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三星堆“黃金面具”的視頻一炮而紅,全程不說話、靜靜展現鳳冠制作過程的視頻受到熱捧……手工藝類的網絡視頻作者可以靠手藝吃飯,并獲得一大批粉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它們的傳播,也帶動一批年輕人愛上傳統手工藝。視頻彈幕上時不時有網友詢問:想學,哪里可以學?
手工藝不再只是旅游景點走馬觀花的展示,更擺脫了刻板印象中的“土”。這中間,究竟需要做對什么?
用500克黃金復刻文物
視頻中,背景一片漆黑,焦點上的500克黃金閃著溫柔的光暈。只見一位青年掄著約2公斤重的錘子,對500克金塊進行上萬次捶打。一下、又一下,火花四濺,聲音清脆。金塊一點點變薄,最終成為0.3毫米厚的金片。網友們看得津津有味,彈幕時不時發出贊嘆。他再把花紋拓印在金片上,用小工具細細磨出面具的凹凸立體造型,逐漸復原了三星堆“黃金面具”。
這個人是B站UP主“才疏學淺的才淺”(以下簡稱才淺)。黃金面具的視頻成為爆款后,他又用金條復刻142厘米長的三星堆金杖,被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喊話:“人才??!來我們修復館上班吧!”
復原金杖的過程挫折不小。金塊無法打成金杖的長度,第一次失敗。對此他不惜摻雜其他金屬,增加韌性。網友看呆了。普通人追求金子的純度,但視頻中,才淺為了一個作品卻反過來操作。
難度還在后面。在金杖上刻花紋時,才淺發現原版的花紋呈雙線條,而不是簡單的一條線。如此窄距的雙線,古人是如何在薄薄的金片上刻出來的?“古代人太強了”,看到此處,彈幕紛紛表示驚嘆和敬佩。鏨刻工藝太難,才淺一度想要放棄,但最終成功還原。這條金杖視頻不亞于“黃金面具”,在B站上有近100萬點擊量。
視頻下的評論互動十分有趣。有網友進行科普:“雙鉤陰線,又稱雙陰擠陽,由兩條間隔較近、幾乎平行的陰線組成,紋飾會有一種很強的浮雕感,但實際上兩線之間的部分并未超出平面,而是視覺上的誤差,給人一種中間部分似是被兩條陰線擠出來的錯覺,所以雙鉤陰線又被稱作‘假陽線’?!绷⒓从芯W友回復:“這樣的工藝有視頻可以看嗎?”
也有專業人士留言說:“鏨刻是古法技,一般使用的是銅。視頻如果用的是銅,沒個半年不停磨煉,基本別想做出來。使用的是金,所以不需要與時間賽跑,可以一點一點磨。但其難度依然不是隨便可以做的?!薄扮Y刻怎么打出雙線?在正面打出一條線之后,反面從剛才打的那條線邊上再打出一條,最后再反回來,從反面打出來的線從另一邊打下去,就可以還原花紋?!薄扮Y刻不僅僅可以刻線,還能做浮雕,是個很神奇的工藝,有興趣了解一下,因為它與時間賽跑的特點,看似枯燥,但你會不自覺地一直打下去?!?/p>
才淺的視頻下,還有一些官方機構的留言互動。“河南博物院”寫道:“下一站,河南博物院?”“河南共青團”回復:“咱院的云紋銅禁給他瞅瞅。”“蘇州博物館”留言:“有考慮來看看蘇蘇家的庫房嗎?我家庫房還蠻大的?!边€有“中國建筑”寫道:“大家可以去我們承建的三星堆博物館看這些出土的文物。”
用花絲鑲嵌工藝做中國空間站模型
小時候,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啥玩具,才淺想到自己做玩具。他看央視的手藝人欄目,跟著學,第一次成功用竹子編出一只水壺,高興了許久。做手工時,整個人極其專注,忘記一切煩惱,成品還被周圍人贊嘆。過程與結果的雙重滿足,讓他漸漸迷上了手工藝。
才淺的大學專業是電子信息,與手工藝完全無關。起初,僅僅是熱愛,他做了一把木梳,拍成視頻放到B站上分享。“純記錄,不指望有多少人看?!辈艤\說。
果然,木梳視頻沒什么人看,勾不起年輕網友們的興趣,導致他一度想要放棄分享,但喜歡視頻的網友每一期都鼓勵他繼續做下去。
流量的突破在于選題和拍攝有了變化。
才淺平時喜歡動漫游戲,他萌生一個創意:不如仿制動漫游戲里的角色武器。做游戲道具,難度上了幾個臺階。所需材料、工具并不常見,制作周期長。有時做到一半,才淺還得停下思考,反復試驗,補買材料。當時,每天平均花費四五個小時,如此持續一周以上,才能做出一個游戲成品。
當寄托年輕人文化情感的電子數據,在現實世界一點點變成可觸摸、可感知的真實物件時,視頻流量噌噌往上漲,引來許多二次元粉絲觀看。
視頻的拍攝、剪輯也變得復雜。如何更有趣味?是否給視頻加特效?如何體現工藝的特點?才淺不再是簡單記錄作品的過程。
才淺的視頻里,選擇怎樣的材料、失敗的過程如何、怎樣想辦法克服困難等,細節都一一生動展現,一波三折,直到最后成功。觀看時,個人帶入感很強。觀眾仿佛就是工匠,跟著他一起專注于手工,一起經歷過程中的起起落落,感同身受。成功的那一刻,觀眾的滿足感與興奮感與視頻同頻共振。
比如,才淺去故宮觀展,被花絲鑲嵌作品吸引。如何體現這個獨具魅力的傳統工藝?他的選題策劃十分大膽,挑戰用花絲鑲嵌工藝制作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中國空間站模型。
花絲鑲嵌難度很高,拉絲、搓絲、測量分割,掐成形狀各異的花紋。最難的部分是填絲焊接,考驗對溫度的拿捏,低一點焊不上,高一點絲線可能就要熔化。近景、特寫為主的鏡頭語言,細致入微地呈現花絲鑲嵌的個中難度,看得人屏息以待,心情一波三折。當作品完成時,觀眾與才淺一起,有一種大功告成的滿足感、自豪感。
才淺拍攝時很少用全景,偏好漆黑的背景下,給畫面中心的手工特寫或者近景,這樣的鏡頭語言讓人沉浸,也能高度展現手工作品的優雅、精致與美感。
被問到為什么用傳統花絲鑲嵌工藝做空間站模型時,他答:“看完工藝我非常震撼,想到用中國古代手工藝的巔峰,加上中國現代工業的巔峰,那是非常好玩的事情。”這句話幾乎概括出年輕人喜歡手工藝的某種心態。
從制作游戲道具開始吸引大批粉絲,用黃金復刻文物而成為爆款,再到學習花絲鑲嵌工藝制作中國空間站模型……選題角度上的別出心裁,是傳播效果好的重要因素。這些選題內容往往與當下熱點、生活相結合,用古人的手法復原當代物件,“好玩”,年輕人就有了興趣。
與父母輩不同,當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敬佩、贊嘆,但不會用一種高高供起、無趣的、仰視的態度來看待。敬佩的同時,他們會主動享受、渴望參與、投入其中,把這些元素拿過來,與日常生活結合、融合、創新,是一種“玩”的心態。
四處求學,好似游戲開副本
另一位B站熱門UP主“綰釵閣主小師傅”(以下簡稱小師傅),其手工藝視頻走的是另一種風格。
古色古香的居室里,琴音繞梁。鏡頭由全景緩緩推到近景,越過竹簾,露出正在做手工藝的青年。觀眾仿佛跟隨鏡頭的腳步,慢慢走近。
小師傅用細膩的動作,緩緩展現古代首飾制作的全過程。復刻鳳冠的那條視頻,從畫設計圖、花絲鑲嵌、上色到點翠,美麗的鳳冠成型的那一刻,彈幕紛紛驚嘆古代飾品之精美,也夸贊小師傅的手藝。
有趣的是,他的視頻全程無旁白、無曲折、無情節。唯優雅的琴聲相伴精美的飾品,度過從無到有的全程。許多網友表示,可以靜靜看著,看很久也不無聊,反而被視頻中的氛圍感、文化感、舒緩感、美感拉入平心靜氣的境地,品味到古典之雅、傳統之美,心靈仿佛得到滋養。
與才淺類似,小師傅認為,視頻選題首先必須與當下生活相關,才有興趣。比如鳳冠,就是婚禮用品。古人的婚禮怎么打扮?網友們有好奇心,就會來看一看。其次,傳統文化有一種讓人安靜的力量?!斑@就是為什么我的視頻沒有人聲。”小師傅說,市場上商品太豐富了,現代社會,安靜、舒緩、解壓的反而是一種稀缺品。他希望自己視頻的3分鐘,讓人感到沒有虛度,體會到傳統工藝的魅力。這就是一種中式之美的當代化表達。
小師傅也不是手工藝科班出身。他從小喜歡手工活兒,高中時,看到貼吧里的編繩技巧,于是自學中國結。大學時代,他買來有關故宮的圖書,被書中皇家飾品之美所震撼,就根據書里的圖案嘗試制作。書上用的是緝米珠,市面上幾乎買不到,他就網購琉璃珠進行替代,但難度更高,他為此研究了3年,一直到大四面臨實習。
小師傅的專業是平面設計,去設計公司實習了一段時間,他感到自己并不喜歡這個專業,沒有再找工作。畢業后,他用自學的結繩技藝打瓔珞出售,網上一個月流水兩三萬元。那時恰逢漢服興起,古代首飾在網上賣得不錯,由此他賺到“第一桶金”。
有了這筆錢,他重新購買材料,把緝珠技藝練到爐火純青。然而想要復刻更多故宮飾品,光會緝珠遠遠不夠,還得學會花絲鑲嵌、點翠、玉雕等。
從此,小師傅開始了到全國各地的求學之旅。
第一次親眼見到蘇州的手藝人制作花絲鑲嵌時,他發出一聲感嘆:“哦,真的還有人做。”然而技藝不是想學就能學的。多方打聽后,他得知自己老家山西,因明清時金銀工藝興盛,有一個村莊,現在每家每戶在家里做金銀工藝,會這門手藝。
小師傅來到山西的那個村莊,到每家每戶敲門詢問,發現當地村民不僅會花絲鑲嵌,還會鏨刻、雕蠟等,技能多樣。怎樣才能讓對方答應教他?小師傅動了許多腦筋。他結識了一位老師傅,答應幫對方畫設計圖,這樣做出的飾品更好看,可以賣出更高價格。漸熟之后,他才提出求學要求。這一學,花了3個月?!皩嶋H上3個月也只是學會。練熟花絲鑲嵌,我用了整整2年?!毙煾蹈袊@。
第二年,他前去西安。一位顧客找他買緝珠飾品,偶然發現,這位顧客竟然會點翠。小師傅立即求教,花了6800元學費,學了一周。一周時間,也只能學會基本方法、了解如何處理。實際上回去還得用羽毛練手,點翠技能練了半年。
這幾個技能學會后,故宮書里的圖案大半都能復刻。遇到一些細節難題,他就時不時回山西村莊請教當地的手藝人。“我好像玩游戲打副本,解鎖一個工藝,技能升了一級,再解鎖新的副本。”他并不覺得求學之路辛苦。當心心念念特別想做的物件終于學會并且做成時,有一種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滿足。
此后,山西、江蘇、云南、浙江、上海等地,他到處求學。在上海,他找到一位師傅,學習了國家級非遺技能:燒琺瑯。
靠手藝,活得挺好
王印,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首飾專業的老師,也是國家級非遺金銀細工的傳承人之一。
琺瑯顏色豐富,腕表、鐘表、首飾等用途很多。上海有企業專門出售琺瑯制品,甚至有酒店全部拿琺瑯鋪就大廳的地板。
“全國能學琺瑯技藝的地方很少?!蓖跤≌f,會做琺瑯的工作室也就10個左右。它太小眾,且傳統手工藝得到重視就是近10年的事情。王印明顯感到,2016年,傳統文化開始在年輕人中興盛?!坝?個青年,特意找上門來跟我學?!彼f。4個人都是00后,專業能力、學習能力很強,有的在意大利學首飾專業,有的在“國美”學雕塑專業,美術基礎扎實,都能自己畫設計圖。包括王印在內,5個人組成的工作室,如今正在孵化品牌。
那么,手藝人能否靠一技之長活下去呢?
王印坦言,金銀一直很有市場,相比于其他非遺工藝,“活得不算苦”。小師傅同樣開起工作室,走上一條創業之路。
剛畢業時,小師傅靠中國結技能打瓔珞賣。隨后,他把緝珠半成品賣給有需求的人。再后來,花絲鑲嵌、點翠學完后,他設計的飾品種類更多,樣式更加復雜,最高峰時一個月有七八萬元的流水。此后,感到一個人精力有限,小師傅找來13位喜歡傳統手工藝的95后們,一起開了工作室。
他的客戶群體普遍很年輕,出售的首飾不少人用于日常佩戴。意識到傳播的重要性,為了拍出更多傳統物件之美、拍出中國文化之美,他最近打算在云南長住。
那么,如何解決一部分非遺手工藝人乏人問津的困境?
小師傅有個絕妙的主意。他覺得不必苛求老一輩人去創新,那不是他們擅長的,有些老人不會用微信,讓他們去激活、推廣,其實有點為難他們。小師傅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自己拜過師的那些老師傅都聚集起來,讓老手藝人教課,以此謀生。
而感興趣的年輕學子們,可以更容易學到這些優秀傳統技藝,不必再像他當初那樣四處奔波。學會的年輕人,自帶當代視角,可以與同齡人一起設計、一起創新、一起做產品,從而不斷讓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
專家把脈
記者:您覺得這些手工藝視頻吸引年輕人是因為做對了什么?
王印(國家級非遺金銀細工的傳承人之一):任何一門傳統技藝,本該越老越吃香。它要吸引年輕人,有兩點很重要:一是設計,二是會玩。
不會設計,表現形式就缺乏美感。比如對旅游時看到的有些農村老人做的手工藝品,年輕人購買欲望不強烈。會設計、會畫圖,做出的東西更容易受歡迎。
手工藝必須會玩,才能吸引人觀賞。在當代,什么都能機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不缺物資,手工藝品的實質是賞玩之物,不是生活必需品。酒足飯飽之余,人們才會想到美不美。因此,技藝本身沒有問題,關鍵在于手工藝如何表達,與生活相關;如何展現美,與當代人的情感需求有共鳴。
記者:手工藝品也成為年輕人在忙碌之余的心靈療愈。
王印:當一切都變快,傳統文化中的寧靜致遠就凸顯出獨特的價值。比起現代人天天看電腦、玩手機,親手做的手工藝品就有了獨有的魅力。
在現代高度緊張、容易焦慮的生活節奏中,人們反過來更加尋求安定、靜心、凝神、專注的境界。傳統文化中充滿這樣的力量。
記者:但要做出年輕人喜歡的東西,生產者也需要與時俱進。
王?。簡握f飾品,我以前確實不太接受合金飾品,現在慢慢接受了。我發現,年輕人買飾品有時并不是為了傳家、保值,只要它好看、好搭配即可。他們買東西甚至沒那么在乎名牌,就是想表達自己的態度、審美,合金飾品可以有更多復雜的設計,體現文化美感,何樂而不為?
記者:藝術院校有沒有一些推廣計劃?
王?。含F在越來越多,比如鄉村振興計劃。年輕人去村子里,把傳統技藝轉換成現代產品推廣出去。還有公開課、團建課等。我覺得關鍵是要展示過程。
傳統技藝還是那個技藝。關鍵在于,用怎樣的手段呈現。比如一個漆器,年輕人不懂,也不感興趣。但是當他們看到制作過程,體驗、懂得其中的一些門道,就會贊嘆不已。把工藝品的過程圖發朋友圈,和把產品直接發朋友圈,前者獲得的點贊量一定是后者的好幾倍。過程更有吸引力。
現在有些景區也明白這一點,比如民宿與DIY手工藝課程相結合。游客們放松下來,體驗手工藝的過程,緩解焦慮。當它與高技術、高情感掛鉤,就有了巨大的傳播潛力。
記者:您覺得非遺手工藝人的理想狀態是什么?
王?。何艺J識一位老師傅,他來自貴州苗寨,專做苗族銀飾,他老婆做苗繡,夫妻兩人被好幾所學校請去教課。我們學校也請他們過來,他們在上海教了13年。
他們是幸福的,六七十歲,做自己喜歡的手藝,帶學生,每天和年輕人待在一起。安安靜靜,無人打擾,做手藝活兒,不用在意市場、考慮商業模式。這樣的狀態,反而能出好東西。
從某種角度上說,小師傅的主意可能是對的。讓愿意安靜的老一輩專心教授技藝,讓年輕人去學、去玩、去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