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姚秦川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后來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與賀長齡、賀熙齡倆兄弟當初的鼎力扶持密不可分。
1830年,為了拓寬自己的眼界,學到更豐富的知識,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礎,18歲的左宗棠辭別親人,獨自來到長沙城南書院讀書。到了長沙后,左宗棠經常聽旁人提起一位名叫賀長齡的學者,聽說此人是位務實派官員,待人親和,沒有架子。求知心切的左宗棠聽后不免有些心動。有一天,他大著膽子前去拜見賀長齡,他覺得就算自己吃了“閉門羹”,總比沒有付諸行動要好。
當時的賀長齡因母親去世回籍。清朝規矩,父母親去世,做官的給假一年,回原籍居喪,名為“丁憂”。那天,當年紀輕輕的左宗棠拜見賀長齡時,賀長齡立即為其“經緯之才和赤子情懷”所激賞,他不僅熱情地接待了左宗棠,并當場收其為門生。除此之外,賀長齡還慷慨地將自己所珍藏的圖書任由左宗棠借閱。而每次左宗棠前來借書時,賀長齡都會親自上樓找取,反復上樓下樓,不以為苦,也不以為煩。待左宗棠還書時,賀長齡還問其所得,并相互探討。正是在賀長齡藏書的滋養下,左宗棠學問益增。
賀長齡居喪一年后,準備回原任去。他離長沙后,一直沒有忘記這位杰出的年輕朋友,最后推薦其到擔任長沙城南書院山長的弟弟賀熙齡處繼續深造,同時勉勵他:“你基礎好,天賦高,切不可‘茍且小就,自限其成’。”有意思的是,賀熙齡在第一次見到左宗棠時,便直覺此生“卓然自立”,直呼孺子可教,同時像哥哥那樣對左宗棠格外賞識。
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十分敬重賀熙齡這位自己一生中唯一的老師。左宗棠自稱從學10年,實際上他只從讀了一年。賀熙齡在長沙住了9年,左宗棠不常在長沙,卻經常和老師通信,既討論學習,也談論國家大事,有什么學習上的成就,必向賀熙齡匯報;遇有牢騷苦悶,也向老師宣泄。十年如一日,二人之間感情深厚,既是師生,又如朋友一般親和。
到了1839年秋天,賀熙齡準備返回京城時,左宗棠與同門師兄弟送別老師,賀熙齡為此專門寫了一首詩懷念左宗棠:“六朝花月毫端掃,萬里江山眼底橫。開口能談天下事,讀書深抱古人情。”從此詩不難看出賀熙齡對左宗棠的稱贊和褒獎。1846年,賀熙齡病危之際,欣聞左宗棠長子左孝威出生,賀熙齡開懷大笑:“此子該做我的女婿。”說完此話,賀熙齡病逝,左宗棠聽聞噩耗,痛哭流涕。
當時求學中的左宗棠可謂貧困潦倒,對于天下而言,仍是默默無聞一書生,然而,卻幸遇賀氏兄弟的悉心教導和鼎力提攜,為他之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知遇之恩,也讓左宗棠銘記一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