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李白求官不得之際,寫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的詩句,表現出自己的彷徨與迷茫。但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比如李白享用的“大餐”到底值多少錢?他用什么結賬?他想謀求的官職是什么?為什么求官不成?
(相關資料圖)
這些問題的答案,盡可從賴瑞和教授的《品味唐朝:唐人的文化、經濟和官場生活》中,得到解答。本書關注唐代經濟、官職、文化問題,總能在歷史記載的“縫隙”之中,發掘重要而有趣味的議題。
對于唐代官制,賴瑞和有長期深入的研究。唐代有九品三十階的文官體系,不過,判斷一個官職的優劣,并不能僅憑品級。
首先,官職種類繁多,其中具有實職的官員分兩類,一類是正規職事官,有官品,有定額,是吏部通過考察選舉,加以委任;另一類是“使職”,無官品也無定額,由掌權者根據任務來授權。通常,前者被稱為“官”,后者被稱為“職”。
比如根據元和四年(809年)武侯祠唐碑,兩次拜相的武元衡,當時的官職可拆解為:成都尹,屬職事官,決定其在官員體系中的序列;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管內支度等,屬使職,可簡要理解真正負責的工作;吏部尚書等檢校職,作為給藩鎮及其幕僚嘉獎的虛銜,此外還有銀青光祿大夫的文散官,臨淮郡開國公的爵號等。
第二,職事官又有所謂清濁之分。清流包括清官、清望官、望秩的清資類官職,任職者主要以士人為主,由科舉或舉薦入仕,其官職有120余種,占全部官職的三成。這些官職是讀書人心目中的好官美職,也象征著自己的“根正苗紅”。比如位列九品的“校書郎”,雖品級低下,但因是清流美職,便成為“文士起家之良選”,著名詩人王昌齡、劉禹錫、白居易、杜牧等,都曾任此職。清流之外,流外等各類出身乃至有一技之長的人,會被征辟為官,此類官職占七成,這類官職并非讀書人所追求。
唐代士人對自己做官幾任十分敏感,一般做到十五至二十任,是相當不錯的水準;而一生當官三到五任者比比皆是。然而,清流之外的官職,往往是終身任職,長期連任。因此,唐代士人為官,斷續或遷職的現象,十分常見。非清官而達成的穩定,也不是讀書人的追求。
第三,唐宋雖有“內重于外”之說,但應對朝堂和地方上所任職位,進行細究,方能辨別好壞。比如唐代的州等級,可分為府、輔、雄、望、緊、上、中、下;縣等級可分為赤、次赤、畿、次畿、望、緊、上、中、中下、下。本書分析的詩人韋應物,一生做官十三任,基本全是上等州縣的好官。他寫作“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滁州,便是較為富裕的上州,韋應物作為刺史,月俸八萬文,還可以住在“官舍”,即州縣衙署為官員營造的居所,亦有奴仆為其打理飲食起居。
簡要理解唐代官職后,方可理解李白的仕途。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設置并區分翰林學士與翰林待詔?!昂擦謱W士”保持清流之官的面目,由士人科舉入仕擔任;而“翰林待詔”則是因一技之長而被征召,這些技藝包括琴、棋、書、畫、醫、僧、道等,以士人視角,皆屬“伎術”。李白一生只擔任過“翰林供奉”一職,最早屬于“待詔”中文學方向的細化名目。
待詔之職類似于內臣,比如領導“永貞革新”的王叔文,就是順宗的棋待詔,因為關系親密,備受信任,后升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然而在士人眼中,王叔文不過是依靠皇帝寵愛而大權獨攬的人,韓愈更直接地說其“竊國柄”。足見官職之分在士大夫心中的重要性。
本書還談到唐代經濟。實際上,唐代的“錢”更多是估價單位,而不是付款媒介,其標價功能遠大于支付功能。唐代始終有“銅錢荒”,據估算,真正流通的銅錢,僅占貨幣供應的10%,遠不及紡織品和谷物。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唐代都有“除陌錢”概念。所謂“除陌法”就是因為流通銅錢不足,扣除若干百分比之后,銅錢實體低于其交易價值的現象。比如,商人賣給你價值100文的貨物,你只需要交付70文銅錢,當然如果拿布帛結算,便另當別論。當時從官府到民間,都認可這種“除陌錢”交易,于是形成信用共識。
唐代貨幣實則有三類,分別是銅錢、布帛、谷物,三者之間可以通算通兌,而單位就是“錢”。以“錢”估價最有精準,因其為十進制,1000文是一貫,同時也能切割為很小的單位,比如3文、半文。賴瑞和以交河郡胡商舉例,當地豆盧軍向客商買糧食,共買1086斗,最終以60匹生絹結算,完成交易。本次交易不見錢,可兩次換算都用到錢的估價作用——先以“文”評估粟價,算出總量,再以“文”評估布價,確定支付額。這里不用米粟布帛直接換算,是為了交易公平,避免某種貨幣的價格起落,造成某方損失。
三類貨幣共用,以“錢”作為估價的方式,對古代社會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比如,方才事例中的胡商,如果全部以銅錢結算,共22806文,重達96千克,而同價值的絲絹只需27千克,相差超3倍,絲絹顯然更適合長途貿易。此外,唐朝在早期實行租庸調制度時,也以布帛和谷物為估算單位,類似于“錢”的作用,農民在交稅時能以任一實物上繳。對于西北邊軍,朝廷發放的俸祿也非銅錢,而是內地所交的絲織品,這樣便于運輸。
顯然,三種貨幣所建構的體系,彌補了貴金屬不足造成的貨幣難題,解決了商業、金融、稅收的障礙,使經濟能夠相對平穩運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