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阿諾德·洛貝爾本人的故事是困難的,因為他不喜歡談論個人生活,總是習慣深深地藏在作品之后。1987年去世前的一段時間,他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說:“如果你想念我,就在書里找我,我就在里面。”
1?只想躺在泥坑里的小豬
(資料圖片)
在阿諾德·洛貝爾的繪本《小豬》里,有一只每天喜歡待在豬窩的泥巴坑里的小豬。有一天,農場主夫婦打掃衛生,把泥巴坑清理了。傷心欲絕的小豬從農場逃跑,四處尋找泥巴坑,卻陷入了人行道旁邊的水泥地……
農場主夫婦請警察救出了小豬,把它帶回了豬窩。豬窩也恢復了臟兮兮的樣子。小豬終于回到了自己的泥巴坑,軟軟的,世界上最好的泥巴坑。
雖然創作生涯同時摘得凱迪克獎與紐伯瑞獎,又憑《青蛙和蟾蜍》聞名世界,但阿諾德始終覺得,自己只是一頭想陷在泥巴坑里的臟兮兮的小豬。“如果從我創作中的書中選一個最像我自己的角色,那就是小豬。”在《豬的打油詩》中伏案畫圖的豬,常被視作作者的自畫像。配文是:一只握著筆的老豬/寫寫故事寫寫詩/為了讓這些創作更好/他用刷子、顏料和他的筆/畫畫。
2?不停畫畫的局外人
1933年,阿諾德出生在洛杉磯,是德國猶太移民后裔。他從小體弱多病,又是猶太人,經常在學校被欺負。圖書館是他的避難所。
高中畢業后,阿諾德去布魯克林的普拉特藝術學院學習美術。藝術學院的學生總以為自己會成為藝術家,阿諾德倒是很快認清了現實,他更愿意當務實的插畫家。
而且,在美術學校里,他認識了另一個“局外人”——同樣才華橫溢的波蘭裔畫家安妮塔。安妮塔二戰時曾被送到德國集中營,戰后被瑞典紅十字會解救,1952年才和家人輾轉到紐約。他們在學校話劇演出時相識,安妮塔是演員,阿諾德·洛貝爾是導演。
1955年,阿諾德畢業,和安妮塔結了婚,有了女兒。自覺承擔起養家責任的阿諾德去了廣告公司工作。很快,他就無法忍受每天乘地鐵上下班的生活。
3?插畫匠
阿諾德在描述成為童書插畫師的過程時說:“我只是碰巧陷入了繪本工作里。那時我已經快餓死了。”像所有初出茅廬的畫家一樣,阿諾德制作了作品集,瘋狂給各個出版社投稿。1960年,阿諾德走進當時美國最大的童書出版社哈珀的大門。沒想到編輯看了他的作品集后說:“你會畫魚嗎?”阿諾德毫不猶豫地說:“會!”他之前從沒畫過魚。回到家后,他瘋狂畫魚,最終得到了這本書的插畫工作。
自1961年到1987年去世,阿諾德為七十多本書繪制插圖。他稱自己的工作是“熟練工插畫師”。他不挑故事和文本,只要編輯和他說:“我這兒有份手稿你畫嗎?”他都說:“給我!”然后每天掙扎著爬向繪圖桌,以一個熟練工的職業素養完成工作。
只靠給繪本畫插圖沒法養家糊口。阿諾德開始自己寫作故事——畫插畫只能拿到5%版稅,故事也自己寫的話就能拿到10%了。當時,阿諾德、安妮塔和孩子住在布魯克林動物園對面的公寓里,時常去動物園散步。以此為靈感,阿諾德出版了第一本自己寫故事的繪本,《米斯特·馬斯特的動物園》。
阿諾德回想起童年時在佛蒙特州度過的夏天,那時他住得離沼澤地很近,走廊常有青蛙和蟾蜍到訪。1970年,《青蛙和蟾蜍——好朋友》出版。《青蛙和蟾蜍》也成為該系列自桑達克的《親愛的小熊》之后最受歡迎的作品。阿諾德曾說,沒有比畫兒童繪本更好的工作了。就像小豬,當他陷入這個坑里時,就再也沒有想過要爬出來。
4?飲眼淚茶的詩人
在同樣是“我會讀”系列的《貓頭鷹在家》中,阿諾德更像一位獨居詩人。在想象整個故事前,阿諾德先有了一張舒服的沙發椅的畫面。接著,有了一位舒舒服服窩在沙發椅子上的貓頭鷹,有了嗶嗶啵啵的火爐、黃油吐司和豌豆湯。
在《眼淚茶》一篇中,貓頭鷹想要煮一壺眼淚茶,于是他努力地想傷心的事:
折斷了腿的椅子;
掉到爐子后再也找不到了的勺子;
沒有人想吃而留在盤子里的土豆泥;
因為太短了無法被使用的鉛筆……
傷心的貓頭鷹眼淚落滿壺。他將壺放到爐子上。當眼淚茶煮好,倒滿杯子,貓頭鷹又開心了起來:眼淚茶總是很好喝。
阿諾德說獨居的貓頭鷹,是“徹頭徹尾的精神病患者”,但這也是他最“自我”的一本書。
5?孤獨地待在一起的朋友
20世紀70年代,已經憑《青蛙和蟾蜍》成為暢銷繪本作家的阿諾德·洛貝爾和妻子安妮塔·洛貝爾以及兒子亞當、女兒阿德里安生活在布魯克林。
以下講述,來自當時曾參加過阿諾德家派對的法國繪本編輯阿瑟:
“阿諾德和他的妻子安妮塔都是我的朋友,也都是很棒的畫家。他們過著你能夠想象到的最世俗意義上的幸福生活——一個在布魯克林的可愛房子,兩個孩子,時常舉辦的派對和很多朋友。我在美國時,常到阿諾德家做客。有一次,派對上來了一個鋼琴家,請阿諾德唱一首歌,說‘我記得你上次唱過,很好聽’。阿諾德上臺唱了,但是實在太難聽了,在場所有人都笑了。
一年以后,我再和他們見面時,阿諾德已經和安妮塔分開了。他和那位鋼琴家在一起了。”
在《青蛙和蟾蜍——好朋友》中,青蛙和蟾蜍一起去游泳。游完泳后,蟾蜍拜托青蛙,讓岸邊的動物們回避一下,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泳褲很可笑。
青蛙和岸邊的烏龜啊蛇啊商量,結果大家都更想看蟾蜍的泳褲了。岸邊的小動物越聚越多,蟾蜍怒氣沖沖地穿著泳褲從水中出來回了家。岸邊觀眾大笑,青蛙也在其中哈哈大笑。
青蛙總是積極、樂觀,蟾蜍則顯得悲觀而易怒。阿諾德曾說,青蛙和蟾蜍是自己的一體兩面。但讀者不難意識到,他代入更多的是蟾蜍吧。青蛙是將他拽出水面,接受自我的朋友。
蟾蜍每天坐在門廊前等信,但從來沒收到過。青蛙有一天給蟾蜍寫了一封信,拜托蝸牛送給蟾蜍。然后,青蛙和蟾蜍一起坐在門廊等啊等啊,第四天,蝸牛終于把信送到。雖然青蛙早已把信的內容告訴了蟾蜍:親愛的蟾蜍,我很高興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愛或者友情,或許就是一心一意為對方好,并以善意看待對方言行的行為。人總是要在親密的關系中,探索發現更復雜多面的自我。
“Alone?Together(孤獨地待在一起)”,這個詞來自1979年出版的“青蛙和蟾蜍”最終章,《青蛙和蟾蜍——快樂時光》。
蟾蜍去青蛙家,門上貼著紙條:親愛的蟾蜍,我想自己待一會兒。蟾蜍四處尋找,發現青蛙獨自待在小島上。蟾蜍帶著自己做的三明治和冰茶去找他,結果落到河里。三明治打濕了,冰茶也沒了。蟾蜍說,我做這些只是希望你開心。青蛙卻說,我一直很開心,只是想自己待一會兒。
故事的最后,青蛙和蟾蜍一同坐在小島上,吃了打濕的三明治,沒有冰茶。“他們是兩個親密的好朋友,孤獨地待在一起。”
無論你在幾歲時遇到《青蛙和蟾蜍》的故事,或許都會期待,一生中遇見一個這樣的朋友。
6?講睡前故事的幽默父親
阿諾德與安妮塔的友誼一直維系到了生命結束。面向外界時,他們依然是親密的家人和伴侶。亞當和阿德里安也都尊重父親的決定。阿諾德是個居家的人。亞當和阿德里安小的時候,阿諾德經常給他們講故事,就像他在繪本中描繪的給孩子們講睡前故事的老鼠父親。
出版繪本,則是給許多孩子講睡前故事。“幽默”是阿諾德堅持的與孩子打交道的方式。他討厭有教育意義的繪本。
“繪本作家不是老師。老師的目的是要教孩子點兒什么。他們努力有趣,只是想吸引孩子注意,好讓他們聽他講的知識。而我不是,我只是希望他們開心。任何人看見剛出生的小孩子,第一反應都是扮鬼臉,逗他開心,不是嗎?”
當阿諾德和全世界的小孩子們打交道時,他更像是《大象伯伯》中那位溫柔的大象伯伯。
爸爸媽媽出海遠航,遇到風暴回不來了,大象伯伯出現,帶著小象乘火車遠行……
火車上,他們數車窗外的房屋和田野,數花生殼。他們在大象伯伯的花園散步,聽大象伯伯講故事,彈琴唱歌。小象忘記了悲傷,也接到了爸爸媽媽平安歸來的消息。在送小象回家的火車上,大象伯伯仍然在數,數那些他們一同度過的日子。
《大象伯伯》是阿諾德為數不多使用第一人稱講述的故事,“我”是那頭孤單的小象。用自己寫作的故事給童年時的自己一個擁抱,或許是作為成年童書寫作者的幸福之一,在這同時,也撫慰了更多孤單的心。
注:本文出自新京報·小童書公號“寫童書的人”專欄
□李茵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