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千龍網訊?4月13、14日晚,文化和旅游部“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之一,以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為故事背景創作的歷史題材舞劇《張騫》在中央歌劇院劇場展演。演員通過舞蹈語言,講述了張騫 “持節出塞 鑿空西域”的歷史。
該劇由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演出,邢時苗和高山導演。全劇分為《授節》《守節》《傳節》《使節》四幕,講述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領了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啟了一段傳奇“鑿空之旅”的故事。不離不棄的節杖是張騫十多年如一日不辱使命的見證,授節、守節、傳節、使節展現了張騫的忠誠。全劇表達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動場景,謳歌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弘揚歷經數千年傳承的中華文化。
導演邢時苗介紹:“舞劇《張騫》融合了古典舞和現代舞等多種舞蹈類型,以獨舞、雙人舞、多人舞、群舞以及戲劇性的場面,作為敘事手段來連貫故事情節,帶有鮮明的地域風情和歷史底蘊,也帶給觀眾別樣的視覺美感。
“張騫這一輩子,從25歲開始出發,走到50歲,兩次出西域,第一次13年,第二次5年,他一輩子都在走。”“行走”貫穿了全劇始終,張騫在茫茫大漠、高山峻嶺中苦苦跋涉,歷經十余年的滄桑歲月,終于走出了一條溝通之路、交流之路。導演邢時苗特別談到在舞臺設計上,打破傳統平面舞臺,設計出由弧坡和斜坡構成的異面舞臺,特別是跑步機的運用,就是凸顯張騫一生都在“走”,更加展現張騫出使西域的艱辛。
舞蹈家孫秋月繼舞劇《曹雪芹》之后再度飾演妻子的角色,在舞劇《張騫》中,孫秋月飾演匈奴公主,“在張騫被迫待在匈奴的十幾年間,我一直陪伴他,是一個很有大愛的妻子,為了大愛放棄了自己的丈夫,放他回到了中原。孫秋月表示,與《曹雪芹》中的角色相比,匈奴公主的舞蹈更加有野性的味道。“《曹雪芹》中的舞蹈是比較柔美細膩,匈奴公主則很潑辣,面對張騫是很溫柔的,但是當張騫要回到中原的時候,那種野性會釋放出來。”由于劇中的舞臺設計很特別,對舞蹈的駕馭也增添了很多困難。孫秋月表示,“這部劇的舞美非常特別,有很多機械的部分,我需要在將近90度的斜坡上表現,站在上面難度都很大,別說跳舞了,阻力和動作發力都不同,控制起來難度是很大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