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到槐軒看“形移感通——武宏作品展”,小而美,大氣場。槐軒是個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它建筑中軸線上的三進正房作為展廳展陳畫作。不同主題,分室而展。中屋展覽用木版水印語言詮釋《山海經》上古奇獸;南屋展覽在文字與肌理之間消解壁壘的“塔”系列;更絕的是北屋,展覽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建立通感的“元音”系列。
看展最大的感受是,“眼睛看到的才是一個全新的情緒”——如果不看原作,很難領會到藝術家的創作密碼,也體會不到“推開一扇窗”的豁然之感。
現場布展非常用心,原作既不裝框更不攔線,真正零距離觀看,且預約免費觀展,幾乎是一對一導覽。而且,現場準備的圖書品質和信息量都很不錯。據說那幾冊連夜提煉、打印的山海經關鍵詞冊很受歡迎,大家看完展再看這些資料,每個人都會自動對應,搭建起一個橫向、縱向聯結的知識門。我見到一對兒小情侶、兩個閨蜜邊看邊低語,說著哪個是怎么回事。
四合院里的東、西廂房設計成閱讀空間和沙龍,西北角有廊道通街門。亦中亦西,遙相呼應。西屋陳設的戴澤先生作品,熊和兔,令我久久端詳,不知何故,就是感動。院里的噴泉開著,流水、鳥鳴在樹石之間躍動,幾組現代雕塑作品散置其間,竟不違和。觀眾或在廊下或閱讀,或沉思。
據說,這個四合院原來是俞平伯故居。平老日常就在這里彈琴度曲、作詩書畫。1934年,清華研究昆曲的“谷音社”還經常在此活動。那時候,不時登門的有顧頡剛、鄭振鐸、朱自清、陳寅恪、廢名、許德珩、啟功、葉圣陶、豐子愷……想來,絲竹管弦、音韻悠揚,鴻儒往來,確有“空谷足音”的意趣。一個小院,藏著半部民國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