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環球科學
有時候你知道該用某個詞或句子來描述某件事,但是話到嘴邊卻怎么也想不起來。這種令人沮喪的感覺被稱為“舌尖效應”(tip-of-the-tongue,TOT)。幾十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這是由于大腦只記住了部分答案。但一項發表在《實驗心理學雜志:總論》上的新研究表明,這種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種錯覺。確信自己知道一些事情,并不意味著你真的知道。
研究人員招募了一些大學生來參與他們設置的一系列實驗。參與者需要回答80道常識性問題,每個問題的答案僅需一個詞。如果參與者不能給出正確答案,研究人員會問他們是否感覺答案就在嘴邊,并請他們提供一些提示信息,比如答案的第一個字母、音節數或者發音是什么。結果顯示,在同一組實驗中,處于TOT狀態的參與者更愿意提供與答案相關的提示信息,頻率是其他參與者的5倍。然而,TOT狀態的參與者提供的信息往往是錯誤的。也就是說,TOT狀態并不會提升猜測答案發音和音節數的正確率。在對多次實驗結果的統計數據取平均后,TOT狀態的參與者通過首字母猜對正確答案的概率只比其他參與者稍微高一些(二者的概率分別為11%和9%)。但TOT狀態的參與者在自我評估時認為自己猜對答案的概率為58%,而在其他組,這一比例僅為7%。
此前的研究表明,TOT狀態并不完全是錯覺——人們在這種狀態下的確能更好地識別出選擇題的正確答案(大約是55%與42%的對比)。但這項研究以及近來一些新研究都表明,我們不能完全相信這種狀態。有證據表明,不是大腦記住了部分答案導致了TOT狀態,相反,也許是某些事情觸發了大腦的感知,然后激發人們去搜索記憶并檢索到部分信息。然而,這些信息通常都不是正確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珍妮特·梅特卡夫表示,這項新研究“揭開了TOT狀態的神秘面紗”。而她的另一項研究也表明,TOT感受的觸發與人們想要了解真正答案的好奇心有關。但TOT體驗背后的機制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這項研究的項目負責人安妮·克利里說:“有一種可能,人們對問題本身很熟悉,因此會向大腦發送信號:我們記憶中有相關的內容,讓我們來搜索一下。”
克利里將TOT與一種相似的狀態——既視感關聯了起來,這種狀態在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中尤為常見。這兩種情況都會產生一種令人信服的熟悉感,我們試圖通過告訴自己過去一定見過或學過某些東西來解釋這種感覺。她說,畢竟幻想的比我們意識到的更為常見。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