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3日晚,隨著夜幕降臨,2023北京長城音樂會在八達嶺長城望京文化廣場拉開大幕,中國觀眾的老朋友、兩個多月前還曾來京登臺的指揮大師捷杰耶夫,率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來到長城腳下,帶北京觀眾進入一場奇妙的音樂之旅。這也是捷杰耶夫首次在亞洲執棒戶外古典音樂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城音樂會的大屏上清晰展現出捷杰耶夫的舞臺指揮細節。 本報記者 方非攝
恢弘長城腳下響起世界名曲
3月末,捷杰耶夫登臺國家大劇院,給觀眾留下了美好記憶。如今,他再次來到北京,來到長城腳下揮動“牙簽”指揮棒,又一次給觀眾帶來驚喜。
兩場北京長城音樂會上,捷杰耶夫不僅率團演奏了《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胡桃夾子》選段等多部俄羅斯作曲家的名作,還特地演繹了深受中國觀眾喜歡的《紅旗頌》。
“我最期待的就是《紅旗頌》!”觀眾楊女士難掩激動心情,她知道捷杰耶夫上次來京時演奏過這首作品,如今又把它加入曲目單,讓更多沒有現場聽過的觀眾如愿以償,“現在我心情無比激動,能在八達嶺長城腳下,聽世界頂級樂團演奏我們中國的作品,意義與眾不同。”
此番也是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首次與捷杰耶夫合作。在此之前,廖昌永曾聽過不少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唱片,但從未聽過捷杰耶夫的現場演出,更沒有合作過。沒想到這次音樂會成就了他們的緣分,演出前一天,廖昌永與捷杰耶夫見面后就進行了合樂,“雖然是第一次合作,但我們合得非常順暢,沒有很多再需要調整的細節,蠻有默契。”而在夜間的長城歌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的時候,廖昌永看到群山巍峨,感慨良多,“人們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在這里唱歌,突然感覺自己高大威猛了很多,也變成了個好漢子!”
“捷杰耶夫時隔這么短的時間再次來京,說明在北京的舞臺上,中外藝術家攜手登臺、各類演出異彩紛呈已是常態。”樂評人張學軍看完演出后說,這次音樂會最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舞臺背后有一個巨大的屏幕,實時播放著捷杰耶夫指揮的畫面。“他表情的變化、手指的顫動、‘牙簽’的揮舞等生動的細節都被無限放大,看到了大師的另一面,這是與眾不同的古典音樂的欣賞體驗。”
現場音效讓大師豎起大拇指
多年來,之所以捷杰耶夫沒有在亞洲執棒過戶外古典音樂會,是因為他對音響要求很高。這一次,北京刷新了捷杰耶夫的印象,也為戶外古典音樂會提供了更多可能。
古典音樂會在音樂廳里演出不需要擴音,但在戶外空間需要借助技術手段,保證觀眾可以聽清每一個細節,又不能讓過重的“電聲”削弱音樂原汁原味的呈現。本次音樂會使用了極高標準的擴音系統,這在國內戶外古典音樂會中也是第一次使用。舞臺背后高高搭起的布景上,放置的并不是普通的舞美幕布,而是類似專業交響樂音樂廳的反聲布,它們可以提高場地聲音效果,將音樂會現場向著專業錄音棚的標準打造。
首演前一天,捷杰耶夫13時左右到達北京,當晚19時許就來到長城音樂會現場合樂走臺,直到凌晨。樂團演奏時,捷杰耶夫忍著腿腳的傷痛,堅持走到觀眾席各個角落,感受不同位置的聲音效果。試聽時,他頻頻向導演團隊豎起大拇指,表達對這個場地和音響效果的喜愛。
二十幾年前,捷杰耶夫曾來長城游玩,但這一次是在夜間來登臺演出,看到長城上亮起的璀璨燈光,捷杰耶夫感慨:“長城變得越來越美了!”
“捷杰耶夫對我們的音響系統非常滿意,他只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觀眾剛入場時,聲音不要過大,而是隨著曲目的進行逐漸增強。”本次音樂會音響總監何飚說,“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盡可能還原交響樂音樂廳中的感受,一開始的呈現不要太突兀,我們做音響系統的目的,反而是為了讓觀眾感覺不到音響的存在。”
為戶外古典音樂會開了好頭
長城是中國的地標性建筑和名勝古跡,在這里舉辦音樂會可謂舉世矚目。
北京長城音樂會創辦于2021年,音樂會制作人顧笑洋回憶,“創辦這一音樂會時我就想,以后一定要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交響樂團來這里演出,那將是一個音樂和建筑、傳統和現代、中國和世界的夢幻組合,它的震撼力和影響力也將無與倫比。”今年,夢想照進了現實,捷杰耶夫登上長城揮棒,北京觀眾在自家門口欣賞到了國際級的演出盛況。
在長城音樂會藝術總監夏島看來,古典音樂并不能只在音樂廳中感受,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交響樂的欣賞有越來越多的需求,大型戶外音樂會也會有更多受眾。“在長城這樣具有歷史文化積淀又舉世無雙的建筑景觀中,由世界頂級交響樂團帶來現場演奏,與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的身份非常相稱,也彰顯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地位,希望它可以成為首都的音樂名片。”
“歐洲不少國家都有舉辦戶外古典音樂節的傳統,幾年前北京也舉辦過小型的森林音樂會,如今能在長城腳下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聽著世界頂級名家名團的音樂,讓人倍感愉悅。”張學軍說,這種體驗既是美好的藝術享受,也帶來尋常煙火氣的溫馨體驗,“這兩場音樂會可能為未來更多戶外古典音樂會的上演開了個好頭,這樣的演出也會被更多市民喜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