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滿目的小商品,新鮮的當季果蔬,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叫賣、討價還價聲……提起市集,人們的腦海中大致會浮現類似的場景。但如今的年輕人,在趕一種不一樣的集:沒有臟亂差的地攤,只有干凈整齊的攤位;市集上售賣的,不是傳統商品,而是極具特色的手工創意產品,好吃更好玩。而周末趕創意市集,也成為一種休閑的新思路。
三千多年前約定俗成的周期性市集貿易誕生后,雖然經歷過熱鬧蕭條,卻一直未退出過人們的視野。如今,潮流感足、文化味濃的創意市集,在后疫情時代重整旗鼓,在各個城市遍地開花,重燃城市的煙火氣。創意市集既是傳統市集的回歸,也為這種古老的貿易形式注入了新的時尚和文化基因。它所能承載的,不僅是買賣往來的傳統功能,也是同好聚集的新興社區、商業孵化的空間,更為城市發展增添許多可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傳統地攤的華麗變身
周末的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人頭攢動。他們大多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而來——只在周末開設的而立市集。風格統一的攤位上,陳列著各色手工藝品。每一處攤位,都是不同的風景:純手繪串珠,漢服發冠,手工鉤織永生花,手作香薰,手編鞋……制作精巧,令人目不暇接。這是山東首個主打傳統文化手作的創意市集,據而立市集創始人張宏申介紹,目前市集常駐攤位有50余家,品類覆蓋餐飲、手作、萌寵、非遺、玩樂、遛娃等項目。
“而立”,在濟南話中是“很好”的意思,言外之意,這是一家土生土長于濟南的創意市集品牌。除了而立市集之外,還有開在印象城的后備廂市集,主打物物交換的不是咸魚市集,陳列宋文化的古風市集,開在花園的市集,它們點綴著購物中心、步行街、景區等,串起一片城市地標。張宏申向記者透露,在濟南,目前大大小小的創意市集有十多家。
嚴格來說,創意市集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早在2005年,女設計師王怡穎在《創意市集》一書中首創了這個概念。若把視野放得更廣,也能從歐美國家的跳蚤市場找尋到創意市集的最初形態——攤主交流舊貨、出售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英國倫敦的Spitalfields Market是歐洲著名的市集,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市集上,新鮮果蔬、古董、自制食品、服飾、家飾、唱片,以及各式各樣新興設計師、藝術家的創意作品應有盡有。
在國內扎根十幾年的創意市集,一直兜轉于小眾的范圍內。近幾年,受疫情影響被迫按下暫停鍵的創意市集,隨著線下經濟的復蘇,儼然有破圈之勢。創始于2020年的而立市集,在今年四月份迎來爆發期,張宏申認為,這與后疫情時代的消費復蘇不無關系。
同樣是擺攤,創意市集跟傳統地攤、夜市有什么不同?想在市集擺攤,絕不僅是交個50或100元的攤位費那么簡單。以而立市集為例,為了保證新人能持續加入,市集采取一周一招募的方式,有限的攤位只能靠搶,有攤主稱“比高考還緊張”。同樣是定期定時定點的商品交易活動,在市集擺攤,售賣的產品卻有一定的門檻,需要符合市集的主題。如果說傳統市集主要是商品交易,那么創意市集便少了一點兒商業氣,多了一些文化味和創意感。
充盈大城市的“毛細血管”
經過迭代、改頭換面的創意市集,能量已經不局限于買賣交易。市集,向來以價格實惠、能貨比三家著稱。即便商超網購崛起,也始終無法撼動它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因此,愛趕集的基因一直存在,而在年輕人那里,各具特色的創意市集更被疊加了一層網紅打卡地的意味。
濟南大學生劉瑤,最近幾個周末連續解鎖了三四個創意市集。由于創意市集多開在商圈附近,她跟同學購物休閑之余就能順便逛逛周邊的市集,她喜歡逛手作攤位,因為每個小物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輕易能從其他途徑購入的。對她來說,線下市集不可替代的魅力,“就像開盲盒一樣,可以淘到不少有意思的小物件”。
來市集擺攤的人,畫像難以以一概之:家庭主婦、外賣員、律師、大學生、自由職業者……市集像一個容器,吸納著懷揣各種目的而來的人?!坝腥藛渭優榱私o自己找點事做,有人是為了結識新的朋友,有人為了賺錢攢學費,還有人從成本、風險最低的擺攤開啟自己的創業。”張宏申告訴記者。市集擺攤,不管作為主業還是副業,都切切實實地為攤主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益。在而立市集上,九成攤主日營業額在500元以上,兩成攤主的日收入能超千元。
一個市集小攤位,還可以成為一個新品牌的起點。有不少攤主選擇線下擺攤位,為線上店鋪或實體店引流。被稱為“咖啡界的蘋果”的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就是靠市集“練攤”起家的。《2021年國貨吃喝消費趨勢報道》顯示,市集已經成為新消費品牌試水線下的最佳選擇。
網紅打卡地、創業起步點、品牌“練攤”地……創意市集正在成為一個城市文化的展示基地。早在2020年8月,以“國潮書市”為主題的伍德吃托克市集在北京隆福寺舉辦,僅3天時間,數萬人涌入這片被老北京胡同、尚在改造的大樓包圍的場地,不出意料地帶動了周邊美術館、咖啡館、書店等場所的消費。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也于同年舉辦了一場名為“杭州奇妙夜”的文旅市集,3天內吸引了約12萬人次參觀,拉動消費3000余萬元,可謂一場現象級展會。正如一些專家所言,市集規模雖小,難以成為城市經濟的“大動脈”,但可以充盈大城市的“毛細血管”。
值得更多期待
如今,隨著市集的流行,市集的概念也有泛濫的嫌疑。幾個地攤擺起來,網紅食品一羅列,就可以冠以“市集”的名頭,引來不少市集愛好者的吐槽。劉瑤逛市集時,就發現不少攤位賣的是批發貨,跟以前的地攤并沒有多大分別。缺乏主打特色和文化內核、“同質化”嚴重,正是當前創意市集需要克服的一個痛點。
創立于北京的伍德吃托克市集,將“吃”字做到極致。每次活動美食品牌必須占到四成以上;挑選新品牌的硬性標準,要求是新興品類,而且必須是品類中的第一名。高門檻、獨創性,是伍德吃托克從一眾網紅市集中脫穎而出的訣竅,也是新興市集品牌成長中必然經歷的一關考驗。
此外,多數市集并不固定,打一個槍換一個地方,也影響了大眾對市集上品牌的認知和接受,攤主奔走于不同市集,缺乏歸屬感,不利于品牌的長久發展。有從業者表示,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剛剛起步的創意市集,擺在眼前的挑戰接踵而來。市集會經歷自然淘汰的過程,那些純粹為了蹭熱度的市集,遲早會慢慢退出,留下的就是經受得住消費者檢驗的高質量市集。
關于創意市集的想象空間,其實可以更大。在中國著名瓷都景德鎮,依托雄厚的陶瓷產業和人才資源,樂天陶社創意市集已然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市集品牌,從最開始的“地攤生意”成長為景德鎮的一張文化名片。攤主多是這里的年輕大學生和手藝人。他們絞盡腦汁地在市集上比拼創意手藝。在創意市集的基礎上,手藝人還成立了創意聯盟,通過定期、定主題舉辦陶藝展覽的形式展示創意,其間優秀的原創作品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意采購商。一個創意市集,為市場和創意搭起橋梁,成為創意產品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
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講師姜芳認為,“創意市集亟待那些能統轄和影響藝術與設計界的機構或藝術館的加入,由既懂藝術又懂市場的專門機構籌劃創意市集,從而將創意產品向更廣的方面衍生,例如家具、食品等,進一步促進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地攤曾是個很有爭議的詞,令人慶幸的是,在它被“滅絕”之前,已經巧妙地“變異”。創意市集,值得承載更多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期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