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個圈,時尚也是。兜兜轉轉,年輪一般,鮮活的死去,死去的復活,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今天的故事要從一個靠楊貴妃的靴子致富的老太太講起。
楊貴妃的靴子
【資料圖】
安史之亂爆發半年之后,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唐玄宗一行凄凄惶惶地逃到馬嵬坡(今陜西興平以西),護駕的禁軍將士饑疲不堪。胸中憤懣的官兵們口出怨言,不滿情緒指向楊國忠兄妹。禁軍官兵拒絕前行,說除非殺掉引起“安史之亂”的元兇楊國忠,否則不愿護駕幸蜀。軍中怨氣沖天,兵變一觸即發。嘩變的士兵將楊國忠圍了起來,有人手起刀落,將楊國忠誅殺。楊國忠的兒子也慘遭殺害。但是只殺了楊國忠父子,不足以平息士兵們的憤怒,他們還要殺掉楊貴妃。唐玄宗不忍心,看向了身邊的高力士。
高力士也勸玄宗殺掉楊貴妃。唐玄宗只能沉默。這個年近七十的大唐天子,此刻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他只能沉默,高力士引軍士將楊貴妃帶至行宮后佛堂,用一根白綾將其縊殺。史料沒有記錄楊貴妃死后的事,但是傳說從此刻才開始。五十年后元和初年,白居易寫了下千古名篇《長恨歌》,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開始在文學作品中潛滋暗長。而在李肇所撰的《唐國史補》中,記錄了馬嵬驛的一位老太太靠楊貴妃靴子致富的奇妙故事。楊貴妃死后,這名頗有商業頭腦的老太太,收藏起了楊貴妃的一只彩綢長筒靴(靿)。老太太把這個靴子開發成了景點,并向游客收取費用;游客要想把玩楊貴妃的靴子,每次需要付給老太太100文錢——她因此發了財。
我們不知道這只彩綢長筒靴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它的主人是否真的是楊貴妃。總之在這個故事里,這只靴子已經不再是一只靴子。它開始符號化,代表的是玄宗朝的奢靡和瑰麗,是一種人們對剛剛失去的極致美好的追求與獵奇。
唐玄宗的禁奢令
與后世的追捧不同,對于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唐朝官員而言,唐玄宗一朝極致的奢靡生活,恰恰是他們最反感的。玄宗朝的舊事和他執政期間的政策,構成了這些官員理解政治、社會、審美變化的主要推論框架。在他們的復述中,玄宗治理下的國際性國家不僅成為遙遠的回憶,也不再是王朝理想的典范。在他們看來,對享樂的渴望,尤其是玄宗對楊貴妃的寵幸,導致國家幾乎滅亡。然而,令道德高尚的儒家士大夫們大失所望的是,這場叛亂并沒有遏制王朝對感官娛樂的追逐。安史之亂后,當朝廷努力控制整個國家的消費熱情時,過度與奢侈被視為一個“無節制”國家的標志,它們會帶來的危險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實際上在唐玄宗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他就下旨“禁奢”。唐玄宗從皇帝的角度頒布禁奢令,這在唐朝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沒有任何一次真正起過作用。在714年7月,唐玄宗發布了三個新的禁奢今,分別禁止錦的生產以及刺繡衣物、珠玉首飾的穿戴。第一道敕令《禁珠玉錦繡敕》,唐玄宗認為自己的主張與漢初文景之治的漢景帝相同。但與漢景帝所頒禁令不同的是,玄宗并非要求人們避免奢侈浪費,重歸簡樸,而是首先規定衣物和車馬飾品中的金銀飾物須全部上交給官府,由官府統一將其熔化鑄造以供軍費。
另外兩道禁奢令《禁用珠玉錦繡詔》《禁斷錦繡珠玉制》則增加了更多復雜的限制規定。這些繁復的禁令,與其說是為了節省國家開支、勤儉節約,不如說是為了皇帝壟斷奢侈品的使用權。通過對服飾和珠寶的層層限制,皇帝成為唯一享有奢侈權利的人,而宮廷里的娘娘也成了唯一享有服裝時尚的人。然而,人們對美的追求和時尚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靠政治手段能夠阻攔的。真正推進時尚發展的是經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在吃飽飯之后自然而然有追求美的沖動。在這個基礎上,又有那么一群人引領著服飾的風潮,我們姑且稱為“時尚”。在三道禁令頒布僅僅12年后,726年,唐玄宗又發布了一條禁奢令《禁斷奢侈敕》。他再度強調禁止用珍寶裝飾衣物、車馬以及器皿。然而唐玄宗對禁奢所作的不懈努力,不是恰好證明了這些禁奢令是毫無作用的嗎?
其實唐朝的皇帝從唐高祖李淵開始一直到唐文宗時期,都在不斷地強調禁奢。839年的元宵節之夜,延安公主入宮,與文宗、三宮太后和眾公主們一起在威泰殿觀燈作樂。延安公主衣裙寬大,整個人如同淹沒在絲綢織成的波浪之中。文宗被公主的奢華服飾所激怒,當即將延安公主趕回了家,駙馬也因此被罰俸兩個月。
慘死的舞馬
可笑的是,唐玄宗一方面朝廷倡導禁奢,另一方面在建造宮殿時表現出的揮霍無度,對舉行盛大宴會、觀看舞馬表演的熱衷,特別是面對極致奢華絲織品時無法掩飾的渴望,都削弱了大眾對節儉和禮儀之風的認同。無論是皇帝還是他的臣民,在參與審美游戲、追逐時尚的過程中,都無法抗拒華麗絲綢的誘惑。
這些關于唐代絲織品和時尚的討論,都出自陳步云的作品《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
陳步云認為時尚首先是一種創造意義的實踐,它受限于所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與物質世界的接觸在社會群體中構建出一種存在感和個性。時尚在中國唐朝這片沃土中生根發芽,實現了形象化和自我塑造的過程。
陳步云通過解讀“時尚”,幫助我們掌握唐代的禮儀制度和官方服飾規范,從而開始進一步地思考:如何把穿著衣物的身體當作展現社會地位的載體。時尚與唐代宮廷文化、國家財政、視覺文化、紡織技術以及文學體裁都有密切的聯系。全書分為五章,前兩章主要是從世界范圍去看唐朝的社會經濟發展。絲綢和紡織品,一度成為唐王朝重要的經濟來源。這也是唐代皇帝頻繁頒布禁奢令的原因之一,維護皇帝對國家關鍵物質資源的壟斷。
第三章和第四章則是轉向視覺檔案,從唐代墓葬出土的壁畫與陶俑入手,展示出大唐服飾如何穿搭,探究了繪畫風格的變化與時尚之關系。第五章比較學術,主要探討的是時尚語言的發展變化。《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緣起于陳步云的博士論文,內容相當豐富。在這本書里除了關于絲織品與時尚關系的探討,還有一些藏在邊邊角角的小故事。我們前面說過唐玄宗特別喜歡看舞馬,他曾經訓練出一批能夠跟隨音樂翩翩起舞的舞馬。根據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記載,安祿山在起兵反叛前,曾經作為客人多次參加唐玄宗的宴會,觀看舞馬表演。在安史之亂中,這些馬不少被安祿山奪走。
可是安祿山死后,這些珍貴的舞馬落入他的副將田承嗣手中。田承嗣對舞馬一無所知,將它們跟其他戰馬放到一處。一天,軍隊中奏樂宴飲,這些舞馬伴隨音樂跳起舞步。這樣的行為嚇壞了飼養員,以為這些馬成了精,就打它們。舞馬以為是自己跳的節拍不對,就更加賣力地跳舞。飼養員報告給田承嗣。這個武夫不懂舞馬的雅趣,下令鞭打舞馬。鞭打得越狠,這些馬跳得越賣力,最后竟然被活活打死。這個藏在歷史空隙里的故事,或許讓我們看到一點諷刺和唏噓。那些金殿高堂里的珍玩寶物,那些奢侈靡麗的綢緞綾羅,在大的變動中,不堪一擊。楊玉環的彩綢靴、公主的長裙、皇帝的禁奢令以及慘死的舞馬,這些跟服飾、時尚有關的故事,對讀者有什么啟發呢?時尚是個圈,歷史也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