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契訶夫的代表作《海鷗》并不好排,象征意味和俄羅斯的貴族氣無疑是中國演員最難駕馭的兩大屏障。近日,北京人藝新排作品《海鷗》登臺曹禺劇場,演了太多契訶夫劇作又一直心儀這部《海鷗》的濮存昕,此次以導演身份參與創(chuàng)作,世界經(jīng)典也因此有了這位表演藝術家眼中版本的演出樣式。
《海鷗》自誕生之日起就在世界舞臺久演不衰。作為一部世界經(jīng)典,作品對于生活本身以及人精神世界的描摹和揭示,讓觀眾可以跨越時間和文化的距離,尋找與當下的聯(lián)結(jié)。?“把一下經(jīng)典作品的脈,當中都有一種關懷和憐憫。”濮存昕說道,這也是契訶夫作品最大的魅力。“我們在尋找契訶夫在劇中探討了什么。他賦予海鷗人的意義,每個人都是一只海鷗,想要飛翔,但是最終都沒有飛起來,這是生活和生命本身的問題。”濮存昕介紹說,契訶夫在劇中沒有做出定義,他留給舞臺的思索,也會一直伴隨觀眾。
此次的《海鷗》是一次對作品本身以及舞臺樣式的雙重解讀,樂隊更作為參與者貫穿始終,原創(chuàng)的現(xiàn)代音樂和古典音樂在舞臺上同時碰撞,油畫質(zhì)感的布景、古典鋼琴、滿臺的皮箱營造出至簡又深邃的舞臺。值得一提的是,舞臺上聳立的十米大樹,從開幕被推上,到最后轟然倒下,也傳遞出全劇極強的象征意味。而轟然倒下的大樹與一起落下的幕布,更預示著科斯佳心中舞臺以及他心中小世界的坍塌。
本次北京人藝以全青年演員陣容來演繹這部作品,劇中的演員有的為了角色提前半年學習樂器,有的全方位展現(xiàn)了自己的彈唱功底,有的則在舞蹈肢體上下足工夫,各自展示了才華。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角色更鮮明、生動、有個性,而濮存昕對表演的要求則是每個人一出手、一張嘴,沒有羞澀和躲避,要將角色意圖極其明確地傳遞給觀眾。
李越飾演的男主角科斯佳賦予了角色更多青年人的思考,努力尋找著角色的“毀滅感”;妮娜的飾演者李小萌則將創(chuàng)作過程視作與妮娜并肩而行,不斷受到精神上的補給和滋養(yǎng);飾演科斯佳母親伊琳娜的孫翌琳,在舞臺上邊彈邊唱,展現(xiàn)了人藝青年演員全方位的實力;作家特里果林的扮演者李勁峰則努力用生活化的表演來打破外國角色與中國觀眾的距離感。
文/本報記者?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