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時隔六年,王寶強再度出發,拿出了他導演自修班的二年級作品。六年前,王寶強因導演處女作《大鬧天竺》“喜提”金掃帚獎,并令人意外地出現在頒獎現場公開致歉,愣是把一個負面獎項領出了“雖敗猶榮”的勇敢和坦蕩。蟄伏六年,王寶強攜新作《八角籠中》再戰江湖,不論是佩服他的勇敢并希冀他一雪前恥的看客,還是等著他再栽跟頭的吃瓜群眾,都搬著小板凳翹首以盼。
嚴格來說,這依然是一部理想與手段存在差距的電影,但相比《大鬧天竺》的形同兒戲,《八角籠中》是一部有沉淀有思考且看得到努力與誠意的電影。如用更加專業的要求去審視它,你會發現影片敘事上斷裂和焊接的痕跡,你甚至能看見王寶強如何努力踮起腳跟去夠他難以夠著之物的身影,所幸他最后夠著了,只是看著有點吃力。
懷柔點說,《八角籠中》讓追求導演之路的王寶強脫胎換骨——他不再迷失于雷人惡搞的狗血喜劇,而是沉下心來努力去講一個有始有終的故事,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探討一個不以成敗論是非的議題。對于草根出身的王寶強,他能在人才輩出的表演界做到八十分,已經是幾十年難遇的奇才,相比之下,我們對他導演水平的期許其實并不高,只要拋開《大鬧天竺》的包袱,拿出及格線的作品即可,所幸《八角籠中》做到了。
《八角籠中》的缺點顯而易見,比如故事的幾個塊狀的縫合,風格和節奏上并沒那么和諧統一,縫補或焊接點過于明顯,尤其最后金腰帶大戰部分顯得有點突兀,遠不如同類題材《摔跤吧!爸爸》那般流暢絲滑。片中孩童期的選角一度讓人眼前一亮,但成年期的接棒不盡圓滿——馬虎和蘇木后續的草根感不足,腱子肉也看不出從小強化訓練的痕跡,尤其蘇木的小身板在專業搏擊賽場上肉眼可見的弱雞,是再牛的動作設計和攝影技巧都無法虛掩的先天不足。
好在故事的靈魂在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身上。這條主線讓幾度險些松垮的故事每每險象環生,王寶強憑借實力演繹,讓向騰輝恍若當年“樹先生”靈魂附體,同時讓這個有著一半動作血統的故事走起了文藝片的心跡。影片風格上雖有商業和文藝搖擺之嫌,但王寶強的表演魅力在片中可圈可點,將人物的復雜性和兩難詮釋得代入感十足。片中我們甚至能夠看到他諸多致敬“樹先生”的場景——過去我們總說“樹先生”的抽煙戲沒人可以模仿,王寶強這次換成了雪茄,吞吐之間,依舊是裊裊人間煙火。
《八角籠中》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收留一群流浪孤兒,在把他們訓練成格斗冠軍之路上所遇的種種波折。2017年,一段“格斗孤兒”報道視頻在網上流傳,將一個叫恩波的人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早在2001年,恩波開始招收孤兒進行散打培訓,偶爾參加商業演出,直至媒體曝光后,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門介入并叫停,“恩波格斗”走出的孩子已過百人,其中不乏全國散打冠軍,也有的成為特警。多年后的今天,坊間關于“恩波格斗”的爭議依舊不絕于耳,在那個脫貧攻堅的觸角還沒有完全伸展到神經末梢的年頭,“恩波格斗”確實給了這些孩子出路與希望,這也是此故事的底色和光亮。
影片為我們重溫了“恩波格斗”的部分經歷,同時加入了不少戲劇化的重構和演繹。影片雖然對男主人公的態度未置可否,但惻隱之心溢于言表,就一人的得失看,似略有遺憾,但就此給人以出路和希望的火種令人溫暖。在此不必深究向騰輝訓練孩子們的出發點是否單純,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才有了它的意義和方向,更有甚者多年之后才會顯露出它的價值與不凡。恩波當年的很多做法未必皆合法與理,但在情與理的兼容地帶播種希望、給人以出路的部分,還是值得頌揚。
看得出王寶強對功夫或動作是真愛,兩部導演作品皆有濃重的動作元素,也不枉他年少時投身少林寺學武的“功夫夢”。有時候命運就是這般捉狹,你明明想成為李連杰那樣的動作巨星,卻一不小心成了偶像也不敢奢想的文藝片大佬。同時也看得出王寶強對動作片“賊心不死”,盡管《大鬧天竺》被罵慘了,《八角籠中》依舊選擇動作元素的搏擊題材。和為鬧而鬧的《大鬧天竺》不同,王寶強選擇了一個底色厚重的話題故事,在敘議間尋找社會價值的落幅,這也正是《八角籠中》對比《大鬧天竺》脫胎換骨的所在。(作者為電影評論家)
關鍵詞: