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多個歷史文化街區在逐步更新。記者走訪了其中幾處知名的街區,發現幾年前閃亮登場的更新內容,有些已經不見蹤影。而咖啡館,似乎是歷史文化街區更新后,最常見的新印記。
(資料圖)
法源寺
胡同兩端都是咖啡館
法源寺更新項目之一的共享空間,爛縵綠廊。
很多市民、游客,對法源寺街區的最初印象,始于爛縵胡同南口的一家咖啡館。咖啡館旁邊的墻壁上,是一幅由街區居民閑置布片、紐扣、裝飾物拼湊成的美術作品《法源百納》。
法源寺始建于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之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法源寺周邊,聚集著眾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月底,一紙《致居民的一封信》張貼在法源寺附近街區的顯著位置。北京市核心區內,又一處歷史文化街區開始組織申請式退租(騰退)工作,這是法源寺文保區城市保護更新項目的一部分。
從2019年開始,法源寺街區啟動更新計劃,連續多年的北京國際設計周在此設立分會場。展覽、講座、設計討論,都與這個老街區的新面貌相關。現在漫步在爛縵胡同內,能看見路面整潔、花草整齊、基礎設施煥然一新,與許多近年來整治過的胡同很像。
爛縵胡同108號,是江寧郡館舊址的一部分。作為街區首個公益性質的共生院,這里被改造成紅色會客廳,并在2019年開放。會客廳的紅色大門虛掩著,記者推門進去,能看見一個不大的四合院。工作人員迎上來,小聲說:“里面在開會,您在這邊黨建展參觀一下吧。”他告訴記者,紅色會客廳平時接待活動比較多,會不定期舉辦開放日,對普通游客開放。他還透露,院內還有沒騰退的居民,“也不能太打擾他們。”
在爛縵胡同,有很多“請勿打擾”的告示,這里保留著更多的居住屬性。在官方通告中,法源寺街區更新,將發展“新業態、新場景、新功能”。目前看,符合這三個“新”的,咖啡館最顯而易見。
爛縵胡同南口、北口,各有一個咖啡館。兩家咖啡館經常作為各類活動的集結地,也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的推薦上。其中一家咖啡館,在餐巾紙上印著卡通版的街區地圖。店里的工作人員,與顧客熟絡地聊著天——“那什么,我先走了啊。”“您慢走,明兒再來。”
“我們這里的流量沒有那么大。”工作人員不緊不慢地刷著咖啡杯,他不認同小店屬于網紅店,做的是熟客的生意,“我覺得更像是一個茶館,周圍街坊來歇歇腳、聊會兒天。至于喝的是茶還是咖啡,并不重要。”
白塔寺
胡同美術館成了辦公區
白塔寺街區咖啡館的必備要素——露臺可供打卡拍照。
“白塔寺再生計劃”于2015年宣布啟動,當時就成為設計圈內的大事。和法源寺街區更新一樣,白塔寺的再生計劃,除了胡同道路、外墻、基礎設施的改造,還包括大量的文化、創意、社區營造的嘗試。
在官方資料中,白塔寺再生計劃,通過設計周、比賽征集方案,希望以部分小院的改造更新示范,改善百姓生活品質,引領居民應變現代生活方式,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帶動區域的更新和再生。
計劃啟動距今已經8年,如今再逛白塔寺,首先映入眼簾的,除了妙應寺白塔,便是白塔旁邊的咖啡館。這家坐落在白塔寺東夾道邊的咖啡館,屬于熱門打卡地。因為他家的露臺,在社交媒體上被公認為是白塔寺的最佳拍攝點。記者發現,白塔寺周邊幾家咖啡館,幾乎無一例外,都把露臺打卡拍照當成賣點。
除了咖啡館,要想在白塔寺附近,找到8年前再生計劃啟動時的痕跡,已經有些難了。
宮門口四條32號,曾經改造為白塔寺胡同美術館,引入了“先鋒”設計元素。雖然也更換過名字,但沒有改變過美術館的性質,會不定期舉辦展覽。如今32號緊閉的大門上,貼著“非請勿入”。住在旁邊的居民說:“這邊不辦展覽了,現在是辦公的地方。”
緊挨著魯迅博物館的青塔胡同41號,在改造后,有過很多身份。2015年,它是社區綜合活動空間。在設計師圈內,這里又被叫做“簡園”。后來,這里又成了老北京四合院文化博物館,有外地游客慕名而來。2019年,這里還叫書香社區文化活動空間。現在,記者看到這個小院標志性的玻璃門緊閉著,已經顯得有些陳舊。附近居民甚至不知道小院曾經是博物館:“其實就三間房,改造改造,弄了個玻璃門,現在不知道里面弄什么。要看博物館,還是去魯迅博物館吧。”
鼓樓
帶火街區的不只是民謠
趙雷的民謠帶火了107路電車,但鼓樓的火爆不只是因為一首民謠。
離開法源寺和白塔寺,記者又走訪了鼓樓。
鼓西、鼓東、什剎海、地安門、南鑼鼓巷……雖然也在經歷改造,但這里與前兩處歷史文化街區相比,完全是另一副模樣。
鼓樓西大街依然以居住屬性為主,在改造過程中主打“靜穩街區”。這里更適合“城市漫步”,感受老北京生活氛圍。
鼓樓東大街商業氛圍更濃,這里特色餐飲、工藝品、服裝商鋪林立,更適合希望快速消費的游客。
曾經遍地酒吧的什剎海,作為北京市區內唯一開放式景區,近年來一直嘗試“靜下來”。拆違建、鋪棧道,酒吧從100余家減少到30余家,環湖觀景棧道新建1000平方米。如今,無論是步行還是泛舟,什剎海給人的感受是,水更清、鳥更多、花更艷,一個城市濕地生態系統已經構建完成。
今年“五一”假期,鼓樓歷史文化街區游人如織。游客們從五湖四海趕來,不僅是打卡一個網紅咖啡館,還能逛文創店、小吃店,劃船、泡吧,甚至與107路電車合影。
“當107路再次經過,時間是帶走青春的電車。”北京籍歌手趙雷的民謠《鼓樓》,是鼓樓街區如今火爆局面的助力,但不是唯一原因。就像成都成為網紅城市,并不全因民謠《成都》。
依托什剎海、南鑼鼓巷、地安門外大街,鼓樓街區早已經成為成熟的文化旅游片區,這里可玩、可逛、可吃、可購。即便鼓樓和鐘樓從5月6日到31日閉館保養修繕,也擋不住站在鼓樓岔路口打卡拍照的游客。
如今鼓樓街區正在考慮的是,持續提升文化消費體驗,讓網紅保持“長紅”。(記者 孫毅 文并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