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
為什么工作越忙,越想玩手機?為什么游戲一局接一局,總讓你欲罷不能?為什么在沒有盡頭的“瀑布流”里一刷就是一整天,怎么都停不下來?
(資料圖)
每刷一秒無用的訊息,你的“專注力”就被掠奪了一寸。
長文章變成了小段子,短視頻替代了長視頻,需要翻頁的資訊墻變成了刷不完的瀑布流,內置的小游戲層出不窮,隨開隨玩,大型手游的新款皮膚覬覦著你的錢包,順便覬覦你寶貴的時間——“買都買了,開一局試試吧”。
人們有限的時間承載著有限的專注力,有限的專注力只能接納有限的信息,這就是互聯網世界的所謂“流量”。
“流量之爭”本質上是互聯網產品和用戶之間的“專注力”之爭。自制力強的人能夠掌控自己的時間,自制力弱的人則會被剝奪這一權利——他們的專注力,全都被打碎,化作了“流量”。
從數據上來看,這場戰爭用戶全面處于劣勢,《上癮》的作者尼爾·埃亞爾在新書《不可打擾》中,提出了“專注力管理四步法模型”,幫助大家尋回自身的專注力,讓時間和注意力去往它們該去的地方。
主宰內部觸因
時間管理,其實是疼痛管理。我們以為自己在無窮無盡的瀑布流里消磨時間是在尋求快樂,實際上我們也不過想要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不解決讓人產生逃避念頭的不適,我們會繼續被這樣或那樣的分心困擾。只有理解了內心的痛苦,我們才能控制自己,讓自己不那么痛苦,并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應對。
所以,管理時間就是管理你渴望逃避的痛苦,時間管理也就是疼痛管理。
確定時間規劃
花時間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做了原本計劃該做的事。
解決了內部的不適感之后,我們應當把注意力轉移到有價值的事物上去。自身、人際關系和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三個領域,留出時間是為了更好地經營這三個領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首先,照顧好自己。照顧好你自己是三個生活領域的核心,因為身心健康是其他兩個領域的本錢。如果不照顧好自己,人際關系就會受到影響。身心健康就得不到保障,在工作時就達不到最佳狀態。
第二,處理好人際關系。應該多花點兒時間陪伴我們愛的人和被重視的人。
第三,安排好工作。制定一份詳細的日程表,具體到什么時間該做什么,這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
解決外部觸因
我們無法做好時間規劃,大部分是由于外部觸因。比如突如其來的電話、郵件、信息等。或許緊急,或許可以延后處理,但它們吸引了當下的注意力,導致我們效率下降。值得慶幸的是,并非所有的外部觸發因素都會導致注意力分散,有很多辦法把外部觸發因素轉變成優勢。
首先,應該明確外部觸因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可以問問自己:這個外部觸發因素是在為我服務,還是我在為它服務?
據此,可以確定觸發因素的真正含義:它們是工具。如果這個觸發因素能幫助我們完成計劃,就有助于我們保持專注力。它如果讓我們分心,就沒有為我們服務。
而解決外部觸因有許多途徑,比如:告訴別人自己不想被打擾:捍衛專心工作的時間。
適當推遲減少郵件回復:讓事情像子彈一樣“飛”一會兒,你會驚奇地發現,很多事情都變得無關緊要了。讓對方等一等,就是給對方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想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減少群聊:在一天中設定專門的群聊時間。在討論敏感話題時,最好避免群聊。群聊應該是那些短平快的話題,重要的話題需要專門安排時間,集中精力加以探討,不能與閑聊混為一談。
管理手機應用:建議將手機上的應用程序分為三類:“主要工具”、“愿望清單”和“老虎機”。“主要工具”類能幫助實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場景,比如打車軟件、地圖軟件等。“愿望清單”類可以用來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鍛煉、讀書、播客等。第三類“老虎機”應用指的是那些一旦開啟就會讓你迷失其中的應用程序,比如游戲、視頻流軟件等。重新整理手機主界面,盡量只保留“主要工具”和“愿望清單”這兩類應用。
簽訂專注力協議
學會了主宰內部觸因、明確時間規劃,以及解決外部觸因之后,最后一步就是防止自己陷入分心。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學習一種叫作“預先承諾”的強大技巧,其用意是提前和自己簽訂協議,改變我們對未來的選擇,從而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
我們可以利用三種預先承諾來抵抗分心:
1.努力協議:通過加大不必要行為的實現難度,從而防止分心,比如睡前把手機放在客廳。
2.代價協議:通過造成損失,來抵消獎勵帶來的快感。比如規定自己“如果少健身一次,就給自己的朋友轉一百塊錢”。
3.身份協議:現代心理學證明,我們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通過使行為與身份保持一致,我們根據自己的身份定位做出了行為選擇。
堅持自己是一位“時間管理大師”,就真的可以把時間的管理權牢牢掌控住,而不是任人擺布。
做好時間管理,培養專注力,是現代人對抗碎片化時間、創造自身價值的新途徑。在工作場所、在育兒場景下、在兩性交往中,專注力都是永恒的話題。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中信出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