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fā),永遠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3年的疫情讓每趟旅程來得愈加珍貴,也更值得存檔。電子產品還未普及時,人們用筆寫下看到的精彩,又或是將眼前的一人一景一物手繪于白紙上。如今,花式記錄方式伴隨著人們一次次出行。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把“宇宙的有趣”鎖進自己的寶箱?
近期,中國青年報官方微博推出的小調查顯示,77%的參與調查者傾向用拍照來記錄旅途的美好;其次為用Vlog和旅行手賬的人,分別占比9%,并列第二;2%的參與調查者青睞用旅行記錄App,制作個性化電子回憶錄,與選擇直播旅行的占比相當。
(資料圖)
旅行+拍照,老少皆宜的選擇
兩臺機身、3個鏡頭、一架無人機、一只三腳架,這是碩士研究生張嘉桓出門旅行的“鐵裝備”。對一名攝影愛好者而言,拍照本身就是旅行的樂趣之一。前不久,他和朋友們到福建平潭,一行6人沿著北部灣棧道漫步,坐在小超市的屋頂看日落,以漁船和風車為前景,對準太陽映在水面的金光,等群鳥飛過時按下快門;晚上在長江澳沙灘觀景區(qū)邊趕海邊等候“藍眼淚”出現(xiàn),一臺相機支起來拍延時風景,另一臺握在手里抓拍朋友們的玩鬧畫面;到國彩村打卡網紅取景點童話小鎮(zhèn),途經和平村定格“無縫銜接”的公路與大海,在漁嶼村拍下矗立在海里的風車,在龍王頭沙灘用長焦鏡頭追一場日出。
每次旅行前,張嘉桓都會提前做好詳細的攻略,根據機位安排路線。每張照片都會添加自己的構思,偶然的人文元素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其實不是為了拍照打卡,而是想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想趁年輕游歷更多的地方。”一趟玩完,他還會將路線攻略和心得體會整理出來,分享給需要的朋友,也是對旅程的再次回顧。
數據顯示,選擇用拍照的方式記錄旅行的受訪者中,包含的各年齡層人數明顯更均衡。旅行與拍照,在大多數人眼里不可分割,且老少皆宜。
王悟彬是今年的應屆畢業(yè)生,畢業(yè)設計答辯完,他就從武漢出發(fā),開始畢業(yè)旅行:先到長沙,和朋友們自駕前往谷山采石場遺址,打卡大山沖森林公園;再到上海City?walk(指在城市里毫無目的地隨意漫步,不去熱門景點,而是用雙腳丈量一座城市,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筆者注),在越夜越美麗的外灘走走拍拍;剛過完23歲生日,又說走就走來到十堰,一睹武當山金頂日出的震撼。這一路上,他的相機從不離手,拿起落下,皆是回憶。
“旅行和拍照像是同向而行的兩張牌,前者翻開是我沒有見過的美,而后者是讓自己記住這些美。”王悟彬拿起相機,定格下端午當天武當山凌晨5點半的日出——只此一眼,兩點起床爬山的困倦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旅行手賬,年輕人的偏愛
旅行中的每個人都可以隨手拍些旅途素材,配上簡單的音樂和文字,再套用短視頻平臺、剪輯軟件等App內設的模板,即可一鍵生成Vlog,廣受年輕人喜愛。
有調查數據表明,選擇用Vlog和手賬記錄旅行的受訪者占比均近一成,其中大部分為00后。評論區(qū)里,來自江蘇的網友說:“還是喜歡寫寫畫畫一些東西,還會把照片洗出來,重復生活太久翻出來看看會對當下的生活重新思考。”
為什么選擇手賬來記錄旅行?90后斯樹認為是性格使然,從小她就想一輩子和文字、圖像、手繪做伴。小學三年級開始,她就堅持每天寫日記,后來不斷嘗試新奇的拼貼、排版,逐漸變成了現(xiàn)在一本本精美的手賬。“我覺得被記錄的都是珍貴的,它給我?guī)淼氖蔷窀蛔恪!?/p>
斯樹通常會帶著3個本子出行——可以隨時書寫的純文字本、正規(guī)旅行手賬本和用來手繪的牛皮本。純文字本隨身攜帶,將當下所有感受,以及和陌生驢友、民宿老板、當地村民的每一次交流記錄下來;用平板電腦編輯好相片彩印出來后,和文字一起整理到正規(guī)的旅行手賬本中;休息時,在手繪本上畫下風景、心情,或者美食。
最令斯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自己獨自去云南香格里拉的哈巴雪山,因為當時的工作環(huán)境非常“內卷”,便想趁著周末出去喘口氣。熬夜趕飛機又經過3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于登上雪山。當坐在云上的帳篷里,看著眼前云卷云舒的那一刻,她好像忘記了一切煩擾,拿出手賬本,寫下這時溢出的情感。
和斯樹不同,00后陳爍今年剛剛“入坑”手賬,起因是發(fā)現(xiàn)前幾年旅游的細節(jié)和感受淡忘了很多。她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看到大家的手賬既好看又有特色,于是從手機相冊和朋友圈里翻找碎片,拼湊記憶,做起自己的手賬。“以前覺得發(fā)一條朋友圈或者微博就足夠了,但現(xiàn)在連去過的城市景點名字都會忘,做手賬的過程中又回憶了一遍當時的心情,還挺有意思的。”陳爍說。
5月底,陳爍從青島途徑北京最后到承德,玩完一趟回家后,整理相冊,選擇自己喜歡的照片打印出來,稍稍思考下排版,就對照著時間點和旅行路線,將拍下這張照片時的內心活動記錄在手賬本上。“比起手賬,我覺得叫它紀念冊更合適,用好看的流水賬鎖住容易遺忘的時光,過幾年回頭翻翻,心情應該會很不一樣。”
記錄是主觀在客觀上留下的印記
“拍照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它能精準記錄下那一瞬間所有的東西,事后能想起當時正在發(fā)生的故事和即刻的開心。”在大山沖森林公園,和朋友走在木棧道上說說笑笑時,王悟彬不經意間看到朋友某一刻的神態(tài)、姿態(tài)有一種無比自然的美,他拿起相機,說了一聲“回頭”,拍下了這剎那屬于他們的故事。
在王悟彬眼里,一切沒有見過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為“美”。記錄,是在抓住一瞬間快樂的情緒,抓住屬于自己視角的美。“我不喜歡拍大家都拍的東西,我更喜歡自己去捕捉,我希望讓我的主觀想法和思考在這個客觀世界留下印記。”
除了拍照、攝像、制作手賬,各類旅行記錄App、直播、DIY旅行相冊書、地圖式照片墻等新興方式也不斷被年輕人挖掘。有人說:“別趕路,去感受路。”其實,熱愛記錄的他們并不是為了收獲幾張出片照,或一條精致的Vlog,又或是一本繁復的手賬,而是在記錄時重溫和沉淀看世界的過程,再次體會這個目的地不同于家鄉(xiāng)的呼吸和心跳。熱愛記錄,亦是熱愛生活,享受每一個當下。
斯樹常常回看之前的手賬,每每看到自己過去的軌跡,都無比感慨。在她看來,旅行記錄的意義在于希望自己不要忘記走過的路,感悟過的青春。“我相信所有心情,用當下的文字記述下來最有參考性,而這些文字也會在日后的回憶中,變得更加有溫度。”
“老了之后就能用它們來好好回憶年輕時的寶藏啦。”斯樹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