樓修路,作為“沙漠之舟”的駱駝逐漸被卡車、越野車等現代交通工具取代。沙特公路上時不時出現用卡車運送駱駝的現象,是為了避免駱駝在高速公路上行走引起交通事故,但也似乎在向本國民眾和外國游客暗示駱駝之于沙特社會的崇高地位。如今,與駱駝相關的沙漠旅游、食品、獸醫保健、裝飾配件、文化、運輸、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沙特國內經濟轉型的重要行業。
選美獎金豐厚
個別駱駝被迫“整容”
1999年一群貝都因人創辦駱駝選美比賽后,駱駝選美之風逐漸在沙特國內興起。隨著沙特王室的介入和支持,駱駝選美進入商業化運作階段。2017年,沙特官方宣布以沙特開國君主命名駱駝文化活動,取名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駱駝節。國王駱駝節是沙特對外展示本國開放形象的重要舞臺,本屆國王駱駝節有30名婦女參加以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妹妹努拉公主命名的“努拉公主駱駝賽”,宣告了賽駱駝不再是專屬男性的活動。
巨額獎金始終是驅使世界各地選手赴沙特參賽的主要動力。本屆國王駱駝節共有3.5萬頭駱駝參賽,這些駱駝按年齡分成5歲以下未成年組和5歲以上成年組,按膚色分成深色駝毛組和淺色駝毛組,共參加75場不同組別的競賽。僅駱駝選美大賽一項,主辦方就開出高達1億里亞爾(約合2665萬美元)的獎金。
對于外國游客而言,駱駝之間的差別微乎其微,分不清誰是誰。對當地人而言,則并非如此。主辦方為駱駝選美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評審標準,按頭部和頸部(25%)、上半身(20%)、正面(15%)、腿和背面(10%)、毛發及整體外觀(30%)對參賽駱駝分項打分。根據評審細則,符合審美標準的駱駝應是駝毛油光可鑒,不染色、不文身;頸部細長且優雅,頸部和駝峰之間長而結實;頭大且挺拔,嘴唇厚實且下垂,睫毛長且烏黑,耳朵豎起有褶皺;駝峰大且勻稱,背部高聳,姿態優雅;腿部細直且強壯,腳掌大且趾間距離適當。
為贏得比賽、獲取豐厚獎金,紛至沓來的參賽者中,也有個別人鋌而走險。參賽駱駝嘴唇被注射肉毒桿菌、耳朵被動刀進行“微整”等改變其自然形態的作弊事件,時有耳聞。由此,駱駝選美大賽經常被指商業氣息過濃。
當地人眼中,駱駝日益成為沙特人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征。聽聞有人在本屆國王駱駝節期間,花了1.2億里亞爾(約合3200萬美元)買下12頭駱駝,每頭駱駝均價接近一輛豪華轎車,真是名副其實的豪駝!但對于參賽者而言,參賽名次更關乎家族榮譽和社會聲望,好勝心驅使海灣地區數百個家族在比賽現場搭起帳篷,增加媒體曝光度,為自家的駱駝搖旗吶喊。
召喚駱駝口令
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
國王駱駝節的節目單上既有賽駱駝、駱駝選美、駱駝發型大賽、駱駝裝飾大賽、駱駝攝影大賽等極具觀賞性的競賽類活動,又有沙雕展、藝術展、美食節、民俗集市、帳篷晚會、駱駝博物展等兼具趣味性和文化內涵的活動。過去幾屆國王駱駝節偶爾會增設“最高駱駝”的展示環節,2018年第二屆國王駱駝節曾評選出世界上最高的駱駝,一頭高達3米的駱駝一舉打破此前1.9米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賽駱駝更像是一種介于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競賽活動。駱駝在專屬的沙漠賽道上縱情奔跑,背上綁著電動馬達和擴音器。一旁的公路上,主人們開著越野車,沙塵四起間用對講機為自己的駱駝加油助威。馬達驅動鞭子抽打駱駝,擴音器接收主人號令,鞭策駱駝向前飛奔。求勝心切的參賽者有時也會違規安裝帶電擊功能的馬達,只為自己的駱駝能跑得更快些。
駱駝賽道長達數千米,習慣了慢節奏生活的駱駝可能會輸在起跑線上,欠缺比賽經驗的駱駝也可能中途退賽,駐足欣賞風光,甚至倒在賽道上“躺平”。
本屆國王駱駝節歷時一個半月,吸引了200萬游客和參賽者。除各方貴賓外,阿曼的“皇家駱駝軍團”也隆重亮相,據說成員都是純種的阿曼駱駝,其中一頭母駝還拿下了今年3月阿曼“蘇丹杯”駱駝賽跑節的冠軍。
沙特的駱駝選美大賽對同屬阿拉伯半島文化圈的鄰國產生了示范效應,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等國紛紛效仿,舉辦各類駱駝選美大賽,試圖通過駱駝這一展示沙漠文明和貝都因人傳統的文化遺產,構建國家認同和民族主義敘事。
去年,貝都因游牧民用于召喚駱駝的口令傳統“阿爾赫達”(Alheda"a)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王駱駝節成為展示這一文化遺產的天然平臺。這套傳統口頭指令帶有古代阿拉伯詩歌特有的節奏感,貝都因人使用“阿爾赫達”同駱駝建立聯系,有時配以手勢和樂器,召喚駱駝迅速集結,或將其驅趕至特定區域,訓練駱駝區分左右、站立或跪下。
當地一位游牧民介紹稱,駱駝非常熟悉主人講話的語音語調,只有當主人叫喚時,駱駝才會回應,遇見沙塵暴時只有主人使用“阿爾赫達”才能安撫駱駝的情緒,把它們聚集在一起。
國王駱駝節是沙特改變外界對其刻板印象的重要嘗試,也是世界近距離了解沙特傳統文化、感受當地人對駱駝的熱愛的最佳窗口。
從沙漠來,向沙漠去,承載沙漠文化的國王駱駝節正在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文化歸屬感。
當下,沙特正在努力構建一套傳統與現代互嵌融合的國家轉型敘事,駱駝充當了連接兩者的天然使者。它們在沙丘上一步一個腳印的行走方式,似乎也在提醒人們,轉型之路更需要在保持定力中行穩致遠,唯有如此,才能穿越充滿挑戰的沙漠,找到新的綠洲。
作者:包澄章?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