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文旅行業終于迎來“新春”。
5月19日,在第十三個中國旅游日“旅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春天里」的新文旅——后疫情時代文旅發展大數據報告》,《報告》基于全國演藝大數據和脫敏后的位置大數據,對全國5A景區、一級博物館、重點演藝場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知名演藝活動文旅復蘇和融合情況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全國文旅市場全面復蘇,省域周邊游大熱,國家5A景區整體熱度同比增長超90%,部分景區客流指數在2023年春同比狂飆超10倍;文化演藝行業復蘇動力強勁,2023年春季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較去年同比增長超100%,五一期間的演出票房收入更是較去年同期翻了超過10倍。文旅融合趨勢加速,眾多景區展現出更加豐富的“旅游新資源”,使傳統景區煥發新生機,“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新趨勢。同時,數字化成疫后文旅復蘇推動力,將在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資料圖)
回暖:文旅行業強勢復蘇,省域及城市周邊游大熱
積蓄三年的出游需求強勁釋放,文旅市場正走出低谷,《報告》第一個核心關鍵詞是“回暖”。
《報告》顯示,2023年春季,國家5A景區整體熱度同比增長超90%,國家一級博物館熱度同比增長134%,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熱度同比增長71%。文化演藝的復蘇動力也十分強勁,演藝場次、人次、票房齊頭并進,2023年春季,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較去年同比增長103%,演出票房同比增長238%,觀演人次同比增長224%,今年五一期間的演出票房收入更是較去年同期翻了超過10倍。
《報告》發現,疫情消散,首先刺激的是城市本地及周邊游,省域及城市周邊再現“人從眾”。
蘇浙滬旅游圈大熱,在2023春全國5A景區熱榜Top10中,江蘇省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金雞湖景區、濠河風景名勝區、鐘山風景名勝區四個景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入圍,同時,浙江省金華市橫店影視城也登上五一5A景區熱榜。2023春全國5A景區復蘇榜Top10中,江蘇省昆山市周莊古鎮風景區、浙江省嘉興市烏鎮古鎮旅游區、南京夫子廟入圍。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登上2023春季一級博物館熱榜Top 10,南京博物院2023春季復蘇也非常迅猛,復蘇指數超過600。
川渝地區旅游熱度持續升溫,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名列2023春季、五一一級博物館熱度榜雙榜第一。成都春熙路步行街2023春季和五一熱度不減,均名列街區熱度榜第二,成都武侯祠·錦里、寬窄巷子,成為復蘇榜Top10街區。黃龍、九寨溝景區也登上春季復蘇榜Top10。
星城長沙正成為一座越來越“年輕”的城市,《報告》顯示,長沙岳麓山、橘子洲景區位列5A景區年輕游客打卡榜2、3名,長沙太平街上榜春季最受年輕游客喜愛的休閑街區Top5,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上榜春季年輕游客最愛打卡的演繹劇場Top10。
這個春天,還涌現出不少旅游“黑馬”城市。憑借“燒烤”出圈的淄博,五一期間的人口遷入指數,不僅較去年同期增長超500%,也超越了長春、福州、哈爾濱等省會城市。
同時,佛山、順德、珠海等城市組成的大灣區旅游圈也強勢復蘇,吸引眾多游客打卡。佛山和珠海迎來等眾多演唱會、音樂節,直接推動著游客將演出地點作為自己的短途游目的地,提升城市熱度,顯著帶動區域旅游。
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融合加速
《報告》顯示,文旅融合進程加速趨勢明顯。
疫情之后,旅游場所愈加注重“旅游新資源”開發,將旅游資源延展到各類型能吸引人們選擇前往目的地的內容,比如演出、展覽、特色文化體驗、建筑、商圈等等。2023年春,全國旅游演藝觀演人次同比提升184%,五一期間觀演人數同比增長360%,使傳統景區煥發新生機。
“跟著演出去旅行”的概念逐漸火熱,優質的文化演藝開始成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同時,爆發的演唱會、音樂會,也較為顯著的帶動著城市熱度和區域旅游。從全國區域看,2023年春,華東地區演出場次數量最高,在全國總場次中占比超過45%,觀演人數在全國觀演人數總數占比將近50%;從省市維度看,江蘇、上海、北京、山東、浙江、廣東、陜西、四川、湖南、遼寧在2023春季演出市場中綜合熱度位居前10,其中廣東、四川、湖南相比2022年同期觀演人次增長幅度位居Top3,廣東同比漲幅超500%。
報告還對全國重點的劇場進行了分析,發現演出場所越來越具有互動性,成為連接和激活生活片區的文化空間。《報告》顯示,特色劇場能進一步發展為旅游場所,推動文旅融合。2023年春季和五一期間,珠海大劇院、國家大劇院、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劇場客流指數在全國名列前茅,因其特別的建筑美學,進一步成為城市的旅游地標,從單純的演出場所,進化為游客的新晉旅游打卡地,尤其吸引年輕游客的到訪。
新機:數字化成疫后文旅復蘇推動力
文旅行業欣欣向榮的勢頭背后,也藏著“新機”。
《報告》通過對文旅行業春季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發現隨著云、5G、地圖、大數據等技術與文旅行業融合程度加深,文旅行業線上與線下的邊界壁壘進一步被打破,催生出一系列數字文旅新型產品。借助位置服務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讓景區管理更“透明”;通過AR技術、互聯網地圖智慧導覽、數智人等技術,提升游客線下互動、線上云游的體驗。疫情期間的“云游”需求,為眾多景區積累了豐富的線上運營經驗,為未來通過數字技術提升文旅體驗,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在2023年春天,全國首座“全真互聯博物館”在江蘇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上線,游客通過小程序AR掃描文物,就能看到文物“活起來”,未來還可以創建專屬的個人數字形象,實現數字化游覽;“數字藏經洞”發布,借助游戲、音樂等數字創意多元演繹敦煌文化;故宮通過騰訊“數字孿生智慧管理平臺”,構建出與實驗室實體建筑互聯互通的“孿生空間”,實現智能化環境監測和能耗檢測,為珍貴文物采集流程打造“數字溫室”。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積蓄3年的旅游需求爆發,強勢回暖之后,如何持續推動文旅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報告》也指出,一方面,需要持續探索文旅融合的創新路徑;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數字技術持續為文旅行業“上云用數賦智”。
“回暖、融合、新機”,大眾旅游時代,文旅市場依然有著廣闊的探索空間,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將為后疫情時代的文旅行業帶來新的想象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